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复明运动02(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顺治五年〕夏四月,提督李成栋叛,以广东附于桂王由榔。

是月十一日黎明,成栋令其兵集教场,声言索饷,欲为变。成栋请〔总督佟〕养甲出城抚辑。养甲至,众兵呼噪,劫之以叛。遂传檄各属,遣使附于由榔。

《清史稿》四《世祖本纪一》略云:

顺治五年二月二日甲戌,金声桓、王得仁以南昌叛。

《清史列传》七九《贰臣传(乙)·钱谦益传》云:

〔顺治〕五年四月,凤阳巡抚陈之龙擒江阴黄毓祺于通州法宝寺,搜出伪总督印及悖逆诗词,以谦益曾留黄毓祺宿其家,且许助资招兵入奏。(寅恪案:《小腆纪传》四六《黄毓祺传》云:“〔毓祺〕将起义,遣江阴徐摩致书钱谦益,提银五千,用巡抚印钤之。谦益知其事必败,却之,持空函返。摩之友人徽州江纯一,谓摩返必挟重赀,发之可得厚利,诣营告变”等语,可供参考。)诏总督马国柱逮讯。谦益至江宁诉辩,前此供职内院,邀沐恩荣,图报不遑,况年已七十,奄奄余息,动履藉人扶掖,岂有他念。哀吁问官乞开脱。会首告谦益从逆之盛名儒逃匿不赴质,毓祺病死狱中,乃以谦益与毓祺素不相识定谳。马国柱因疏言:“谦益以内院大臣归老山林。子侄三人新列科目,必不丧心负恩。”于是得释归。(寅恪案:王元钟编《国朝虞阳科名录》一《进士门》“顺治四年丁亥科”略云:“钱祖寿二甲第五名。字福先,号三峰。时俊孙。唐朝鼎二甲第十四名。字禹九,号黍谷。本姓钱。钱裔僖三甲第九十四名。字嗣希,时俊子。”同书二《举人门》“顺治三年丙戌科”略云:“钱裔僖见进士。钱召西翰,庠名祖彭。裔肃子。钱孙爱孺贻,改名上安。谦益子。”国柱所谓“子侄三人”子自是孙爱。侄则当指裔僖祖寿,其实裔僖乃侄孙,祖寿、祖彭乃侄曾孙。唐朝鼎即与迫死河东君案有关之“族贵”钱朝鼎,此时尚未复姓,更应不列于此也。又《清史列传》九《黄梧传》载“梧”条列剿灭郑氏五策,其四曰:“锄五商,以绝接济。成功于山海两路各设五大商,为之行财射利。梧在海上素所熟识,近且潜住郡城,为其子弟营谋乡举邑庠,为护身之符。其实阴通禁货,漏泄虚实,贻害莫大。应奏请敕下督抚严提正罪,庶内宄清而接济之根可拔矣。”黄氏所言之情况,虽时间较晚,但亦可供参证。)

同书同卷《土国宝传》略云:

〔顺治〕二年,随豫亲王多铎定江宁。王令同侍郎李率泰招抚苏州松江诸郡,遂奏授江宁巡抚。〔以〕擅杀〔苏州诸生王伯时及文震孟之子文乘〕下所司察议,坐降调。四年八月,命以布政衔管江南按察司事。五年五月,仍授江宁巡抚。八年十月,巡按御史秦世祯疏劾国宝〔贪赃〕。疏上,命革国宝等职,下总督马国柱同世祯讯鞠。国宝将就逮,畏罪自经死。鞫证皆实,追赃入官。

《清史稿》四《世祖本纪一》略云:

顺治四年七月戊午改马国柱为江南江西河南总督。

同书一二二《职官志三·外官门》略云:

顺治元年,置江南巡抚,驻苏州,辖江宁、苏州、松江、常州、镇江五府。十八年,江南分省,更名苏州巡抚。

〔顺治〕十八年,江南分省,右布政使徙苏州,左仍驻江宁。

顺治三年增置江宁按察使一人。〔雍正〕八年,江苏按察使徙苏州。(原注:“江宁隶此。”)

同书二百三《疆臣年表一》“顺治四年丁亥江南江西河南”栏云:

马国柱七月戊午总督江南江西河南。

同书同表“顺治四年丁亥宣大山西”栏云:

马国柱七月戊午调。(寅恪案:叶绍袁《启祯记闻录》七《芸窗杂录》云:“旧巡抚土公左迁按察使。〔丁亥〕十二月中已履任。江宁洪内院亦奉旨回京。代之者马公名国柱。洪系明朝甲科,马固一白丁也。”可供参考。)申朝纪总督宣大山西。

同书同表“顺治十一年甲午江南江西”栏云:

马国柱九月丁未休。十月马鸣佩总督江南江西。

黄宗羲《海外恸哭记》“监国鲁三年戊子闰三月(即顺治五年戊子四月)江西虏帅金声桓反正”条(可参梨洲《行朝录》四《鲁王监国》及同书五《永历纪年》有关各条)云:

金声桓者,故楚帅左良玉之部将也。良玉死,良玉之子梦庚降虏。虏俾声桓仍统其军。大学士黄道周督郑鸿逵、郑彩二军出杉关。声桓故曾役于道周,乃阳为送款,而使别将张天禄袭之。道周被执,由是得镇江西。上取闽,虏调各省之兵,复陷其地。声桓之力居多。虏抚以声桓降将,故轻之。从之取贿不得。声桓私居尝改旧服,于是虏抚上变,言声桓谋反。声桓使人窜之中途,得其书,乃置酒召虏抚,以书示之。虏抚失色,遂斩之。奉永历帝正朔,受爵豫国公。江西郡县皆定。当是时,南都震动,以为声桓旦夕且下。虏官豫拟降附,而虏之守赣州者不从声桓。声桓欲攻之,守赣州者曰:“吾不动以待汝。汝得南都,则吾以赣下。”乃为声桓之谋者,以宁庶人〔宸濠〕之败,急于顺流,故使新建〔伯王阳明〕得制其后。今门庭之寇未除,而勤远略,是追庶人之偾车者也。声桓遂急攻赣。赣守愈坚,各省之援虏大集,围声桓困之。数月食尽。部曲斩声桓,降于虏。

查继佐《鲁春秋·监国纪》略云:

〔永历二年〕戊子(监国三年)监国跸鹭门。北总镇金声桓回向,为明守南昌。此总镇李成栋回向,为明守广东。

声桓与养子王得功北反自称辅明将军,桂王封豫国公,封成栋惠国公。

〔永历三年〕己丑(监国四年)春正月,监国由鹭门诣沙埕。

南昌败。豫国公金声桓、建武侯王得仁、大学士尚书姜曰广死之。诸郡县咸不守。

金豫国回向,曰广欲捷取九江,扼安庆,窥南都。声桓不听。至是败,间投井死。

惠国成栋以桂命提东粤师应声桓,协攻赣。适声桓解赣围两日矣。势单,败走信丰,溺水死。

祝芸堂纯嘏编《孤忠后录》略云:

顺治四年丁亥,黄毓祺起兵海上,谋复常州。

正月,毓祺纠合师徒,自舟山进发。常熟钱谦益命其妻艳妓柳如是至海上犒师,适飓风大作,海艘多飘没。毓祺溺于海,赖勇士石政负之,始得登岸。约常郡五县同日起兵恢复事既不就,而志不少衰。逃名潜窜。至淮,索居僧舍。一日僧应薛从周家礼忏,周闻知祺,延而馆之。祺有部曲张纯一、张士儁二人,向所亲信。二人从武弁战名儒(寅恪案:《清史列传·贰臣传·钱谦益传》之“盛名儒”,疑即此人)转输实无所措,谋于名儒,将以祺为奇货。名儒故与薛有隙,得此为一网打尽计。于是首者首,捕者捕,祸起仓卒矣。(寅恪案:《续甬上诗》八十《谢三宾小传》云:“牧斋以黄介祉事上变,而反遭囚絷。”柴德赓君已辨其非。甚是。见《辅仁学志》第一二卷第一第二合期《?鲒埼亭集?谢三宾考》。)

顺治五年戊子下黄毓祺于海陵狱。

是年春,执毓祺见廉使夏一鹗。四月,下海陵狱。一鹗为常州府时,治徐趋之狱,尝垂涎于祺而欲未遂。后,心艳武进杨廷鉴之富,欲借此为株连,祺不应,索笔供云:“身犹旧国孤臣,彼实新朝佐命。(寅恪案:“彼”指钱牧斋。)各为一事,马牛其风。”一鹗大怒,酷肆拷掠,诘以若欲何为?曰:“求一死耳。”七日,遂囚于广陵狱。

六年己丑,黄毓祺死于金陵狱。

三月,移金陵狱。将刑,门人告之期。祺作绝命诗,被衲衣,趺坐而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