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这一天,初升的太阳格外灿烂。吃过早饭,余琦正在和同学们一块儿精心地把每一个教室、每一张桌椅,都擦拭得干干净净。突然,老师告诉她,有位叫余维新的先生来看望她。

余琦放下水桶,急促地向学校招待室走去。她的心想飞,但是感觉脚下的步伐是那样的沉重,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朝思暮想、亲切而又陌生的心上人。

母亲去世,父亲长年没有见面,形象在她的脑海中十分模糊。在女校学习的几年,她常常思念的,竟然是那个在游戏之中扮演新郎、哄着她玩的余大哥。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感觉,自己对余大哥的感情越来越复杂了。余大哥来了,他们马上就要相见了,她竟感到手足无措。

终于,她见到了英姿飒爽的余维新大哥。看到当年的女孩,已经变为一个亭亭玉立的美少女,余维新感慨万千。

余琦端详着余维新,寻找着当年那个余大哥、那个“新郎官”的影子。她回忆着,在南京他们相邻而居。从小,余大哥就对自己呵护有加。后来,他们在南京匆匆分手。然而,在武汉,他们再一次成为邻居。这一次,余大哥又出现了。她惊叹缘分的奇妙。突然,陷入沉思的余琦,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心想,余大哥看到我凝视他的眼光,指不定会说我是花痴的。可是他不知道,这些年,我是多么想念他啊。

余维新是喜欢这个老乡妹妹的。但在他的心灵深处,对这个比他小了六七岁的女孩,他只把她当成自己最亲近的妹妹看。

余维新和余琦并肩漫步在校园,边走边聊。在高大的余维新身边,余琦觉得自己显得瘦小。余维新有意无意地大步往校门口走去,余琦快步跟上他,希望他走慢一点,能在他身旁和他多说几句话。任人群从身边涌过,她连头也没有回一下。

“你们聊得很热乎呢!”突然,一双手蒙住了余琦的双眼。余琦掰开来人的手,回头一看,是王艳丽来了,难怪余维新大步往校门口赶呢,原来是去迎接她呀。

王艳丽开心地笑着,对余琦说道:“听声音,你就知道了我是谁了吧,维新和我约好了,先来看看你,我俩再一起去北京,去了北京,安顿下来就办结婚。”

“到北京?你们要结婚?”余琦大吃一惊。王艳丽高兴地说:“是啊!今天我们是来跟你告别的,到时候再请你去参加婚礼。”王艳丽的话,让余琦十分吃惊,她的心里一阵疼痛。

“维新,这是真的吗?”余琦强忍着眼泪……

“是啊,你要好好照顾自己……”“维新,”余琦打断了余维新的话,“突然找我是告别吗?”

“我和艳丽商量好了……”余维新把“艳丽”这两个字极快地带过了,说得含含糊糊的,“余琦,你会支持我们吧,对吧?”

“……当然,”余琦顿了顿,从牙缝里挤出了三个字,“我支持……”

“余琦,你确定会来参加我们的婚礼吗?”王艳丽看着余琦。

“当然会来呀,对不对?”余维新自信满满地看着余琦。

余琦感觉,自己的心在滴血,她痛恨余维新无视自己的存在,憎恶那“妙不可言”的缘分。

余维新马上就要去北京报到了,他被选送到北京兵科专门学校深造。

武汉是个移民城市,南来北往的人来此便落地生根。谦祥益、汪玉霞等老字号的创始人都不是武汉人,但他们都在这里落了户。外地人对自己的乡音有需求,造就了多种戏曲的繁荣。

1912年左右,京剧才进武汉,然后急速地发展,同时也吸取了武汉文化的营养,京剧念白至今都带有武汉味。王艳丽是个十足的京剧迷,被誉为武汉京剧的“出水芙蓉”。听说余维新要去北京深造,这一次,王艳丽再也不会离开她的余维新了。她立即提出,和他一起到京剧的发源地北京去学习。两个相恋的人一拍即合,决定不久就出发。

他们订了婚,而且一起去北京学习。余琦仿佛看见身披婚纱的王艳丽,站在余维新的身旁。她感觉,自己深藏心中的那份朦胧而珍贵的感情,已经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

她一直在心里想着他,可他心里,根本没有她。为了这没有结果的爱,她却一直苦苦地在等待。到头来,王艳丽居然要与自己所思念的人共度一生。她嫉妒,嫉妒将要和维新步入婚姻殿堂的这个女人。

夜深人静,余琦默默地提醒自己,不要再痴心妄想了。余维新,早已跟我没有一丁点儿关系了,一分一毫也没有。我们是不可能在一起的,永远都不可能在一起了。然而,想着想着,她的眼泪,却悄悄地流了出来。她越想越伤心,泪水打湿了枕头,她无人倾诉,只能独自默默地舔着自己的伤口,吞下酸涩的眼泪……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