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田敬仲完世家(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齐威王在位期间,任用邹忌担任国相,田忌为大将,孙膑任军师,对内改革政治,严明法制,选拔人才,国力日益强盛;对外先后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大败魏军,称雄诸侯。又在国都临淄修建稷下学宫,招揽诸子百家论政讲学,吸引了很多人才汇聚到齐国,为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王作死

田地(?—公元前284年),妫姓,田氏。齐威王的孙子,田齐第六任君主。死后谥号(mǐn)王。

齐国经过齐威王、齐宣王父子的治理,飞速发展。等到齐王即位,齐王率领诸侯击败楚国,迫使楚国依附齐国;又率领联军打败秦国,迫使秦国割地求和,随后又击败企图偷袭的燕国。王志得意满,天下进入齐、秦争霸的时代。

秦昭襄王也想称帝,担心齐国反对,恭敬地尊齐王为东帝,自称西帝,并与五国约定瓜分赵国。燕昭王担心赵国灭亡后,齐国更加强大,进而吞并燕国,请纵横家苏代前去游说齐王。

齐王见到苏代,问道:“秦国送来了帝号,你觉得怎么样?”苏代说:“臣请求让秦国先称帝。如果秦国称帝后天下安定,大王再称帝也不迟;如果秦国被天下厌恶,大王就不要称帝了,还可以用这个收拢人心。况且,如果有两个帝王,大王认为是尊崇齐国呢,还是尊崇秦国呢?”齐王说:“尊崇秦国。”苏代问:“放弃帝号后,天下是敬爱齐国呢,还是敬爱秦国呢?”齐王说:“敬爱齐国,憎恨秦国。”苏代接着问:“东帝、西帝订立盟约进攻赵国有利,还是讨伐宋国的暴君有利?”齐王想了想说:“讨伐宋国有利。”苏代说:“既然如此,希望大王明确放弃帝号,收拢人心,背弃秦国,攻打宋国。占领宋国之后,齐国就成了与魏国、赵国、楚国同时接壤的大国。宋国暴君无道,讨伐宋国无损大王的名声,还能使各国迫于形势而归附。然后再在名义上尊重称帝的秦国,让天下人都憎恨他,齐国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齐王于是放弃了帝号,秦国不敢独自称帝,也放弃了帝号。

接着,齐王第三次攻宋,吞并了宋国。宋国的土地肥美,赵、魏、韩、楚又嫉妒又害怕,彻底走到了齐国的对立面。两年后,燕昭王看准时机,联合其他五国共同伐齐,齐军大败,王出逃,被楚军将领所杀。齐国从此一蹶不振。

田齐灭亡

田建(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21年),妫姓,田氏。齐王的孙子,田齐最后一位国君。也称为齐废王、齐共王。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联合秦、楚、赵、魏、韩五国联合攻齐,齐王急于求胜,反而溃败,燕国攻占齐国大部分城池,仅剩即墨、莒(jǔ)城(今山东省日照市)还在坚守,齐国几乎灭亡。

齐国名将田单紧密依靠即墨军民,坚守五年,实施反间计,使燕惠王怀疑攻齐主将乐毅,乐(yuè)毅逃亡到赵国;又用火牛阵打败燕军,从莒城迎回齐王的儿子,拥立他为齐襄王,一路收复土地,燕军全部撤离齐国境内。

齐国经过这次战败,国库空虚,经济凋敝,到齐襄王的儿子田建即位,国力还是很微弱。此时,秦国统一天下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为了稳妥起见,秦国采取远交近攻战略,稳住地处东方的齐国,先后灭掉了其他五国。

公元前221年,秦军欺骗田建,说投降能获得五百里封地,田建毫不犹豫地投降了,齐国灭亡。秦始皇将他安置到边地,赶进树林里,不提供食物,田建活活被饿死。

【原文】桓公午五年,秦、魏攻韩,韩求救于齐。齐桓公召大臣而谋曰:“蚤救之孰与晚救之?”驺忌曰:“不若勿救。”段干朋曰:“不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若救之。”田臣思曰:“过矣君之谋也!秦、魏攻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以燕予齐也。”桓公曰:“善。”乃阴告韩使者而遣之。韩自以为得齐之救,因与秦、魏战。楚、赵闻之,果起兵而救之。齐因起兵袭燕国,取桑丘。——摘自《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

【译文】齐桓公田午五年,秦国、魏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桓公召集大臣商议说:“早去救赵国好,还是晚去救赵国好?”驺(也作邹)忌说:“不如不救。”段干朋说:“不救,则韩国即将失败而并入魏国,不如去救。”田臣思说:“君王的计谋错了!秦、魏进攻韩国,楚国、赵国一定会去救它,这是上天把燕国送给齐国。”齐桓公说:“好。”于是暗中告诉韩国使者然后遣送他。韩国自以为得到了齐国的救援,因此与秦国、魏国交战。楚国、赵国听闻后,果然发兵救援韩国。齐国趁机出兵袭击燕国,占领了桑丘(今济宁市兖州区境内)。

词语积累

田父之功:田父,老农。兔子在前面跑,狗在后面追,两者都累死了,被种地的老农捡走。比喻两方相争,第三方得利。

顾左右而言他:顾,看。看着两边的人,说其他的话。形容无话可说,只好有意避开话题,找其他话支吾过去。

明察秋毫:明,视力很好;察,看;秋毫,秋天时鸟兽新长的细毛。视力好到能看清鸟兽秋天长出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很清楚。

缘木求鱼:缘木,爬上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做事的方向、方法错了,注定劳而无功。

事齐事楚:事,侍奉。时而侍奉齐国,时而侍奉楚国。比喻处在两强之间,不能得罪任何一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