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将愁不去将人去 一番风雨一番凉(第4页)
蒙面人头领冷喝一声道:“你们逃不掉了!”
史师仲面无惧色,目光灼灼放射出豪气。史姓可谓炎黄最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史氏家族为累世公卿的名门望族。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史字上部象形为捕捉鸟兽的长柄网,下部为一只手的形状,意指管理、狩猎。
史姓源出西周太史尹佚,他为人正直忠于职守,当时与姜太公、周公、召公并称四圣。后人赞扬他是史官的楷模,其子孙世袭史官,以史为姓。
汉武帝时的御史史恭,将妹妹入选为卫太子的良娣,汉宣帝刘询是史良娣的孙子,史良娣的母亲和哥哥曾抚养过刘询。刘询即位便追封史恭为杜陵侯。此后,史氏在短短的数十年四人封侯。史恭的孙子史丹以京城为中心向外迁徙,后裔子孙分别成为溧阳、宣城、建康、高密等地史氏的先祖。三国时史氏望族有衰落的趋势,沉寂三百余年之后进入隋唐,京兆、宣州、溧阳史氏东山再起,出现了威名昭著的将领史万岁、宰相史务滋等人。进入宋朝,明州鄞县史氏成为一朵奇葩,枝繁叶茂,家道昌兴,一门三相,令人羡慕。
史师仲暗恼这些人太不把明州史家放在眼里,朝前移步,冷哼一声道:“鼠辈,你们是一个一个上,还是一起来?”
黑衣蒙面人没有说话,缓缓抽出战刀,斜举身前,却不敢莽撞进攻。
史师仲又是一声冷哼道:“对付你们这些鼠辈,赤手空拳都算本侯恃强凌弱。”
黑衣蒙面人眼中齐齐射出狐疑之光。
高手过招,速度永远快到无法想象。但听唰唰唰数声抽刀声响起,冷月映照之下,靠近左前方的四名黑衣蒙面人顿时腾起身形,暴喝一声,气势十足地扑向史师仲,手中的利刀带着诡异的弧线陡然砍下。
刀铎凌厉,寒光逼人,冷冽的寒芒几乎逼近史师仲的面孔。
他却仍旧冷冷地站着,面色冷静,嘴角冷笑,似乎完全不将他们放在眼里。就在对方的刀影罩头那一刻,他拔地而起,双方在空中迅速交错,龙吟剑划出一个弧线,瞬间劈裂四人的利刀,砍向一人左膀,右脚随之踢在一人的下身,左手死死扣住对方的颈部,那人还没来得及发出惨叫,就已经倒在地上。
史师仲自幼演武习文,体质强壮,战斗力超强,永远能在短暂的一瞬把握战机。刀剑相交之际火花迸现,断腕,扭转,断肘,夺刀,回身切腹,一系列动作无比迅捷,行云流水,浑然天成,顷刻间一死三伤。
史师仲的副将已率众迎上另外的黑衣人,并截住了围攻马车的几起黑衣人。却有第二批黑衣人纷纷从林上现出身形,数量更多,面目更为凶狠。史师仲面色一变,正不知如何首尾相顾,却见一人身形犹如鬼魅,从敌群腾跃而来,一边以迅捷的枪法刺倒一路拦截的敌人。只是一眨眼工夫,就报销了数名身手老辣的刺客。赵明诚正在与敌决战,一瞬间长了精神,惊喜地喊道:“木易英雄!”
木易已到大树旁边找好角度,也不说话,手中长枪划着亮眼的弧线飞出,却不是射向敌人,而是射向大树。树上的黑衣人纷纷加快下坠的速度。大树猛烈摇晃,断裂的速度更猛,夹着雷霆之势,轰隆轰隆数声,没来得及离树的人顿时从高空呼啸而下,重重地摔在地上,离树的人皆被倒下的大树压倒。一时之间,竟无人能够站起身来。
木易奋身而上,并不给他们喘息之机,加之史师仲属下的一轮密集箭雨,许多的黑衣人受伤倒下,惨叫之声不绝于耳。余者面带惊恐,不敢恋战,狼奔豕突地朝夜幕深处逃跑。史师仲从威武腾跃中回过身来,冷风缓缓吹起他袍角,龙吟剑一滴一滴地向下滴血。
赵明诚从远处奔来,一把抱住他,兴奋得大叫:“姐夫,你太棒了!”转面奔向在远处擦枪的木易,“木易英雄,你怎么来了?”
才晴了两天,王月新正要张罗向仙源县颜家派媒提亲之事,眨眼间秋风又起,秋雨再至。她命丫鬟打伞,怅然地来到前院,查看了管事筹备的提亲礼,刚出门走到廊下,看看雨越发大了,如同瓢泼,便也不急着回去,捏着帕子望着雨幕叹息。回想当年李格非从政之余,将一切内外事全都揽去。她只管看书、游玩、照看孩子。孩子由奶妈养着,她所谓的照看也只是闲来无事逗弄逗弄。连“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样的句子,也都是跟着奶妈学的。
叹如今斯人已逝,一切她都得担着,每每止不住伤感。毕竟是妇人,无论在人前表现得多么强悍、精干,无人时总也难免虚弱、悲惋。
女儿的婚事让她颜面尽丧,只希望儿子的婚事再莫有任何差池。忽瞧见春香打着伞,匆匆进了大门,从院中的大树旁闪过,沿着抄手游廊朝后面去了。王月新忙问从外面进来的丫鬟:“春香那蹄子,匆匆忙忙做什么去了?”
那丫鬟眼神躲闪,只是不语,终是拗不过主子盘问,才屈身答道:“启禀夫人,姑爷来信,春香忙着去中院给小娘子送去。”
王月新命那丫鬟近前,沧桑双目流泻出质疑:“什么,给小娘子送信?你们眼里可有我这个主子?”
那丫鬟畏怯地向后退了几步,满面委屈道:“小娘子吩咐春香在门口值守,谁敢忤逆?”
“忤逆的丫头!”王月新朝那丫鬟拂袖,怒气冲冲地出了门房。丫鬟跑过来撑伞,被她斥去,她一个人沿着抄手游廊向中院走去。
李清照一连三日闷在屋里,作诗无情绪,读书没心情,呆呆地望着窗外。
她外公王珪当年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扬州通判,召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宋神宗熙宁三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封郇国公,扶立哲宗继位,晋封岐国公。虽败于党争,但宋朝开国以来有不杀儒官的定例,既无杀身之祸,便连累不了子孙家眷。李清照的四个舅舅依旧在朝为官,京城所有消息,会毫无遗漏地传到章丘明水。
自派了木易接应赵明诚,叮嘱他将赵挺之灵柩护送回乡,一连几日不见他返回,李清照不免担忧起来,深恐赵家人于回乡途中遭遇意外。
自古以来,但凡罢官削职之人,路上难免遭仇敌报复。
这样想着,李清照不免出了急汗,隔窗看到春香打着雨伞,从小径上跑得很急,她心里咯噔一声,急忙迎到门口,老远呼唤:“春香,可有信来?”
春香一向粗手大脚,这会子更是来不及收伞,便将书信呈上道:“奴婢大清早等到如今,终等来姑爷的书信,小娘子快看看吧。”
李清照心里突然涌上不祥之兆,颤抖着手接过米黄色宣纸,原是赵家的讣帖,中间夹着赵明诚的书信,恳求她以儿媳名分去青州赵府参加丧礼,别无多述。更兼字迹潦草,全不似往日细致,可见他处境之危,心情之急!
李清照反复看了几遍,哭红了眼,为赵家的不幸悲伤,为明诚的遭遇揪心,命在一旁劈线的夏雪去街上雇车,又吩咐春香收拾行囊,准备去青州吊祭,却听母亲的声音自门口传来:“赵挺之死了,赵家满门罢官,菩萨仁慈,这报应来得真快!李家和赵家已无任何关系,不许去吊祭!”
王月新满脸寒霜地站在门口,素色衣裙已湿,雨水顺着裙边往下淌。两个丫鬟拿着伞,紧跑慢跑才追到跟前,眼见母女这般情形,都吓得不敢说话,连伞也忘了收,就那样呆愣愣地站在檐下。
李清照愣了半天,她眼目低垂,颤抖着跪地,满面泪水,仰头望着母亲,哀求道:“母亲,请恩准孩儿去青州奔丧吧……”
“不成!来人,将她们一起禁足!”王月新向下人发号施令,狠狠地剜了女儿一眼,拂袖而去。她步子走得极快,一袭单薄身影像是在雨幕里飘**,头上没有打伞,身边也没有下人,衣服完全被雨水湿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