巧绘金鱼豆面糕(第2页)
“原是如此。”
“我们照例先揉了面团。”
杜娘子当厨一辈子,肩肘早被锻炼的有力,揉脸盆大的一坨面也不在话下。
揉面也有学问,并非要将它拉开再合上,而是揉搓时注力盘成一团,将力道往面团中间使。晏云昭深谙这一点道理,方才见杜娘子揉面,也是如此。
不过见杜娘子不添水,却添奶,便奇道:“面中添奶虽滋味好,可难存蓄,多放一会难免腥臭,况且不拿清水和着,面团也僵,为何杜娘子还要如此?”
杜娘子笑道:“晏姑娘年纪小,阅历竟不少。面团僵,实际不在于添了何物,而在于发酵,的确有许多人误会。”
晏云昭恍然大悟似的点了点头,她做糕点少,主要以菜、面食为主,这方面倒确实学到了东西。
等面团发酵好,两人便井然有序地手动绘样式、刻糕模。
“长宁郡主喜爱金鱼,因此练好金鱼是极重要的。”
晏云昭点点头,铺开宣纸,提笔点墨。
这可真是她的拿手好活,上辈子晏云昭被逼着学了几年的国画,虽然现在手生,也仅是学了些皮毛,却没少被老师夸赞有天赋。
寥寥几笔,一只金鱼活灵活现在纸上,弯着尾巴为团圆状。国画不讲求每一笔有多像,而在于神韵,神韵十足,那便称得上是好画。
杜娘子此时也绘完了图,拿着晏云昭的金鱼连连点头:“颇有灵气。我这样式倒显得传统了些,那便用你这一版吧。”
杜娘子绘的金鱼一看便知是画匠手笔,精巧细致,却唯独缺了那一点灵动。
给长宁郡主用的,自然得是市面上没有的,最好还能翻出些新花样来。糕点模具模子刻好,杜娘子便带着晏云昭处理糕料,从拣花到渍糖,亲力亲为。
“这糕点啊,得配名茶。糕点甜腻,茶水便得选用稍甘苦的,像红茶、熟普,味偏甜些,便万不可以此上桌。”
晏云昭点点头:“寻常绿茶郡主定看不上眼,可梨溪镇却不产茶,我们要如何弄来好茶呢?”
“此前我已经命了底下婢子跑云州一趟,亲采了云景早春茶尖来,以制成茶砖备好,只待当日泡饮便可。”
杜娘子领着晏云昭将宫廷御制的糕点流程全走了一遍,晏云昭悟出宫廷糕点在于食材精、步骤细,添料烤制方面均有讲究,有自己的一套流程。
金鱼样的糕点出炉,又需拿小楷笔着色点睛勾勒,这颜料乃是九月血菊、陈皮等物研磨而成,清香不说,主打一个绿色健康。
不过晏云昭尝着,味道虽好,却总是差了些新花样。杜娘子做的糕点精细,不似一味的甜,咸甜适中,还有股淡奶香。
若把这白面,换成松散浓郁的豆面,会不会好上许多?
今日收获颇丰,不知楼宿那边如何了,这样想着,她悠悠踱步到了内堂。
堂中二人一主位、一侧位端坐着,楼承靖脸色铁青,像是吃了瘪,而楼宿淡定自若,抿茶缄默不言。
谁在这场唇枪舌战中落了下风,一看便知。
晏云昭揣摩着二人的表情看得精彩,没想到楼宿平日里一副好说话的样子,竟能让楼承靖这嚣张性子在他这讨不到好,煞是有趣。
不知是不是晏云昭脸上的表情太过丰富,楼承靖瞥了她一眼,阴阴地出声道:“有个好消息,听还是不听?”
“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