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1页)
二
岁末的南京,寒气袭人。暮色苍茫中,挹江门仍屹立在山冈上。芦席营外街道寂静,已无人迹。
芦席营的小楼里,空****的,余亚东一家人已经离去。小余琦在父亲余俊豪安排下,被打点好行装的母亲牵着,离开了已是一片狼藉的芦席营。
当时,中国的公路运输因为汽车少、公路少运量有限,铁路更是被日军炸得七零八落,因此,长江航道成了向西入川最重要的“黄金水道”,坐船回老家,是母女俩最好的选择。
到了挹江门,人开始渐渐地多了起来。到了码头附近,已是人山人海。余俊豪为母女俩安排的是一艘被征用的民船。原本说是停靠在第三码头,一家三口到了第三码头之后,找了半天,却无论如何也看不到这艘船的踪影。码头上乱哄哄的,余俊豪十分焦急。
他们连续找了三个码头。最后,余俊豪让妻女留在原地等自己。转眼,便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中。
一个小时以后,余俊豪满头大汗,匆匆忙忙地赶回来,他告诉夫人,他们要找的那艘船,现在停在下关码头之外,中午就要起航。不过,他自己已经没有时间陪她们去了,他必须马上赶回部队。
现在是特殊时期,情况十分危急,他给长官打了招呼,只耽误一个小时时间,不敢再多耽误。如果自己现在送她们母女俩,去下关码头外找那家商船,那么,可能还要耽误一两个小时。所以,余俊豪只能让妻女自己去找那艘没有具体地址,也没有具体名号,只知道是一位来自江苏南通的周先生的商船。如果找不着对方,她们母女只能晚上回芦席营,一家人见面再商量。
转眼间,小余琦看到父亲的背影,消失在混乱的人群中。母亲手上有三个包裹,只能让小余琦牵着自己的衣角,踉踉跄跄地穿行在嘈杂的人群里。
她们费了好大劲,才赶到下关码头外。然后,沿着下关码头往上游走,江边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她们不知道自己要找的那艘船在哪里,只有一边走一边打听。
最终,母亲从一家同样是逃难的南京人那里,打听到在最上游的江湾,有一支中午准备去武汉的船队。
听到这个消息,已是疲惫不堪的母女俩,咬紧牙关,拎着大包小包,继续往前赶。尽管小余琦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紧张地赶路,为什么慌慌张张地找人,但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妈妈的神情,似乎让她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她一声不吭,乖乖地跟着妈妈,高一脚低一脚地在江滩上快速奔走……
江边一片混乱,不时传来呼爹喊娘的叫喊声。恐慌不安的气氛,在逃难的人群中弥漫着。牵着母亲衣角的小余琦,面对如此恐慌的局面,终于吓得哭了起来。母亲只好停下脚步安抚她,让她别哭,她们马上就要到了。
这时的余夫人,只有一个想法,无论如何,要立刻找到那条船。她心里非常清楚,这可能是她们最后的机会。如果她们在中午找不到那条船,她们可能就再也走不掉了。
她们沿着江边,一边走一边四下打听,遇到的都是和她们一样正在找船的人。有些人拖儿带女,在江边停留已经不止一两天了,许多人甚至在芦苇里搭起了窝棚。他们多半操的是上海口音。面对混乱不堪的局面,筋疲力尽的余夫人感到希望越来越渺茫。
就在她感到绝望的时候,母女俩看见几个中年男人,抬着一个桅杆从江堤上下来,穿过了芦苇丛。这几个男人,操的正是南通口音。
余夫人立刻上前去打听周先生带领的南通商船。一个50多岁的戴着毡帽的男人,马上问她:“您是余太太吗?”
余夫人好像找到了救星,兴奋地说:“是的!是的!”那男人告诉她:自己正是船主,自己刚去3号码头找她们回来。还以为错过了呢,没想到老天有眼,在这里碰上了。他家的船就在前面不远处。
余夫人终于松了一口气,真是老天有眼,她们终于找到了周先生和他的船。
周先生热情地接过了余夫人的包裹,让母女俩跟着自己走,几个中年男人抬着桅杆走在后面。余夫人知道,自己的孩子累坏了,现在,她终于可以腾出手抱一下自己的宝贝女儿了。在抱起小余琦的那一刻,她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下来了,小余琦懂事地用小手帮妈妈擦着眼泪:“妈妈不哭,余琦也不哭。”
此时,已近中午。周船主告诉她们,如果不是因为船上的桅杆坏了,需要修一下,他们的船已经走了。
原本,他们停靠在3号码头,政府征用了他们的船只,把他们整编成了一支船队,昨天夜里物资上船以后,就把他们拖到了这里。这支船队的十几只船,承运的全部是工厂的机器设备,不允许他们私自带客,也没有可安顿客人的地方。自己是以安顿自家人的名义,安顿她们母女的。
上了船之后,余夫人才知道。周先生安顿他们母女的地方,就是周家人自己住的船后舱。
周家一共6口人。一个70多岁的老母亲,三个孩子加老婆。老大是个儿子,帮助周先生掌船。两个女儿一个11岁,一个5岁。
他们上船后,没过一会儿,船队就出发了。余夫人按照夫君的吩咐,给了船主一笔不菲的费用,周先生收下以后告诉她:自己捎带她们并不是为了挣钱,是因为她的丈夫余俊豪找了朋友关系,请他一定帮这个忙。其实,想乘船的人很多,他可以收取更高的费用,然而,国难当头,他不想这么做,帮助大家比挣钱更重要。
周先生把母女俩介绍给自己的家人。刚刚聊了几分钟,船头船尾就响起了哨子声。随后,各条船上的哨子都吹响了。周船主立刻起身要去干活了,他告诉余夫人道:“船马上就开了。”他转身爬出船舱之后,船就开了。
下午,周船主露了两次面,晚上吃了晚餐,就再也没见到他的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