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世家(第2页)
楚庄王灭亡庸国,讨伐宋国、陆浑戎,兵锋直抵周王室洛邑(今洛阳市)郊外。楚庄王在周王室边境阅兵,展示兵力,周定王恐惧不安,派王孙满犒劳楚军。楚庄王趁机询问九鼎的轻重大小。相传,九鼎由大禹汇聚九州的青铜铸造,代表着天下九州,夏、商、周三代相传,奉为传国之宝,是天子权力的象征。
王孙满说:“政权在道德不在鼎。”楚庄王很不高兴地说:“熔掉楚国拥有的刀尖,足够铸成九鼎了。”王孙满说:“九鼎,是用九州进贡的金属铸成的,代表的是天下臣服。如果天子道德美好,鼎多小都动不了;如果道德败坏,鼎多重都能被移走。周王室的德行虽然衰微,但天命没有改变。鼎的轻重,不是大王能过问的!”楚庄王这才撤军回国。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亲自率军包围郑国。郑国(位于今郑州市一带)是当时的中心地区,也是晋国南下、楚国北上的必经之地,因此成为两国反复争夺的对象。郑国没有办法,只好采取谁强服谁的策略。
楚庄王很快攻占了郑国,郑伯袒胸露臂,牵羊求和,楚庄王答应了他。六月时,晋国前来救援郑国,晋楚两军在(bì,今郑州市境内)对峙。楚庄王派孙叔敖率军出战,大败晋军。这就是之战。
之战洗刷了楚国城濮之战的耻辱,楚庄王由此掌控了主动权,取得霸主地位。
楚国灭亡
战国中后期,秦国释放出强劲的实力,东方六国为了应对秦国,以合纵之术对付秦国。位居东方的大国齐国,不愿看见秦国步步东进,便积极拉拢南方大国楚国牵制秦国。
当时,楚怀王在位,对内任用屈原变法,对外交好齐国,局面一片大好。秦国用纵横家张仪之计,欺骗楚怀王与齐断交。怀王得知被骗,发兵进攻秦国,大败,丢失了很多土地。
不久,怀王又疏远屈原,彻底向守旧派妥协。秦国趁楚国国力没有恢复,与齐国的联盟没有结成,派名将白起进攻,楚国损兵折将,无力还击。
后来,楚怀王又被秦昭襄王骗去秦国,胁迫他割让土地,楚怀王断然拒绝,客死咸阳(今咸阳市),楚国国势迅速衰弱。楚怀王的悲惨遭遇,极大地刺痛了楚人,也引起了对秦国的仇恨,后来才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
公元前263年,楚怀王的孙子楚考烈王即位,任用左徒黄歇为令尹,封为春申君。当时楚国已经很衰弱,春申君派兵解了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之围,又领兵灭了鲁国,楚国一度复兴。
后来,春申君组织了东方各国最后一次合纵,共同伐秦,联军一度打到函谷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境内),秦国举全国之兵出关应战,联军战败逃亡。
楚考烈王死后,春申君也被杀,楚国国势更加衰败,再也无力抵挡秦国。公元前223年,秦国名将王翦(jiǎn)攻进楚都,灭亡了楚国。
【原文】十月,昭王病于军中,有赤云如鸟,夹日而蜚(fēi)。昭王问周太史,太史曰:“是害于楚王,然可移于将相。”将相闻是言,乃请自以身祷于神。昭王曰:“将相,孤之股肱(gōng)也,今移祸,庸去是身乎!”弗听。卜而河为祟,大夫请祷河。昭王曰:“自吾先王受封,望不过江、汉,而河非所获罪也。”止不许。——摘自《史记》卷四十《楚世家》
【译文】楚昭王二十六年十月,楚昭王病倒在军中,有红云像鸟一样,围绕太阳飞舞。楚昭王询问周太史,太史说:“这对楚王是灾祸,但是可以转移给将相。”将相听到这个话,便请求用自己的身体向神灵祷告。楚昭王说:“将相,是寡人的大腿和上臂,现在把灾祸转移给他们,难道病就离开身体了吗?”没有听从。占卜认为是黄河在作祟,大夫请求祭祀河神。楚昭王说:“自从我国先王受封,遥祭河神没有超过长江、汉水,黄河之神没有罪过。”制止不许可。
词语积累
筚(bì)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烂的衣服。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艰苦创业。
楚才晋用:楚国的人才被晋国所用。比喻本国人才外流到其他国家。
荆人涉(yōng):荆人,楚国人;澭,澭水,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境内。楚国人渡过澭水。比喻拘泥成法,不懂得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
楚囚对泣:楚囚,春秋时被俘虏到晋国的楚大夫钟仪,后借指处境艰难的人。形容遭遇国难或变故时,面对面看着毫无办法,只知道在一起哭泣。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三户,三家人,指人很少。楚国虽然只剩下几户人家,灭亡秦国的也必定是楚人。比喻只要下定决心,力量虽小也能成就大事。
问鼎中原:鼎,九鼎,象征天子的权力。到中原地区询问周天子的九鼎。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楚弓楚得:楚国人丢掉的弓,又被楚国人捡到。比喻失去的利益没有便宜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