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如果你爱她把她送到北京去(第1页)
【第二十四章】如果你爱她,把她送到北京去
让人强大的,不是爱情,不是勇气,而是找到了自己。
北京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城市,很多人因此来到北京。
据说,北京在街上行走的路人里,每十个人里,就有四个是外地人。
早在2005年,就有人在“两会”上提出了“建立人口准入制度”的建议,主张限制外地人口进京。这在当年引起了极大的争议,这些年过去,人们不再提及当年的提案,因为外地人口越来越多,他们建设了北京、他们保护了北京、他们生活在北京。你们可以不挽留他们的离开,但绝不能拒绝他们的到来。因为他们漂泊在这里,都怀抱着一个令人尊重的梦想。
一个保姆说:“北京挺好的,我老公在工地上干活,我每个月的工资都直接打到四川老家我婆婆的账上,因为她帮我带小孩儿。”
一个白领说:“一个月近两万的工资,看着还可以吧,其实也过得紧巴巴的。八年前我就开始存钱买房,越存越买不起,租房也越来越贵,未来总还是要回老家的。”
一个淘宝店主说:“我来北京是为了离我喜欢的那个女孩儿更近一点儿,她是我的中学同学,现在住在东边,我住在西边,这点距离,我走了三年,现在还没到呢。”
一个大学生说:“我快毕业了,很多人想来北京,但我现在只想回去,今年被称为‘最难就业季’,我读的是二本,不是‘211’高校也不是‘985’高校,在北京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不是我眼高手低,我眼并不高,只是手太低。”
一个演员说:“北京当然好,机会多,跑剧组见导演基本上都在北京,但我一年有三百天都在横店,这样挺好的,既没有离开北京,又能在重度污染的时候逃离北京。”
…………
2013年,雾霾越来越严重,“厚德载雾,自强不吸”成了大家挂在嘴边的玩笑。人们经常期待大雨降临,因为每次雨过天晴,总能迎来短暂的好空气。严重的时候,大街上人人戴着口罩,甚至有恶搞的网友戴上了防毒面罩。这样的盛况只在十年前的非典时期出现过,但在2013年的北京,随时可能发生。
这一年大家越来越少打电话,微信语音已经成了流行的沟通方式;MSN慢慢在中国市场衰落,只有“95后”的小孩子依然用着QQ,微博明显比QQ空间更受欢迎。正如当年刘科科猜的那样,大家的阅读习惯也在慢慢改变,很多人晚上抱着手机可以刷一通宵碎片信息。
过完年不久,禽流感的恐慌刚刚退去。夏舟因为表现良好,提前八个月出狱了。
她穿上了刚入狱时穿的那件加大码的格子衬衫,头发盘了起来,露出她细长的脖子,她已经三十二岁了,听说当年辩论队的队友雅雯的孩子都已经六岁了。监狱地址在大兴区天堂河,她出来的时候,夏经年的车正停在门口。她坐在副驾上,系好安全带,对着夏经年一笑。她从后视镜里隐约看见自己的眼角已经有了皱纹,其实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但那并不明显的纹路仿佛一个标签,一旦出现了,便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这个女孩儿已经不再年轻了。
夏舟开了一点儿窗,想尽可能多地呼吸一点儿车外的空气。
“关上吧,空气不好。”夏经年小心翼翼地提醒着。
“好。”她乖乖地关上。
“对了,你的房子,我上周请人打扫了,你可以直接住进去,水电费都充好了,我还给你换了一台新的电视机。”
“哥,你知道比较靠谱的卖房的网站吗?”
“怎么,你要卖房?”
“嗯。”
“你疯了啊!现在在北京有套房子多不容易,而且你家门口在修地铁,过两年通了能涨不少。”
“帮我卖了吧,我想要一笔钱。”
“不行,你这样损失太大了,你正好没地方住……”
“帮我卖了吧,我不想回那里住了,你不卖,我自己也会卖的。”
“那你卖给我吧。”
“也行,你随便给多少,我随时可以过户给你。”
两人又很久没有说话,车子在高速公路上又开了半个小时。
“有个事情跟你说一下。”夏经年犹豫再三决定告诉她,“前几年我投资了一个新公司,创始人是你们联大的校友许愿,这几年发展不错,今年会进行A轮融资,业界普遍看好,我想用他的这个公司,打垮柏千阳那个畜生。”
夏舟眼睛出神地看着窗外,还未到城区,两边都是高山绿树。
“跟你说话呢,在听吗?”夏经年问。
如果不是因为坐牢,她还真没机会来这边,一点儿也不像北京,像是湖南周边的某个城市。对了,那两侧的山峰,的确有点像湘西。
“哥,”夏舟的声音很小很小,似乎要被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完全盖过,需要很仔细才听得见,“听你说这些名字,我觉得好遥远,远得像是另一个星球的故事,我是一个死过两次的人了,这些恩怨,你觉得对我还重要吗?”
夏经年沉默了,许久才突然想起,问:“你要那么多钱干吗?”
夏舟露出少女般的微笑,却并未回答。
一个月后,夏舟买了一台单反,留下一封信给夏经年,离开了北京。
夏经年拿到这封信的时候,是一个午后,春天的北京乍暖还寒。那一天没有雾霾,空气质量指数显示是:23,优。
他缓缓地展开那封信,如同夏舟在他耳边不疾不徐地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