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期03(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二期03

弟方耽游,蜡屐或至,阁梅梁雪,彦会可怀。不尔,则春怀伊迩,薄游在斯。当偕某翁,便过通德,一景道风也。

可以证知。然此同游之约迄未实践。云美误以钱柳二人偕至西湖,其实二人仅同舟至鸳湖即离去也。牧斋《有美诗》乃河东君别去后,答其送游新安之作。故结语云:“迎汝双安桨,愁予独扣舷。从今吴榜梦,昔昔在君边。”《初学集》附河东君送行诗,第五句“惜别已同莺久驻”,谓自崇祯十三年十一月间初访半野堂,至十四年正月末别牧斋于鸳湖,已历三月之时间,不可言非久。第六句“衔知应有燕重来”,谓感激牧斋之知遇,自当重来相会。综合此联,其所以宽慰牧斋之意,可谓周密深挚,善于措辞者矣。第七、第八两句云:“只怜不得因风去,飘拂征衫比落梅。”“飘拂”二字适为形容己身行踪之妙语,用“落梅”二字,则亦于无意间,不觉流露其身世飘零之感矣。

牧斋《有美诗一百韵》,不独为《东山酬和集》中压卷之作,即《初学》《有学》两集中,亦罕见此希有之巨制,可知其为牧斋平生惨淡经营、称心快意之作品。后来朱竹垞《风怀诗》固所不逮,求之明代以前此类之诗,论其排比铺张、波澜壮阔而又能体物写情、曲尽微妙者,恐舍元微之《梦游春》、白乐天《和梦游春》两诗外,复难得此绝妙好词也。

此诗取材博奥,非俭腹小生翻检类书、寻求故实者所能尽解,自不待言。所最难通者,即此诗作者本人及为此诗而作之人,两方复杂针对之心理,并崇祯十三年仲冬至次年孟春三数月间两人行事曲折之经过,推寻冥想于三百年史籍残毁之后,谓可悉得其真相,不少差误,则烛武壮不如人,师丹老而健忘,诚哉!仆病未能也。

牧斋不仅赋此诗以赠河东君,当亦为河东君解释其诗中微旨所在。河东君自能心赏意会,不忘于怀。观《初学集》二十《〔崇祯十四年辛未〕中秋日携内出游,次冬日泛舟韵二首》之后,附河东君《依韵和作二首》之二“夫君本自期安桨,贱妾宁辞学泛舟”一联,其上句自注“《有美诗》云‘迎汝双安桨’”,即是其例证。

前论钱遵王注牧斋诗,独于《有美诗》违反其原来之通则,疑其本出于陆敕先之手,故《有美诗》诸注乃是陆氏之原本,而遵王或略有增补者。但详绎此诗全篇之注,至篇末重要之处,反独较少。岂敕先亦未注完此诗,遵王取以入其书中,遂致一篇之注前后详略有异耶?夫牧斋本人之外,最能通此诗之意者为河东君。然皆不可向其求解矣。敕先乃同情于河东君者,《东山酬和集》二载其《和牧斋迎河东君四诗》第三首一章,可以为证。其结语云“桃李从今莫教发,杏媒新有柳如花”,乃用《李义山诗集(上)·柳下暗记(五绝)》“更将黄映白,拟作杏花媒”句意。语颇新颖,特附录于此。可惜陆氏当崇祯十三四年时,与牧斋关系之亲密,似尚不及何士龙。故注释《有美诗》,亦未必能尽通其意,周知其事。至若遵王,则本与河东君立于反对之地位者,无论牧斋之用事有所未详,不能引证,用意则纵有所知,亦以怀有偏见,不肯为之阐明也。今日释证《有美诗》,除遵王旧注已及而不误者,不复多赘外,其有讹舛或义有未尽,则就管窥所得略为补出。所注意之处,则在钱柳二人当日之行踪所至及用意所在,搜取材料,反复推寻,钩沉索隐,发见真相。然究竟能否达到释证此诗目的十分之一二,则殊不敢自信,深愿当世博识通人,有以垂教之也。

牧斋以“有美”二字,为此诗题之意,乃取《诗经·郑风·野有蔓草篇》“有美一人”“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及“与子皆臧”之义,兼暗寓河东君之名字。第二章已论及之,兹不复赘。稍成问题者,即此诗题有“晦日鸳湖舟中作”之语,盖钱柳二人于崇祯十四年元夕同舟至苏州,纵行程难免濡滞,亦不至需半月之时间始达鸳湖。欲推其所以如此之故,自难得知,然此行牧斋本是取道西湖,往游黄山,河东君则原拟遄返松江佘山故居养疴。两人自可同过苏州后,分袂独往。今不如此,乃过虎丘后,同至鸳湖,始各买棹别行。其眷恋不舍、惜别多情之意,可以推见。于是河东君《送牧翁之新安》诗“惜别已同莺久驻”之句,遂更得一旁证新解矣。兹因解释便利之故,略据此诗辞意,分析段节,依次论之于下。

《东山酬和集》一牧翁《有美一百韵晦日鸳湖舟中作》云:

寅恪案:昔年论元微之与双文及韦成之婚姻问题,引《昌黎集》二四《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云:“诗歌《硕人》,爰叙宗亲。女子之事,有以荣身。”遂推论吾国旧日社会婚姻与门第之关系。兹不详及(见拙著《元白诗笺证稿》第四章附《读莺莺传》)。夫河东君以旷代难逢之奇女子,得适牧斋,受其宠遇,同于嫡配,然卒为钱氏宗人如遵王之流逼迫自杀,其主因实由出身寒贱一端,有以致之。今存《河东君传》中,其作成时间之较早者有二篇,即沈虬及顾苓两氏之文。沈《传》载河东君本姓杨,为禾中人;顾《传》则仅云:“河东君,柳氏也。”并不述其籍贯。盖云美深会其师之微意,于河东君之真实姓氏及原来籍贯有所隐讳,不欲明白言之也。牧斋此诗故作狡狯,竟认河东君为真姓柳者,排比铺张,详征柳家故实,乃所谓“姑妄言之”者。若读者不姑妄听之,则真天下之笨伯,必为牧斋、河东君及顾云美等通人所窃笑矣。河东君本嘉兴人,牧斋诗中仅举昆山、谷水属于松江地域者而言,自是不欲显著其本来籍贯之义。故云美作《传》,解悟此意,亦只从适云间孝廉为妾说起,而不述及以前事迹。

今检汪然明所刻《柳如是尺牍》,署其作者为“云间柳隐如是”。又陈卧子所刻《戊寅草》,其作者虽署为“柳隐如是”,而不著其籍贯。但其中《白燕庵作(七律)》,题下注云:“乃我郡袁海叟之故址。墓在其侧。”及《五日雨中(七律)》“下杜昔为走马地,阿童今作斗鸡游”句下自注云“时我郡龙舟久不作矣”,并《戊寅草》陈卧子《序》云:

迨至我地,人不逾数家,而作者或取要眇,柳子遂一起青琐之中,不谋而与我辈之诗竟深有合者,是岂非难哉?是岂非难哉?(寅恪案:卧子谓河东君出于青琐之中。检《世说新语·惑溺篇》“韩寿美姿容”条:“(贾〕充母聚会,贾女于青琐中看见寿,悦之。”《晋书》四十《贾充传》附谧传亦同。卧子殆讳河东君出于青楼,遂取此事,改“楼”为“琐”耶?又《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诗》四《妇女类·赵成伯家有丽人,仆忝乡人,不肯开樽,徒吟春雪美句,次韵一笑》云:“知道文君隔青琐,梁王赋客肯言才。”卧子平生鄙薄宋诗,未必肯用苏句,但检《陈忠裕全集》一三《平露堂集·秋居杂诗十首》之七“遨游犬子倦,宾从客儿娇”句下自注云:“舒章招予游横云,予病不往。”似以司马长卿自命,而以卓文君目河东君,则与东坡之诗实相符会。今日读之,不觉令人失笑也。)

然则河东君本人固自命为松江人,而卧子亦以松江人目之也。第三章论河东君与宋辕文之关系时,涉及松江知府方岳贡欲驱逐河东君事。鄙意以为驱逐流妓出境,乃昔日地方名宦所常行者,岂河东君因卧子之助力,遂得冒托松江籍贯,免被驱逐,自是之后,竟可以松江人自居耶?若果如此,牧斋之诗亦可谓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矣。(寅恪昔岁旅居昆明,偶因购得常熟白茆港旧日钱氏山庄之红豆一粒,遂发愿释证钱柳因缘诗。前于第一章已述之。所可怪者,购得此豆之同时,有客持其新得湘乡袭侯曾劼刚纪泽手札一纸相示,其书乃致当日某知县者。内容略谓,顷有名流数人来言,县中有驱逐流妓之令,欲托代为缓颊云云。札尾不署姓名,但钤有两章,一为“曾印纪泽”,一为“劼刚”。今属笔至此,忽忆及之,以情事颇相类似,故附记于此,以博读者一笑。)“有美生南国”之“南国”,固用《文选》二九曹子建《杂诗六首》之四“南国有佳人”句。李善《注》云:“《楚辞》〔橘颂〕,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南国,谓江南也。”自与河东君生吴越之地意义相合。但牧斋恐更有取于《才调集》三韦庄《忆昔》诗“南国佳人号莫愁”之句,盖亦与河东君《答牧翁冬日泛舟赠诗》“莫为卢家怨银汉,年年河水向东流”之语意符会也。至“南国”之语,复与王摩诘“红豆生南国”诗有关。(见《全唐诗》第二函王维四《红豆(五绝)》。)牧斋后来与河东君同居芙蓉庄,即碧梧红豆庄。今赋《有美诗》以“有美生南国”之语为篇首起句,竟成他日之预谶矣!

《有美诗》又云:

生小为娇女,容华及丽娟。诗哦应口答,书读等身便。缃帙攻文选,绨囊贯史编。摛词征绮合,记事见珠联。八代观升降,三唐辨泝沿。尽窥羽陵蠹,旁及诺皋儇。花草矜芟撷,虫鱼喜注笺。部居分甲乙,雠政杂丹铅。余曲回风后,新妆落月前。兰膏灯烛继,翠羽笔床悬。博士惭厨簏,儿童愧刻镌。瑶光朝孕碧,玉气夜生玄。陇水应连类,唐山可及肩。织缣诗自好,捣素赋尤贤。锦上文回复,盘中字蜿蜒。清文尝满箧,(《初学集》“文”作“词”。寅恪案:徐孝穆《玉台新咏自序》云,“清文满箧,非惟芍药之花。新制连篇,宁止葡萄之树。”牧斋自用此典。其后来所以改“文”作“词”者,殆为避免此联之前“锦上文回复”句中“文”字重复之故耶?)新制每连篇。芍药翻风艳,芙蓉出水鲜。颂椒良不忝,咏树亦何愆。

寅恪案:河东君所以不同于寻常闺阁略通文史者之特点,实在善记忆、多诵读。就吾人今日从其作品中可以断定者,至少于《文选》及《后汉书》《晋书》等皆颇能运用。故牧斋“缃帙攻文选,绨囊贯史编”一联,乃实录,非虚谀。至“博士惭厨簏”者,《南齐书》三九《陆澄传》(参《南史》四八《陆澄传》)略云:

陆澄,字彦渊,吴郡吴人也。起家太学博士。〔建元〕四年,复为秘书监,领国子博士。永明元年,转度支尚书,寻领国子博士。〔王〕俭自以博闻多识,读书过澄。集学士何宪等盛自商略。澄待俭语毕,然后谈所遗漏数百千条,皆俭所未睹。俭乃叹服。俭在尚书省,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澄后来,更出诸人所不知事,复各数条,并夺物将去。当世称为硕学。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

“儿童愧刻镌”者,扬子《法言·吾子篇》云:

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

斯为遵王《注》本所未及,故略为补出之。又“书读等身便”句,自是用《宋史》二六五《贾黄中传》,不待备录。观前引钱肇鳌《质直谈耳》所载河东君“年稚明慧,主人常抱置膝上,(寅恪案:“主人”指周道登。)教以文艺”之语,则知读书等身之典,尤为适切,非泛用也。

“花草矜芟撷,虫鱼喜注笺”一联,下句当是取《昌黎集》六《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五古)》“尔雅注虫鱼”之语,与上句为对文,未必别有实指。上句“花草”一辞,殆联缀《花间集》《草堂诗余》两书之名,以目诗余,如陈耀文《花草粹编》之例,谓河东君精于词曲。“织缣诗自好,捣素赋尤贤”一联,上句自指《玉台新咏》一《古诗八首》之一《上山采蘼芜篇》,不过谓河东君能诗之意,非于“故人”“新人”之义有所轩轾,不可误会。若下句则指班婕妤《捣素赋》。班《赋》见《古文苑》三、《艺文类聚》八五及《历代赋汇》九八等。综合两联言之,即称誉河东君擅长于诗赋词曲也。

抑更有可言者,“容华及丽娟”句,遵王《注》本已引《汉武帝别国洞冥记》四“帝所幸宫人名丽娟”条之古典为释,固甚正确。但颇疑牧斋于此句尚有今典。前第二章推测河东君原来之名,或是“云娟”二字。当日名媛往往喜用“云”字为称,盖自附于苏东坡之“朝云”。如徐佛称“云翾”,杨慧林称“云友”,皆其例证。且河东君与徐氏关系尤为密切,其取“云”字为行第之称,亦于事理适合。况河东君夙有“美人”之称,则与“丽”字之义,又相符也。然欤?否欤?姑识此疑,以俟更考。或谓“容华及丽娟”之“容华”,亦与“丽娟”同为专名。《唐诗纪事》八“杨氏女”条云:

盈川〔炯〕侄女曰容华,有《新妆》诗。

此诗收入《全唐诗》第一一函,字句间有不同。颇疑此诗“妆似临池出,人疑向月来。自怜终不见,欲去复裵回”之语,“向月”即牧斋诗“向月衣方空”句所从出,《新妆诗》作者,既是杨姓;“自怜终不见”之“怜”字,又与河东君“影怜”之名,取义于玉谿生诗《碧城三首》之二“对影闻声已可怜”句者相同,然则牧斋实以“容华”及“丽娟”之句,暗寓河东君之姓名也。斯说殊巧,未知确否?俟考。

《有美诗》又云:

《有美诗》又云:

流风殊放诞,被教异婵娟。度曲穷分刌,当歌妙折旋。吹箫嬴女得,协律李家专。画夺丹青妙,琴知断续弦。细腰宜蹴鞠,弱骨称秋千。天为投壶笑,人从争博癫。修眉纡远翠,薄鬓妥鸣蝉。向月衣方空,当风带旋穿。行尘尝寂寂,屐齿自姗姗。舞袖嫌缨拂,弓鞋笑足缠。盈盈还妒影,的的会移妍。

寅恪案:“流风殊放诞,被教异婵娟”一联,谓河东君所受之教育及其行动,颇有异于士大夫家闺秀者,故以下诸句列举其技巧能事也。《西京杂记》二略云:“〔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为人放诞风流。”此即“流风殊放诞”及“修眉纡远翠”等句之出处。亦即牧斋《答河东君半野堂初赠诗》所谓“文君放诞想流风,脸际眉间讶许同”者也。“画夺丹青妙”句,钱《注》已征古典,不待复赘。兹但择引今典中时代较早及附录河东君题诗者数事,以证明之。

汪砢玉《珊瑚网·名画题跋》一八《黄媛介画跋语》(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二《子部·艺术类》二)略云:

松陵盛泽有杨影怜,能诗善画。余见其所作山水竹石,淡墨淋漓,不减元吉子固。书法亦佳。今归钱牧斋学士矣。癸未夏四月廿五日夗上老鳏识。(寅恪案:汤漱玉德媛辑《玉台画史》四引此条,改“牧斋”为“蓉江”,盖避清代禁忌也。)

汤漱玉德媛辑《玉台画史》四引此条,后附借闲漫士之言曰:

柳所画《月堤烟柳》,为红豆山庄八景之一。旧藏孙古云均所。郭频伽麐有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