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余琦同一个病房的病友,也是一个老太太。她的症状跟余琦的症状几乎一样,也是胸口一直疼痛,咯血。经过多项检查,老太太也确诊为肺癌。她接受了医生手术治疗的方案,医生通知老太太周五做手术。

围绕做手术,她提前做了X射线、血检、尿检、屎检、心电图等等检查。手术的前一天晚上,护士医护人员跟她的儿子交流,请他在手术书上签字,准备第二天进手术室。医生特意交代说,晚上十点钟之后,就什么东西都不要吃了。

周五早上,老太太说肚子很饿,可是,陪伴她的儿子告诉她,做手术之前什么都不能吃了。接下来,护士在她胳膊上扎了一个针头,说时刻准备输各种液。据说她是当天的最后一台手术。下午两点多,护士通知老太太说准备做手术了。那时候,老太太的脸上,分明写着痛苦、恐惧和无奈。但是,进入了手术治疗的程序,她似乎只能硬着头皮上手术台。

一会儿,医护人员把她用轮床推到了三楼的手术室……

这时候,外科医生董亮的脑海里,再现了手术室做手术的情景:手术室内,护士与麻醉医生进入紧张的术前准备状态,全体无菌消毒。护士有条不紊地进行无菌器械的打包以及其他所需物品的准备工作。器械护士、巡回护士与手术医生三方共同唱点器械、纱布、缝针等,并做好记录。射灯齐明,开腔破肚……在手术室医护人员争分夺秒的抢救下,患者生命被成功挽回,手术获得成功。

四个多小时过去了,老太太手术完成了,董亮回过神来,只见老太太身上满是各种各样的插管,躺在推**被推回病房,她很安静,似乎在昏睡,似乎特别累……

第二天早上,主刀医生张主任巡房,问病人早上拉没拉大便,放没放屁。说要尽量把老太太术后的废血水排出来,不然的话,可能会产生一些后遗症或者是并发症。他边了解病人的情况,还边和他的助理讲解,说这一台手术比较成功。

老人的气道出血不止,每天都要用抽吸器清理气道。每次抽吸时,护士用一根长管伸进她的鼻腔。只见血块和血性分泌物被吸出来。

老人皱着眉,躲避着往里伸的管子。医生机械化地反复清理,每次都能抽吸出很多。

接下来,老太太开始接受化疗。一个疗程的化疗走下来,老太太不停地咳嗽,几个药片下去确实不咳了,痰却咳不出来。大量地服用消炎药,炎症消退了,老太太却已经奄奄一息,头发脱落,咽口水都困难,只能勉强吃点流食。

每天还是反复抽吸、扎针……老太太的一幕幕都印在余琦和孩子们眼里。

一觉醒来,看着奄奄一息的病人,余琦感慨道:“唉,与其活受罪,不如死了的好,你们不要让我也变成这样啊,要不然,我还不如睡过去算了。”

“不会的,不会的。”董欣摸着母亲的手,安慰道。

没过几天,极度虚弱的老太太被转到了ICU重症监护病房。到了那里,输液、插管子、上呼吸机……治疗越来越多。老太太清醒的时间越来越短。她的儿子无所适从地告诉医生:“无论花多少钱,坚持治疗到底。”

但不到两个星期,老太太死在了重症监护室。咽气的时候,老人家瘦骨嶙峋,肤色蜡黄,全身遍布针眼、管孔,不成人样。

老太太走了。她的儿子才大梦初醒:“花了几十万元做手术、做化疗,却是这样的结果。钱,我们愿意花。但是,花了钱,人还是走了。唉,老母亲要是就在家里养病,也不至于这么快就走了啊!我不知道,这么干,我们是在爱她,还是在害她啊!”

这个男子的一番话,深深地触动了董亮。作为外科医生,在这个真实的案例面前。他开始反思,是不是所有肿瘤,都有做手术的必要性。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大姐董欣为什么说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才是医学的重要内涵。他想,或许,大姐董欣提出的边保守治疗、边观察的方案才是挽救母亲的最佳选择。

回想自己走过的路,他不禁陷入了沉思。

董亮19岁那年,被推荐去海军部队参军。在部队,他摸爬滚打,勤学苦练,练出一手好武艺。

1987年秋天,董亮21岁。他参加了所在部队组织的一场规模盛大的比武大赛。大赛要求,参赛的队员要熟练掌握两至三个科目的内容。表演时,其角色也很“多变”。董亮过五关斩六将,光荣地获得了射击第一名。

闭幕式上,董亮还参加了部队新型作战力量军事表演。文艺兵表演了军事题材歌舞、民族特色歌舞及赛事主题歌舞之后,颁奖开始了。

颁奖台上,部队领导给董亮颁奖。随后,女兵代表献花。只见一位个子高挑、皮肤白皙、扎着马尾辫的美女,被其他女孩打趣似的推上了颁奖台。她扭捏地走到董亮面前,害羞地将红花戴在他的胸口。看着她羞涩的样子,董亮的脸也红彤彤的,大家看着这一对年轻人,会意地笑了……

后来,董亮在部队里总是能碰见当天给他献花的女孩。女孩名叫李燕红,自然地,两个人越走越近,美好的爱情就这样发生了。熟识之后,董亮才知道女孩的父亲是部队的司令员,顿时感觉很有压力。李燕红告诉董亮,因为他平日里在军队表现突出,经常获奖,她的父亲很看好他,这让董亮轻松了一些。

不久,军医大学来部队招生。在李燕红的鼓励下,董亮提交了申请,参加了考试。忐忑等待的日子里,董亮与李燕红感情越来越好。他们开始畅想未来,畅想他们的小家。终于这一天,董亮收到了军医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随后的日子里,董亮花了四年时间,在军医大学攻读外科学。军医大学毕业以后,他当上了军医。后来,他与李燕红结了婚。不久,他们有了一对双胞胎儿子,董大双和董小双。

在部队医院工作这么多年,董亮就是靠一把手术刀安身立命的。手术做得越多,做手术的水平就越来越高。为病人把手术做好,就是他的职业。可是,他从来没有考虑过做手术可能让人死得更快这个问题。

看到同病房的老太太因过度治疗而丧命,董亮终于明白了大姐董欣不同意给妈妈做手术的道理。如果母亲跟那个老太太一样做手术,或许早已经命丧黄泉了。是大姐的坚持,使妈妈得以绝处逢生。

董欣告诉董亮,要把母亲出现的老年体征的退行性病变视为正常。要“以人为本”,从提高生命质量的角度,以精神康养为核心,采用药疗加食疗、体疗、理疗等方式对母亲的身体进行绿色自然的调理,才能给她的生命注入新的希望。

董欣与健康管理专家一起,为余琦制定了绿色自然的治疗方案。待余琦的症状基本稳定下来以后,让她走出医院,回归自然。用医生的话说,是出院居家观察治疗。用董欣的话说,是进行自然系统的健康管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