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赵世家(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赵世家

《赵世家》记载造父成为赵氏始祖,发展成为晋国六卿之一,到三家分晋,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再到被秦国灭亡(?—前222年),约八百年的历史。

赵盾独揽朝政

赵盾(公元前655—公元前601年),嬴姓,赵氏。晋文公之后晋国出现的第一位权臣,政治家、战略指挥家。死后谥号宣,故称赵宣子。

殷商名臣蜚廉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恶来,是秦人的祖先;一个叫季胜,季胜的后代造父善于造车,为周穆王平叛有功,受封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境内),故称赵氏。

西周末年,朝政腐败,赵氏后人离开周王室,前往晋国服侍晋侯,开始建立赵氏家族,发展得越来越兴旺。到赵衰(cuī)时,面对晋献公和他的儿子们,不知道该服侍谁,于是占卜,结果是服侍公子重耳吉利。赵衰便追随重耳,陪伴一生,为他出生入死。等到重耳即位为晋文公,赵衰成为大功臣,极受重用。

晋文公的儿子襄公即位的第六年,赵衰去世,赵盾继承父职,很快执掌中军,兼任执政大夫,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号称正卿。晋襄公去世后,太子年幼,赵盾本来想拥立年长的人——襄公的弟弟为国君,但襄公的夫人在朝堂上哭着质问赵盾:“先君有什么罪过?为什么要抛弃他的嫡子?”襄公夫人又带着太子去赵盾家里闹,赵盾只好改变主意,拥立太子为国君,是为晋灵公。赵盾总揽国政。

晋灵公性情骄纵,赵盾多次进谏,灵公都不听。有一次,灵公吃熊掌,发现熊掌没有煮熟,就把厨师杀了,往外抬尸体的时候,正好被赵盾看见。灵公忌惮赵盾,也想杀了他。危急时刻,一位曾经受过赵盾恩惠的人救了他,赵盾这才得以逃脱。

赵盾还没有逃出国境,他的堂弟赵穿杀了晋灵公,拥立晋襄公的弟弟黑臀(tún)为君,是为晋成公。赵盾又回来主持国政。太史记载此事说:“赵盾弑(shì)君。”赵盾感到委屈,太史说:“你身为正卿,逃亡没有走出国境,回来又没有惩办凶手,所以是你杀了国君。”

赵国大夫贾季曾经出使别国,有人问他:“贵国的赵衰与赵盾,哪个更贤能呢?”贾季说:“赵衰好比冬天的太阳,赵盾好比夏天的太阳!”很形象地描述了赵盾的行事风格。

赵盾一生侍奉三朝,执政二十多年,坚持以德服人、改革军政、打击政敌、拓展领土,延续了晋国的霸权,政绩显赫,赵氏一族也空前壮大。

程婴救孤

赵盾死后,他的儿子赵朔成为赵氏宗主,而他留下的政治遗产和影响力依然能左右政坛,给了政敌把柄。大夫屠岸贾(gǔ)仰仗晋景公的信任,决定清除赵氏势力,以赵盾弑君为借口,没有请示国君,擅自带领将领攻杀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人,灭绝了赵氏家族。

赵朔的妻子是晋成公的姐姐,怀有赵朔的遗腹子,逃到景公宫里躲起来。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chǔjiù)责问赵朔的朋友程婴说:“你为什么不死?”程婴说:“赵朔的妻子即将生产,如果是男孩,我就奉养他;如果是女孩,我再死不迟。”不久,赵朔的妻子生下男孩,屠岸贾立即到宫中搜查,妈妈将儿子藏在裤子里,躲过了搜查。

脱险以后,程婴问公孙杵臼说:“今天侥幸逃脱,以后再来搜查,怎么办呢?”公孙杵臼问道:“扶立遗孤和死哪件更难?”程婴说:“死很容易,扶立遗孤很难。”公孙杵臼说:“赵氏的先君待你不薄,请你勉为其难吧,我去做那件容易的事!”

两人设法得到一个婴儿,伪装成遗孤,藏到深山里。程婴从山里出来,谎称贪图奖赏,要出卖婴儿的藏身之地,屠岸贾信以为真,派兵跟随程婴,找到了公孙杵臼。公孙杵臼假哭道:“程婴,你这个小人!怎么忍心出卖赵家!”士兵们一拥而上,立刻杀了公孙杵臼和婴儿。程婴抱着真的赵氏孤儿,藏到山里。

过了十五年,晋景公生病,进行占卜,说是无辜的功臣在作祟。景公询问大夫韩厥,韩厥说:“这不就是赵氏吗?他们世代建立了功业,却被灭族,晋国人都感到悲哀啊!”接着把实情禀告景公。景公把赵氏孤儿藏在宫中,等将军们进宫问候,让他们见面。赵氏孤儿名叫赵武。赵武、程婴拜谢各位将军,将军们跟随程婴、赵武攻打屠岸贾,灭了他的家族。景公恢复了原属赵氏的封地。

等到赵武长大成人,行完加冠礼,程婴说:“当年的事变,家臣们大多以身赴死。我苟且偷生到现在,该到地下报告赵盾和公孙杵臼了。”说完便自杀了。赵武为程婴守孝三年,春秋祭祀,世代不绝。

赵无恤封侯立国

赵无恤(公元前505—公元前425年),嬴姓,赵氏。赵国的奠基人。死后谥号襄,故称赵襄子,与父亲赵简子并称“简襄之烈”。

赵无恤是赵鞅的庶子,从小不受重视,但他聪明好学,胆识过人。有一天,赵氏的家臣姑布子卿来拜见赵鞅,赵鞅把儿子们叫来,让他看相。姑布子卿摇摇头说:“没有能做将军的人。”赵鞅说:“赵氏要完了吗?”姑布子卿说:“来的路上看到一个孩子,可能是你的儿子!”赵鞅叫来赵无恤。姑布子卿一见赵无恤,站起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赵鞅将信将疑。

有一次,赵鞅告诉儿子们说:“我在常山之上藏了一个宝符,谁先找到就赏给谁。”几个儿子什么也没找到,只有赵无恤回来后说:“找到了。从常山上往下,能看到代国,代国可以夺取。”赵鞅这才确定赵无恤贤能,废掉前太子,改立他为太子。

赵鞅死后,赵无恤接替了父亲的卿职。首先攻占代国,并入赵氏版图。这时的晋国由智瑶担任正卿,执掌朝政。智瑶利用职务之便,疯狂扩张势力,智氏迅速成为众卿中实力最强的一家。

有一年,智瑶与赵无恤率军包围了郑国的国都,智瑶命令他率先攻城。赵无恤巧妙地用外交辞令拒绝,转而让智瑶出兵。智瑶恼羞成怒,辱骂赵无恤,赵无恤说:“我父亲让我成为继承人,就是要忍辱负重,这对赵氏家族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公元前455年,智瑶为了提高公室威望,要求赵、魏、韩三家割地给公室,魏、韩两家照办,但赵无恤说:“先人留下的土地,一寸都不能让!”智瑶大怒,率领韩、魏两家合攻赵氏,赵无恤与韩、魏合谋,吞并了智氏,正式确立了赵国的版图。

公元前403年,赵、魏、韩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册封赵襄子的孙子赵籍为侯,是为赵烈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