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四(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余家小院,空****的。院墙边,生长着杂草,开放着野花,爬藤的植物攀着墙,努力地伸展着,枝藤相互缠绕着,遍布整个院墙,这么多年,无论风云如何变幻,它们都坚持用自己的躯体,固执地守护着这个院子。

十多年没拿画笔的余琦,把尘封多年的宝砚、笔筒、画架搬了出来。拂去厚厚的灰尘,重伏画案,尝试着找回画画的感觉。

因为生活放弃了自己最爱的余琦,再次拿起画笔,她扪心自问,这么多年没画了,我还能捡得起来吗?

重新做曾经放弃的事,往往都很难。她感觉手生疏了很多。画什么呢?她忽然想到一个点子,为下放农村的两个女儿画画,这样既可以恢复自己的绘画技能,还能送一份有意义的礼物给女儿们。

一如往常,每天晨曦初露,余琦就将自己关在阁楼上,开始静心地绘画。

俗话说,冷松热柏。大女儿董欣,是春天生的。初春正是栽松树的季节。她认真琢磨了一下,准备画一幅松树图给她。

她拿起笔,勾勒了松树遒劲的枝干,又从枝干上分出密密麻麻的小树杈。树杈上,挂满针一样的树叶,一簇簇青翠欲滴的叶花,充满活力地向四周伸展。松树植根于悬崖峭壁,在山石之中傲然屹立。这幅松树图,与挂在堂屋正中的那幅赋予这幢老房子灵魂、反映主人品格的松树图异曲同工,彰显了松树正直、朴素、坚强的性格。她希望女儿有松树般的灵魂。

三九寒暑,风霜雪雨,红梅绽放。二女儿董霞是冬天生的,余琦为她画了一幅梅花图。

她先画出梅树的树干,这是傲骨凌雪的支柱,再画树干上的分枝,按照适量的间隔距离分别画出每一根分枝上的旁枝,有些分枝适当弯曲,为整个画面增添真实感。接下来,她在树干树枝上画出梅花,每朵小花画出五瓣花瓣,在枝条的最尖端,她画出了一些含苞待放的小花骨朵。接着,她用大红色的彩墨点画,涂抹,匀色梅花,再用黑笔在梅花的花心点出几个小点,作为花蕊,用深灰色的彩墨给树枝与树干上色。最后,她用各色彩墨点画背景。一种唯美的意境营造好了,红梅花盛开在冰封的雪岩上,不怕风吹霜打,让人联想起《红梅赞》的歌词:“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封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

很快,春节临近了,这是知青们下放后的第一个春节。

正如董霞听说的那样,上面下达的指示精神,今年要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只休息五天,以后可能每年都是这样。过去那种传统的过春节、休息半个月的做法,不适应当前国内国外的革命形势。因为无论是从国内来讲,还是国际上来讲,一个新的全世界范围内的革命**即将到来。因而,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过一个全新的革命化春节,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的到来,深深触发了知青们的思乡之情。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返城探亲,比如母亲生病、父亲病危,等等。还没到春节,知青点突然走了十几个人。

董欣突然发现,自己是如此蠢笨,别人早就做好了回家的准备,各种理由都被别人用过了,她们姐妹如果请假,恐怕很难再找出合适的理由。这让她们觉得回家过春节已经没有了希望,不仅是因为请不到假,还因为那么远的回家路,她们两个人的车费都需要不少。

尽管,上个月她已经给母亲写过信,说今年春节可能无法回家。但当她们看到这么多知青回家了,心里面痒痒的,还是希望能有机会回去过年。然而,希望,已然变成了泡影。

春节期间,天气阴冷。从三十晚上开始,纷纷扬扬的雪花就飘落了下来,这是一场罕见的大雪,留下来的知青早上都不敢从热烘烘的被子里出来。

董霞正在和姐姐聊天,黎宏伟带着两个男知青来贴标语:欢度革命化春节。

趁贴标语的机会,黎宏伟特意走到女知青宿舍门口,对着姐妹二人说:明天上面要来人检查,慰问留在这里过春节的知青。本来,公社把会场安排在公社大队部,因为突然下雪,所以他跟公社商量,把会场就安排在他们知青点,这样就免了明天下雪天还往公社赶。

就在黎宏伟和姐妹二人说话的时间,许多女知青都围到了门口。黎宏伟顺势告诉大家:自己会设身处地为知青着想,代表知青说话。女知青代冬梅打断他说:“啥事情,你都不会忘记为自己邀功的。”“哈哈……哈哈……”知青们都笑了起来。

除夕夜,来女知青房间串门的男知青更多,许多人半夜才走。

深夜,一切归于安静。思乡的情绪再一次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大家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一会儿,便听到有人在哭泣,姐妹俩也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

最终,董欣越睡越清醒。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她思念着自己的母亲,不知她此时此刻正在干什么。还有小弟小妹的身影浮现在她的眼前,挥之不去。下放前母亲的叮咛,一直萦绕在她的耳边。

姐妹俩干脆半躺在**,回忆起过去,回忆起她们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她们有好几个月没见到母亲了。而家中只有受过伤的小妹还有不懂事的小弟守在母亲身边。在这个千家万户团聚的日子里,一家人天各一方,她们无限感伤。

对家的向往,对母亲的思念,是她们在这个寒冷的春节里最重要的精神寄托。母亲来信说,她们长大了,下放了,懂事了,自己放心了,让她们好好照顾自己。她们一次又一次地回味着母亲的来信,母亲含辛茹苦抚育他们四个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呈现在她们眼前。

母亲说她们长大了,懂事了。她们却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懂。既不懂人生,也不懂理想,更不懂爱情。但是,她们现在逐渐明白了生活的艰辛,明白了母亲从前对家庭的付出。

在董欣心中,母亲是顶天立地的。有了母亲,不管遇到了什么问题,最终都能得到解决。母亲是那么勤劳,那么智慧,那么坚强。她感觉,自己慢慢地理解了母亲所受的委屈,理解了母亲的坚强和伟大。

董欣想得越多,越是无法入眠。在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中,一直到天亮,她才迷迷糊糊地入睡。

这是一个罕见的严冬。下了一夜的大雪,给大地覆盖上了厚厚的雪毯。村边,小路上,池塘边,那些三三两两的、低矮的女贞子和夹竹桃,在白雪的覆盖下,就像是白纸做成的扫帚。

风雪停驻了很久,原野上一片寂静,看不到一个人影。突然,一支敲锣打鼓的队伍,像一条彩色的花蛇,舞动着身子从田野上穿行,游向了黄家湾知青点,打破了田野的寂静。

大年初一的早晨,辛苦了几个月的知青们,还没有全部起床。知青干部黎宏伟来回吆喝,春节慰问团到了,大家到会议室集合啦。他好不容易,才将男女知青们集结到会议室。

由海河市政府组织的知青慰问团,带来一些瓜子、糖果,在黄家湾知青点开了一个座谈会,知青点一下子有了过革命化春节的氛围。

然而,大多数知青对座谈会的反应,远不及对瓜子和糖果的反应大,他们也不太关心慰问团带来的那一份慰问信的内容。大家喝了茶,吃了瓜子、糖果,就到了吃午餐的时候了。

大年初一,知青的伙食还算过得去,有鱼有肉。但是,每个人都在思念着远方的家人。

吃完饭,知青们之间关系比较近的,就开始串门儿聊天,东扯西拉。大伙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互相串门一直串到半夜,初一才算结束了。

大年初二的早上,知青点出奇地安静,董欣和董霞躺在被窝里,谁都不想动,打算吃中饭的时候再起床。

一会儿,外面传来嘈杂的声音。董欣听到了黎宏伟那洪亮的声音在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