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列传(第2页)
刘瑾一时得志,趁机将当初反对自己的大臣和宦官一网打尽。为了执掌大权,他经常故意趁明武宗玩得高兴的时候奏事,武宗感到厌烦,挥手赶他走,道:“我用你有什么用?不要打扰我!”刘瑾从此大权独揽,遇事不再汇报。
为了完全掌控朝政,刘瑾拟定了一个奸党名单,将满朝有名望的大臣罗列其中,召集群臣当众公布,借此立威。至于肆意贪污、干预政务、插手军政、钱权交易等恶事,不胜枚举。
有一个言官匿名写信抨击刘瑾,刘瑾便假传圣旨,召集百官跪在奉天门下。那天酷热难耐,刘瑾站在门口责问群臣,几位官员当场中暑死亡。到了傍晚,刘瑾依然问不出结果,便把五品以下官员全部关进监狱。直到第二天大学士李东阳出面相救,才释放出来。
1510年,太监张永借着进献俘虏的机会,向明武宗揭发刘瑾的罪状,武宗大惊失色,命令将刘瑾抓捕审问。
第二天,武宗亲自去抄刘瑾的家,搜查出伪玺、玉带等违禁物以及大量金银珠宝,当即相信了谋反的事实,下诏将他凌迟处死。
九千九百岁魏忠贤
魏忠贤(1568—1627年),字完吾,河间府肃宁县(今河北省沧州市)人。明朝末年权宦。
魏忠贤年轻时家境贫寒,目不识丁,常年混迹街头,喜欢赌博,爱好酒色。有一次,魏忠贤赌博输得很惨,一怒之下自宫,托关系被选入宫。
魏忠贤尤其擅长阿谀奉承,入宫后不断巴结贵人,地位逐渐上升,后来结识了皇长孙的乳母客(qiě)氏,两人结下很深的关系。皇长孙即位,是为明熹(xī)宗。
熹宗十分喜爱客氏和魏忠贤,客氏的家人都被封官授爵。由宦官掌管的司礼监,有代替皇帝批红的权力。魏忠贤不识字,本来不能进入司礼监,因为客氏的缘故而破例。
魏忠贤得势后,紧紧笼络客氏,巴结明熹宗,地位得到巩固。朝中官员多次弹劾魏忠贤,还会受到熹宗的训斥责罚。从此,魏忠贤党同伐异,气焰更加嚣张。
明神宗晚年不理朝政,有一群大臣在东林书院以讲学为名,发表政见,形成一个团体,是为东林党。魏忠贤在朝中为非作歹,“东林六君子”之一的杨涟(lián)怒不可遏,上疏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
魏忠贤知道后,心中十分害怕,跑到明熹宗面前哭诉,客氏也在一旁求情,熹宗不明就里,偏听偏信,温声安慰魏忠贤,还在第二天对杨涟大加斥责。
经此一事,魏忠贤进一步排除异己,“东林六君子”惨遭杀害,其他不附和的官员也都被贬斥或驱逐。同时,他还大力提拔归附自己的人。一时之间,魏忠贤的同党遍布朝野,被称为阉党。
有官员在家中读杨涟的疏奏,鼓掌赞叹,被家奴告发,最后落得处死抄家。有个普通百姓大骂阉党,说了几句狂话,东厂立即将他擒拿。魏忠贤的党羽故意夸大其词,说这个人是间谍,不擒拿会导致变乱,对他严刑拷打。人们在路上相遇,只敢以眼神示意。
魏忠贤权势滔天,献媚的大臣越来越多,形成了诸如“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各种名号。各地官员争相为他建立生祠,甚至有人直呼他“九千九百岁”,几近一手遮天。
1627年,明熹宗驾崩,庄烈帝即位。庄烈帝深知魏忠贤的种种恶行,想要铲除奸邪。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上吊自杀了。庄烈帝下令将他的尸体肢解,枭首示众。
明朝的宦官集团,到魏忠贤时达到权势的高峰,但明朝也随着宦官与文官的斗争,而走到了尽头。
【原文】帝亲籍其家,得伪玺一,穿宫牌五百及衣甲、弓弩、衮衣、玉带诸违禁物。又所常持扇,内藏利匕首二。始大怒曰:“奴果反。”趣付狱。——摘自《明史?卷三百零四》
【译文】明武宗亲自抄刘瑾的家,得到一枚伪造的玉玺,五百块穿宫牌和衣甲、弓弩、衮衣、玉带等各种违禁物品。另外,刘瑾经常拿的扇子,里面藏着两把锋利的匕首。皇帝于是十分愤怒地说:“奴才果然谋反。”催促将刘瑾投进牢狱。
词语积累
勃然大怒: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形容人极其愤怒的样子。
独断专行:做事情专断,独自决定并遵照执行,不听别人的意见。也指独来独往,任意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