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课堂及时评价与反馈策略给学生二次学习机会(第2页)
2。分析问题不够细致、准确,使用逻辑框图总结不完善、不准确。
3。能通过阅读图文材料准确分析气候地形社会条件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完成逻辑框图。评价工具:
1。学案思维框图完成度。
2。作业习题完成情况。
地理
技能1。不会判读并归纳相关材料信息。
2。对气候地形相关图表判读不准确,文字材料归纳不清晰。
能准确判读气候地形图或教材材料。
评价项目评价维度评价等级自我评价
评价展示口头
表达1。不清楚,不连贯,描述错误。
2。内容准确,但不够全面,表述基本清楚。
3。表达流畅,逻辑清晰,内容全面、准确。
等级A级(出色完成):等级和大于等于15。
B级(基本完成):等级和大于等于12。
C级(有待提高):等级和小于12。
学生总结:
教师评价:
我曾经在特级教师崔成林老师的朋友圈里看到“黄金学习环”这一概念,是这样解读的:“黄金学习环”即在学习中给学生“黄金二次机会(矫正反馈)”。学习环以目标为核心(内核),流程为读(听)一做(练)一展(答)一评(改),即聆听阅读新知一解决问题或完成挑战性任务一表达展示成果一交互评价反馈(含自评修正)。这样的教学是一个完整的、闭合的学习环,学生有思考、经历、产出和修正(二次机会)的时空,真实学习才能发生。
刘玉潇老师的课之所以能让学生都积极参与,效果好,即是因为遵循了“黄金学习环”这一规律。
2021年8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文件要求:“要完善学习过程评价与考试结果评价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学生学习过程评价,鼓励实践性评价,可以采用课堂观测、随堂练习、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方式开展学生学习情况的即时性评价,通过定期交流、主题演讲、成果展示、学生述评等方式开展阶段性评价。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学习习惯与学习表现、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评价。要创新评价工具手段,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评价。”
仅就“课堂及时评价与反馈”来说,我建议教师学习领会上面所介绍的“黄金学习环”规律。同时,提倡教师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时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这样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每一位学生每堂课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又有助于教师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教师基于精准的数据,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学,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标。
《像冠军一样教学》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学生们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将误解转化为理解,把他们的错误答案改为正确答案。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从错误中得到启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那么仅仅让学生改错只完成了目标的一半。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应对并掌握关键知识点的方法是看他们是否能够运用这些知识点来改善他们以后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学生对他们学过的知识进行反思,并明白为什么他们之前的答案是错误的。学生们必须学会自主学习并追踪错误,即在他们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反思,这意味着学生们要积极参与改错的过程并对改错的过程进行记录。”
书中还提到“对错误进行元认知思考和对正确回答也要进行元认知研究”的理论。“对错误进行元认知思考”,你在研究或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关注得越多,对纠错的反思就会变得越重要。因此,同学们做了笔记去记录学习过程和思考过程,他们之后可以研读笔记,一次又一次地将他们从纠错过程中得到的知识运用在相似的学习任务中。比如,让学生圈出错误的精准位置,然后清楚地做出标记,写出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这个练习能帮助学生了解并深度思考他们所犯错误的价值,也形象化地表示出他们所学习的知识。
“对正确回答也要进行元认知研究”,即让学生了解他们回答正确的原因与让学生了解他们犯错的原因同样重要,这样会一直提醒他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会给他们之后的学习提供重要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完美回答中的正确之处,可以让学生知道他们距离成功很近,也许比他们原来想象的还要接近。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看到错误答案中的价值,了解错误答案中的肯定之处。教师要求学生圈出指向正确答案的重要知识点,然后进一步推动学生,要求他们给这些重要的知识点加脚注,解释他们的思考过程。这种标记体系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去清楚地解释答案的正确之处,不需要与题目本身挤到一起。
我想,刘玉潇老师自觉不自觉地巧妙运用了上述理论和学习规律,有效运用了“课堂及时评价与反馈策略”,才取得了课堂教学的成功。虽然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和学习,比如“对错误进行元认知思考和对正确回答也要进行元认知研究”的实践,但作为一名刚毕业两年的年轻老师,刘老师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