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还有什么会永垂不朽(第3页)
因为在联大的校报表现出色,应晓雨被推荐到了《快报》的娱乐部实习。新闻系大三一周只三天有课,剩下的四天,她都在报社工作。
收到柏千阳约吃晚饭的短信时,她正要去开采编会,她迅速地回了两个字“开会”,然后便急匆匆地去了会议室。
她刚坐下,就觉得今天的气氛有些不一样,娱乐部大大小小十多个人全来了,不是普通的采编会吗?怎么这么大阵仗?
《快报》成立不足一年,在省媒体界素来以生猛著称,抢头条、挖猛料,甚至不惜采取制造新闻的方式博取眼球,带动销量。带应晓雨的老师是一个名叫闫言的主任记者,年近四十的大叔,发际线很高,戴副金丝眼镜,说起话来很毒舌。她刚来娱乐部时,听其他部门的几个实习生说,很多在娱乐部的实习生都受不了闫言的尖酸刻薄,所以申请换了部门。最初,他对应晓雨也毫不客气,并没有因为她是女生就特殊照顾,稿件返工、重写是家常便饭。倘若出了错误,他会当着所有人的面把稿纸拍在桌上,问:“读过书吗?联大新闻系老师死光了啊?”
直到有一次,遇到一个难搞的男演员,专访时极不配合,甚至能感受到对方对地方媒体的轻蔑与不尊重,闫言在现场急得直挠头,一旁的应晓雨提前做足了功课,在专访间隙简单地夸赞了男演员曾鲜为人知的几部旧作,点评得简洁而精准,让男演员刮目相看,对待采访也不再那么敷衍。
这让闫言开始留意这个看起来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女孩儿。
几个月下来,应晓雨用自己的勤奋与隐忍赢得了闫言的信任,经常带着她发布会,主办单位提供给记者的车马费,他也不忘给她多要一份。闫言常鼓励她说:“大四继续在这儿干,拿到毕业证就可以转试用了,试用期三个月,没大问题就能转正了。”
应晓雨知道这是难得的机会,联大新闻系本科的学历,像她这种没什么背景的学生,毕业了能进《快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她像往常那样坐在会议桌不起眼的角落,拿出笔正要做记录。
闫言:“应晓雨,关上门。”
她起身,轻轻关上门。
闫言:“明天晚上,著名演员甄雪会来长沙,领导交代了,要搞点事情出来。”
这是闫言的口头禅,搞点事情出来,也是他所擅长的。他手舞足蹈的一番描述,大概是想在电视台直播的时候故意制造一些突发事件。
一群人听得瞠目结舌。
刚才那女记者问:“闫主任,这算播出事故,会给电视台跟我们的关系带来负面影响,不合适吧?”
闫言:“直播都延时播出,我们干活的时候电视正在播广告,没事。”
有人鼓掌,点头叫好:“主任高明,这下连续一周的独家猛料都要被我们《快报》包揽了!”
大家随即纷纷称赞:“主任果然是干大事的人!”
闫言眯着眼睛,慢慢地吐了一口烟,猥琐地笑了笑:“新闻嘛,也是一种创作,不搞一搞,读者看什么?”
他享受着众人对他的赞美,正要部署这次的计划,角落里沉默已久的应晓雨突然站了起来:“闫主任,我不同意这么做!”
大家望过去,窃窃私语,不知这个实习期未满半年的大学生哪儿来的胆量当众反驳领导。闫言掐灭了烟头,不慌不忙地问:“应晓雨,你不同意?你算老几?”
应晓雨:“在这个团队里,我什么都算不上,但这种为了销量不择手段的行为,我的良心告诉我,我不能做!”
闫言:“你跟我说说,你的良心还告诉你什么了?”
应晓雨:“这种行为,本质上已经是一种犯罪。甄雪虽然是公众人物,但她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闫主任,您刚才说的,新闻是一种创作,我不赞成,新闻是严谨、客观、真实地反映与记录当下的社会事件,而不是像您刚才说的那样,去炮制一些原本不存在的东西——”
闫言压低声音,忍住愤怒地说了句:“你懂什么,出去!”
应晓雨:“不用您喊,我说完就出去。谢谢您这半年对我的照顾,如果因为不做假新闻而失去这份工作,我一点儿也不觉得可惜,但是关于甄雪的计划,如果您执意这么做,到时候我会向其他媒体揭发您!作为一名媒体人,请自重!”她说完转身离开了会议室。
同事们惊得目瞪口呆,没有人敢再继续发言。
应晓雨回到工位,背上书包,头也没回地离开了《快报》。
电梯到了,她迈进去的一刹那,无比轻松。
像往常一样,她在报社楼下上了公交车,但她很清楚这是最后一次从报社回学校,因为明天她不会再来了。公交车上人贴着人,因为天冷而门窗紧闭,空气沉闷而污浊,一路颠簸过去,到学校的时候,她有些想吐,坐在图书馆门口的台阶上,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
她突然想找人聊一聊,想了想,还是打给了蜗牛。
自从在凤凰相遇之后,蜗牛经常找应晓雨,一开始是假借学习上的咨询,后来因为太频繁,他也懒得再找借口,嘴上不说,但明眼人都知道,蜗牛喜欢上应晓雨了。她很果断地拒绝了他,连她自己也不知道原因。蜗牛是一个值得爱的人,或许她还没有从许愿的执念中走出来,或许她经历一次感情的挫败之后,对于新的恋情更加谨慎,总之,面对这么一个阳光又温暖的男孩儿,她始终无法迈出那一步。但他们并没有因为这个而疏于来往,蜗牛依然有事没事就找她聊天,他开玩笑说,做不了男朋友,做男闺蜜也不错啊。
蜗牛十分钟之后就出现在应晓雨的面前,她打起精神冲他笑了笑。
“今天这么早下班?走,我带你去吃好吃的。”他好似早有准备,拉着她朝校门口的一条小路走去。
那里有个小摊卖棉花糖,他买了两支,递给应晓雨一支,两人边吃边走,在女生宿舍大厅的台阶上坐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