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3页)
船队正是利用这一点时间抓紧靠岸。
片刻,行驶的船已经失去了动力,拖轮已经解开了缆索,各家船主抢着将自己的船,往江边的芦苇**里撑。
就在这混乱之际,天上又传来了飞机的声音,转眼便听到炸弹扔了下来,掉在江水中掀起高高的水柱,接着就是“哗哗啦啦”的声音,母亲紧抱着小余琦,在心里数着那一颗颗扔进水里的炸弹。
大概扔了十几枚炸弹,天上的飞机飞走了。有一枚炸弹离他们的船很近。那炸弹掀起的水柱,又变成巨大的水浪,把船掀起了半个人那么高,瞬间,散开的水落到了他们船上。慢慢地,船离炸弹渐渐远了……
大家躲在船舱里一动都不敢动,天上的飞机飞走之后,江面出现了暂时的宁静。不一会儿,便传来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周船主的老婆本能地说:“一定是有船挨炸弹了。”那哭喊的声音越来越大。又过了片刻,船主周老板来到船舱说:飞机的目标是轰炸芜湖,在返程的途中看到了他们的船队,又扔下了炸弹。刚才炸沉了两条货船,死了两个孩子和一个女人。好在船上两个船主和大一点的孩子,掉进水里,又挣扎着游上岸了。另外一个女人和五个孩子,被大伙救了起来。十几个船主正在和团队的负责人商量着,如何处理这件事。现在是非常时期,船队不会在这里停留,马上就开始结队起航。
几分钟后,哨子声就急促地响了起来。领队的机船也拉下了长长的汽笛,这汽笛声像是在给死难者致哀,又像是在为冬天没有生机的长江哭泣。
时刻面对着日本人飞机轰炸的威胁,船舱里的余夫人,明显地感觉到船队撑船、甩缆、干活的动作,比之前快了很多。很快,十多条船首尾相连,结队出发了。
余夫人不知道那两家死难者的家属现在如何,或许,在现在这个国难当头的时候,个人的命运,或者一个家庭的命运,都算不上什么。现在,每个人的想法都一样,尽量离芜湖远一些,离日本人飞机的轰炸远一些。这次船队出发以后,船上的空气显得异常沉闷,没有人说话。
刚才被飞机轰炸吓坏了的三个孩子,都紧紧依偎在自己母亲身边,睁大了眼睛看着大人们的脸色,不敢乱说乱动,好像他们都明白刚才发生了什么,每一个孩子,看起来都是那么懂事,那样让人疼爱。
拖轮开足了马力,“呼呼”地响着。偶尔,也会拉响一两声汽笛,这应该是在江上遇到了其他的船只,在和对方打招呼。过后,便陷入了沉寂。而这时,江水拍打船帮的声音,就能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始终保持着它那细碎的节奏。
过了中午,江面上刮起了西北风。但是风没有昨天的大,因而船只行驶的速度,好像比昨天快了许多。
经过了一次轰炸,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经受了一次生死的考验。在船上仅仅过了两天的时间,余家母子基本上已经适应了船上的生活环境。过了半天,被轰炸惊吓的孩子们,脸上也慢慢有了笑容,也慢慢地变得活跃起来。
两天后的早晨,船队到了铜陵附近的江面。原本说过了芜湖之后,就不会有日本人的飞机轰炸了。不料,早上大家刚醒来,就听到天上传来了轰轰的声音。片刻,汽笛、哨声都响了起来。船队急速地往岸边靠拢。不一会儿,江面又响起了炸弹声,不过这次炸弹离船队好像很远。这时,船主周老板下到舱里,告诉大家不要害怕,那飞机已经从他们的头上飞过去了,正在轰炸早上刚刚超过他们的一支大船队。看来,过了芜湖也不会安全。
持续了大约十多分钟的时间,三架日本飞机,扔完了炸弹掉头飞走了。
船队继续集结向前。被炸的那支船队,离他们大约有三里多水路,船队还没有到那里,就看到江中有一些漂下来的碎木,以及船上的樯桅。再往前行,便看到了江中的尸体。船主们分析,那支船队一定被炸得很惨,损失也一定比他们上次挨炸要严重得多,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沉重,默默地为死难的同胞致哀。
一会儿,船队靠近被炸的轮船拖队,速度慢慢地减了下来,各个船上的船主,都站在船舷边张望。
突然,有人看到前方江面有一个黑影,感觉那好像浮着一个人,大家在张望了片刻之后,有人喊道:“是一个人!一个人!他还活着。”
各个船主紧急行动,开始找撑篙,做救人的准备。很快,前面的船主捞起了江中的人。大家开始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周船主的老婆推开了小余琦身后的一扇木窗,余夫人一探头,就毛骨悚然地看到了江面漂着的一具具尸体,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悲哀。
船队很快停了下来,被炸的是一支民生公司的船队。有十几只货船,被炸烂的有六七只,伤亡的数字应该很大,其余的船,已经停在了江边的芦苇丛中。幸运的是,那支船队是机械动力的拖船,虽然船上看起来一片狼藉,桅杆上的旗子都破了,但船还是好的,可以发动。
两支船队通过长鸣汽笛,交换了信息。一阵调整之后,船队缓缓地离开了被炸的水域,朝着前方,向升起白雾的江面驶去。
冬天,是枯水季节。冬日的水是浑黄的,冬日的天空,也永远是昏暗的。冬日的长江,比夏秋季节消瘦了许多。长江原本浩浩****的身影,永远隐藏在朝朝暮暮的白雾之中。那浓浓的白雾,就像一层历史的面纱,把一个时代,永远掩盖在江水的下面。即便是天空中偶尔从云层里出现的太阳,也永远都是朦胧的、昏黄的、神秘的。
余夫人乘坐的船队,无论是在安庆,还是九江,最后一直到黄石、武汉的周边,头顶始终能看到日本飞机的影子,无论他们向什么方向逃离,始终难以摆脱日本轰炸机的威胁。
一周之后,历经艰险的船队终于挂靠汉口码头,母女俩终于平安到达了武汉。
轮船停靠的当天中午,余夫人便抱着小余琦,匆匆地和周船主一家人告别。余夫人感谢周家人在这几天里对她们母女俩给予的关照,她们母女俩,永远不会忘记这次生死之旅。
对母女俩来讲,这趟危险旅行已经结束了,而船主周老板及其一家人,两天之后,又要开始返回南京的航行,再一次经历头顶有日本飞机扔炸弹的危险,接着把又一趟物资运到武汉。他们靠货运讨生活,无论风险有多大,他们的吃住拉撒全部在船上,他们离不开船,船在哪里,他们的家就在哪里。
母亲抱着小余琦,和他们挥手告别,在心里暗暗为他们祈祷,希望他们能够平平安安,永远创造生命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