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是乃仁术(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是乃仁术

——苍生大医

那是光绪四年(1878年)间某天的一个上午,准确日期已经湮灭在历史的背影里,但可以肯定,那应该是个所有的风水先生都认同的黄道吉日。

最宜开业、上梁。

这日杭州地势像是突然变了形,吴山脚下的清河坊大井巷似乎成了一个巨大漏斗的孔眼,全城老少,起码有一半一大早就赶到了这里。人声鼎沸鼓乐喧天,烈火烹油般的热闹,连远处的西湖湖水都被震得不住晃**。

被人们里外三层围得密不透风的,是巷北口的一排徽式大宅子,崭新的粉墙灰瓦,极是气派。青砖门额上,严严实实地罩着一块曳地的红绸。此时大门洞开,隐约可见门厅内居然坐着一群朝服盛装的官员。群众中有眼尖的,踮起脚瞄了一眼,不觉轻呼出声:“了不得,连巡抚大人也来了!”

“巡抚自然要来,你不晓得连左宗棠左大帅都送了贺匾吗?”旁边有人嗤了一声,笑他大惊小怪。

当户站着的,也是一位头戴花翎、胸挂朝珠的官袍汉子,看上去五十开外,身子壮实额头发亮,极是精神。虽然大员打扮,却无半点官威,满脸春风,八面招呼打拱作揖,忙个不停。这正是杭城中妇孺皆知的大富豪胡雪岩胡大先生。

这时,有人费力地挤到胡雪岩跟前,凑上前去说了句话。胡雪岩微微颔首,那人回身一个手势,顿时鞭炮大作,炸得地皮发颤,满天都是花花绿绿的纸屑。

鞭炮声中,胡雪岩笑吟吟地抱拳对着众人作了一圈揖,接着接过红绸的一角,轻轻一拉——

门楣上赫然现出“庆余堂”三个楷体金字。

鞭炮足足响了一顿饭的时间才慢慢收了。胡雪岩走上一步,双手一压停了鼓乐,又止了众人的鼓掌欢呼,一抱拳,朗声道:“众位父老,小号‘庆余堂’经过三年多的筹备,今日终于开业了!有劳父老们捧场,小号定然本着良心经营,绝不赚一分一厘的昧心钱——”

“胡大先生的名号,整个杭城,不,普天之下,哪个不信服?”

“庆余堂虽说今日方才正式开业,但我等却已是沾光多时了!杭城上下各县,有几人没用过大先生施的妙药?”

“又施粥又施药,又设善堂又办义渡,心肠木姥姥好,真当是胡大善人啊!”

“听说为杨乃武洗冤那辰光,胡大先生又贴铜钿又通门路帮了很大忙呢!”

众人七嘴八舌,皆是赞誉之词,也顾不得是否打断了胡雪岩说话。胡雪岩闻言,微微一笑,清清嗓子提高音量道:

“列位实在太过奖了,实令本人汗颜哪。闲话就不多说了,来日方长,还请父老多多监督多多指教!如此,有请列位光临小号!”

说着,他侧身延客。

鼓乐又起,人流如潮水一般涌入。过了门庭左拐是条长廊,廊壁上悬挂三十多块银杏木药牌,上书丸药名,下注功能主治,俱为有名的成药,如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安宫牛黄丸等。黑底金字,古朴中透着一股富贵气。

穿过长廊,转过一个四角亭,方是挂有“药局”匾额的店堂正厅。远远可见高大的红木药橱和整齐锃亮的瓷瓶锡罐,人未到,药香已是扑鼻而来。进入大厅,环顾一圈,最醒目的是门楼上镌着的四个大字:

“是乃仁术”。

胡庆余堂开业那年,胡雪岩正值人生的巅峰。

那段时期胡雪岩顺风顺水,生意越做越大,产业遍及钱庄、当铺、丝绸、茶叶、军火各业,甚至还承担了为朝廷汇解饷银的业务,全盛时私产竟高达白银三千万两之巨,“富可敌国,资产半天下”,堪称大清头号活财神。同时在官场上胡雪岩也是红运当头,因左宗棠西征时他曾大力协助粮饷军械的转运筹措,所以新疆收复后论功行赏时,以江西候补道用,加布政使衔,并赏从二品文官顶戴。这年又经左宗棠与陕西巡抚谭钟麟联奏其“既有军功,又有善举”,光绪帝赏穿“黄马褂”,特赐紫禁城骑马,连正二品的浙江巡抚到胡家也得在门外下轿。

一时间,以胡雪岩“一人之力,垄断居奇,市值涨落,国外不能操纵”,“红顶商人”之名如日中天。

就在这最辉煌的时期,胡雪岩耗银三十万两开办了“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财神爷出手,自是大手笔。店堂还在建造,他便雇人在各个水陆码头施送痧药、辟瘟丹等常用时令药品。一送就是三年多,仅此一项,便耗银十余万两。药店设施当然是不吝成本精心打造,只需举一例便可知其中豪华:为依古方炮制紫雪丹,避免其中配料与铜铁发生反应,他竟然专门打了一套“金铲银锅”。

对胡庆余堂,胡雪岩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成药配方多是广邀江浙名医研制而成;药材的采办则是派出专人到各产区坐庄收购,连配料都不能丝毫马虎,如愈风酒所用冰糖,必须是福建所产,再用三年陈的绍兴黄酒化开;更难得的是,大老板胡雪岩虽然事务繁忙,却常常亲自坐镇药店。

尽管药店也是赚钱的行当,但与胡雪岩的其他产业,比如钱庄、丝绸等相比,利润却要小得多。以胡雪岩的身家,花如此巨大的心机物力经营药店,是不是有些不值?

胡庆余堂流传有这样一则故事。胡雪岩为选店堂经理,专门在报上刊登招聘广告,应聘之人络绎不绝。先是有人拍胸脯称如果由他来当家,保证两年内赚足十万两银子,胡雪岩一笑谢绝了。又有一人说他的方案是以稳求胜,先赚小钱,再赚大钱,胡雪岩笑笑说:“我不是小本经营。”最后有人推荐江苏余天成药号的经理余修初,胡雪岩立即亲自上门求教。余修初言:要成大气候,必得不顾血本,药厂、药号、药行一条龙;其次,办药业者,须以“仁术”为先,不应斤斤计较蝇头小利,否则不如多开几家钱庄、当铺钱来得快。胡雪岩闻言大喜,当即以重金聘其为胡庆余堂首任经理。

明显,胡雪岩开药店并不只是为了赚钱。

那是为了什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