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列传(第2页)
说完,前往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拜访严仲子,问清了仇人的情况。严仲子想再多找几个帮手,聂政说:“万一走漏了消息,就太危险了。”独自出发去了韩国。
侠累正在自己府中,周围甲士环立。聂政只身单剑冲进府中,在台阶上刺死了侠累。周围甲士上前围攻,聂政击杀了几十人,眼见逃生无望,担心连累姐姐,用剑毁掉面容后自尽身亡。
韩王将聂政暴尸于闹市,重金悬赏能辨认他的人,过了很久都没人知道。聂政的姐姐听说此事,猜到是自己的弟弟,不远千里来到韩国,看到果然是聂政的尸首,不禁抚尸痛哭。
围观的韩国人问她:“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来认尸?”她说:“我的弟弟不惜损毁面容,就是为了保护我,我怎么能因为怕死,就埋没他的名声呢?”最后因为哀伤过度,也死在聂政旁边。
各国士人听说聂政姐弟的事迹,都称赞他们的侠义和烈性。
图穷匕见的荆轲
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战国末期卫国人。
荆轲是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迁居卫国后,卫国人叫他庆卿,到燕国后,燕国人叫他荆卿。
荆轲喜欢读书、击剑,性格慷慨侠义,漫游各国,结识了许多豪杰。来到燕国后,和屠夫高渐离、隐士田光结为朋友。他和高渐离两人喝醉之后,高渐离击筑(zhú),荆轲高歌助兴,旁若无人。
此时,秦始皇开启了统一六国的步伐,曾经在秦国做过人质的燕国太子姬丹非常忧虑,与自己的老师鞠武日夜筹谋怎么对付秦国。
不久,秦国一位将领樊於(wū)期逃亡到燕国避难,姬丹不顾鞠武的强烈反对,收留了他。随后,鞠武提议与列国合纵,并联合北方的匈奴,一起对抗秦国,姬丹觉得收效太慢,没有采纳。
鞠武便将田光介绍给姬丹,田光推荐了荆轲,然后自刎,以此向姬丹表明自己绝不泄密,并激将荆轲。
姬丹与荆轲密谈,将自己刺杀秦王的计划和盘托出。荆轲推脱一番后,最终同意一起筹划此事。姬丹大喜,将他奉为上宾,给予十分隆重的礼遇,以求感动荆轲。但是,过了很久,荆轲始终没有行动的意思。
这时,秦国灭亡了韩国、赵国,兵锋直抵燕国的南部边境。姬丹十分恐惧,屡屡催促荆轲抓紧行动。荆轲本意是想等待一位挚友,两人一起行动,现在见姬丹催得如此急迫,只好同意提前行动。
荆轲献计说:“没有能打动秦王的东西,就无法靠近他。最近,秦王拿出厚赏,求购樊於期的首级;如果再献上燕国最肥美的督亢(今河北省涿州市境内)之地的地图,秦王一定会高兴地接见我,这样才能得到机会!”姬丹不忍心出卖樊於期,荆轲私底下拜见他,樊於期急于为被秦王杀害的家人报仇,慨然自刎而死。
姬丹提前准备了天下最锋利的匕首,淬上剧毒。又让燕国勇士秦舞阳为副手,跟随荆轲前往。荆轲携带樊於期的首级、督亢的地图出发了,姬丹带着门客送到易水河边,荆轲合着高渐离的筑声,高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唱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秦始皇听说了消息,非常高兴,马上安排了隆重的礼节接见荆轲。两人来到大殿,秦舞阳忽然害怕,浑身发抖,荆轲笑着说:“小地方来的人,没见过世面。看到帝王的威仪,难免害怕。”
秦始皇让荆轲将秦舞阳捧着的地图呈上来。地图展开到尽头,匕首露了出来,荆轲右手拿起匕首,左手扯住秦始皇的衣袖,向他刺去。
秦始皇大惊,猛然跳起身来,衣袖扯断了,马上拔剑,仓促间拔不出来,只好绕柱而走,荆轲猛追不舍。
事发突然,满殿的臣子都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按秦国的制度,群臣上殿都不准携带任何兵器;就连宫中的侍卫,也只能在殿外守候,来不及传唤。
这时,医官夏无且用携带的药囊投向荆轲,荆轲躲避,群臣趁机提醒秦始皇将剑推到背后,才拔出宝剑,砍断荆轲的左腿。
荆轲用匕首投向秦始皇,没有刺中,靠着柱子大笑说:“我本来想要活捉你,逼你签订归还土地的盟约,这才导致事情没有成功!”说完就被卫士击杀。
荆轲孤身入秦,以一己之力刺杀威震天下的秦始皇,虽然没有成功,但这种气概足以震烁古今,永远被人铭记。
【原文】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zhǐ)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摘自《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
【译文】燕国太子姬丹以及知情的门客,都身穿白衣戴白帽为荆轲送行。到达易水的岸边,祭祀路神、饯行以后,上路,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唱出苍凉凄婉的声音,送行的人都流泪哭泣。荆轲上前唱道:“冷风萧萧啊易水冰寒,壮士一去啊不再回来!”
词语积累
图穷匕见(xiàn):穷,尽头。地图翻到尽头露出隐藏的匕首。比喻在最后时刻显露真相或本意。
舍生取义:舍,舍弃;义,大义。舍弃生命来追求大义。比喻为了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
士为知己者死:知己,了解自己的人。为赏识自己的人甘愿献出生命。比喻为了义气而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