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周船主的老婆40多岁,已经两鬓斑白,额头布满了皱纹,一双松树皮似的手,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风雨雨。她让余夫人母女俩晚上就和她们家人一块在这船舱里睡,这个后舱虽然不大,但是,睡6个人还是没有问题的。船的中间是两个大舱,那里面堆满了货,高高的,自然连站人的地方都没有。船的前面还有一个小船舱,人在里面立不起来,周船主父子俩就睡在那里。如果不是她们母女俩来,他们一家人都会睡在后舱,因为那前舱太小,平时是放船缆和工具的地方,从不睡人,现在,只能让他们父子俩委屈一下。

冬天的江面,笼罩着一层白白的薄雾,尤其到了傍晚,可以清楚地看到白雾从江面升起。

两边的江岸,生长着大片大片的芦苇。虽然,芦苇已经枯黄,而且一部分已经开始倒伏,但是,每一根芦苇都举着雪白的芦花,远远地看去,一片片的芦花忽隐忽现在白雾之中,煞是好看。

船队逆流而上,一艘300多匹的机动轮,拖着十几只小木船,行速非常缓慢。

起先,船队沿着江的右岸航线走,从离开南京开始,船渐渐地往江中心靠拢,离岸边越来越远。浩渺的江面上,这支船队显得越来越小。

船上的空间十分狭窄,余夫人不是很习惯。好在周船主的老婆把母女俩当贵人看待,处处都关照母女俩。不过,可以随意四处爬行的船舱,倒是让小余琦感到十分惊喜,并且还有两个姐姐带她一块儿玩耍,她很快熟悉了这个陌生的环境。

傍晚时分,江面上出现了很多南通人称之为江猪的动物。这些动物在远处与船队并行,不时跃出水面。余夫人知道,这些动物学名叫江豚。周船主的老婆告诉她,看到这些动物不吉利,船民最怕看到这些动物,这也预示着今天晚上将会起大风。

天黑以后,江面果然刮起了大风,船开始摇晃,船行驶的速度更慢了。船舱里的油灯,灯芯不停地跳动着,周船主的老婆担心她们会晕船,让她们母女俩早点休息,这样就可以不用点灯了,也可以防止失火。

江上的风越来越大,船身的摇晃也越来越严重,母女俩都有点不太适应,母亲担心小余琦晕船会吐,一直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

到半夜,突然听到船面上传来嘈杂的吵嚷声,睡得不安的余夫人突然醒来。黑暗中,周船主来到了船舱,余夫人听到周船主和他老婆的讲话。原来,因为风太大,船马上就要停了。他们现在的位置是在芜湖附近,随后,周船主又爬出了船舱。

余夫人一直听到船上面有吵吵嚷嚷的声音。那些人讲的都是南通话,所以,她听不懂这些人到底在说什么。周船主的老婆知道她没有睡,在黑暗的船舱对面跟她说:各条船的船主对是否要停靠,意见不一致。晚上风大,行船当然有风险。所以,一部分船主主张晚上停下来,而另一部分船主则主张继续走。这里离南京太近,白天随时都有可能遇到日本飞机来轰炸。

以前,是两三天轰炸一次,现在敌机轰炸越来越频繁,所以,抓紧时间赶路更重要,即便是停,也要过芜湖以后再停。因为日本的飞机,通常是沿着南京的江面往上走,到了芜湖之后就会折返。所以,以安全起见,停船一定要过芜湖之后。

江面的风越刮越大,船身的摇晃越来越严重,幸亏小余琦睡着了,否则,她可能会晕船。

正是这大风,让船主们最终决定停靠下来。

船队好不容易停靠下来了,江面的风又变小了。好不容易安静下来的船上,又响起了一阵阵急促的哨子声。片刻,周船主又来到了船舱里,告诉大家船决定又要走了,因为刚才大副搞错了,他们的船队现在仅仅是到了马鞍山,离芜湖还远,南京到芜湖这段江面最危险,现在江面风又变小了,所以,必须继续行船。

就这样,折腾了一晚上,船队又开始出发了。余夫人睡在船舱里,能够清楚地听到船队的拖轮轰隆隆的声音从水面传来。她感觉到,实际上,每一个人都希望船队能快一点走。刚才船一停下,每个人都醒来了,包括孩子和老人。船队停下来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安,现在船队开始走了,船舱里面的人又开始入睡了。

余夫人终于又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她梦到了自己留在南京的夫君,梦见了在南京的生活。而小余琦在梦中梦见的,则是自己的母亲和父亲,还有南京曾经的美丽。尽管她的人生刚刚开始,但是,不凡的父母,书香门第的教养,给她的灵魂,染上了助人为乐、知恩图报的颜色。父母的言传身教,使小余琦慢慢懂得,父母不仅给予了她生命,更给予了她无限的爱,没有爱就没有生命。因为爱,生命得以延续;因为爱,生命得以维护。在自己和母亲生命安全遭遇危险的时刻,周先生不顾自家的安危出手相助,这就是人间之大爱。而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就要懂得回报,以后遇到困难之人,要有大爱之心予以帮助。这是小余琦人生起步时,铭刻在灵魂深处的初始颜色。

早上,余夫人醒来的时候,周船主的老婆已经做好了早餐,船舱里弥漫着苏北人擅长的小米粥煮山芋干的香味儿。余夫人刚起来,周船主的老婆就告诉她,早餐已经做好了,并且给她准备了洗脸的热水,边给她倒水边说她:昨天一定辛苦了,因为她不仅睡得很熟,而且在打鼾。

余夫人为自己起来这么晚有点难为情,周船主的老婆的热情,让她打消了这些忧虑。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好在这周船主夫妻俩,都是忠厚的老实人。

趁着小余琦还在熟睡,余夫人抓紧洗漱,吃早餐,以便待会儿孩子醒来,有时间给孩子洗漱,照顾孩子吃饭。

她边吃饭,周船主的老婆边和她说话,告诉她现在船队刚刚到芜湖。

就在这时,前面的拖船响起了长长的汽笛声,片刻,船面上又传来了紧急的哨子声。周船主的老婆告诉她,这肯定是有情况,但是究竟发生了什么,她们不知道。

不一会,周船主的儿子钻进了船舱,告诉她们,日本人的飞机来了,船队现在正在紧急靠岸,躲到岸边的芦苇**里去。

说完,他便转身爬上了船舱,帮助大人们靠船去了。

听到日本人飞机过来的消息,余夫人自然感到有些紧张。虽然,遇到日本人的飞机轰炸是经常的事,但在船上,可不比芦席营有防空洞可以躲藏。坐在船上,所有人的身家性命都和这船联系在一起,这让她一下子明白了“同船过渡”的含义。难怪别人说同船过渡八百年难修,在这个时候,一条船上的人,就意味着共同的命运。

船,从江心往江边靠很慢,而天上的飞机,转眼就来到了头顶。

余夫人在船舱里,就已经听到了飞机的隆隆声,被吵吵嚷嚷的声音吓醒的小余琦,惊恐地望着大家。母亲一把把她抱在怀里,扬起头听着天上的声音,却发现那飞机的声音渐渐地变小了。

这时候,周船主的儿子又跳进了船舱,告诉大家:日本飞机往芜湖城里的方向去了。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