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五章 印度自然和人都在辛苦地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地方(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三十五章 印度,自然和人都在辛苦地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地方

亚历山大大帝发现了印度,这发生在耶稣降生前300年。但亚历山大大帝未越过印度河多远,尽管他穿过了锡克人的家园旁遮普(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北部的一个连接印度河与朱木拿河的历史地区,它是史前印度河谷的文明中心),但他从未深入真正的印度人的国家中央,这些印度人无论从前还是现在都生活在宽广的恒河河谷内,恒河河谷位于喜马拉雅山与南部的德干高原之间。在18个世纪之后,马可·波罗才为欧洲人呈现了这块神奇的土地,欧洲人方才获得关于该地的可靠信息。这发生于葡萄牙的达·伽马到达马拉巴尔海岸(印度西南部的一个沿海地区)之时。

一旦从欧洲通往这片充满香料、大象与黄金寺院的土地的海上航线开通,各种信息就源源不断地流入地理学家的视野,其增长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阿姆斯特丹的地图制造者们一直持续加班加点地工作。从那时开始,这个富饶的半岛每一处隐蔽的角落都被仔细勘查。以下即为对该地区尽可能简洁的描述。

在印度西北部,赫达尔山脉与苏黎曼山脉将该半岛与其余世界隔开,苏黎曼山脉从阿拉伯海延伸远至兴都库什山脉。在北部,由喜马拉雅山构成的围栏呈半环形走向,从兴都库什山延伸至孟加拉湾。

请记住,与印度有关的一切事物使欧洲的地理数据相比之下变得很小甚至荒谬了。首先,印度自身与除俄罗斯之外的整个欧洲一般大小。如果喜马拉雅山是一座欧洲山系,那么它将从加来一直延伸至黑海。喜马拉雅山拥有40座比欧洲最高峰还要高的山峰。它们的冰河长度平均来说是阿尔卑斯山的冰河长度的4倍。

印度

印度是世界上最热的国家之一,同时在几个地区它保持了世界年降雨量的最高纪录(每年1270厘米)。其人口数量超过3。5亿,他们讲着150种不同的语言和方言。其中910的民众仍以自耕自收为生,当年降雨量不足时,他们就得饿死,饿死人数达每年200万人(我所列举的数据是在1890年至1900年间)。但现在英国人扑灭了瘟疫,平息了内战,兴修了大规模的灌溉工程,引进了初级卫生学(当然印度人得自己花钱),他们的人口增长率飞速上升,以至于很快他们就可以彻底脱离瘟疫与饥饿猖獗的时代了,那时婴儿的高死亡率使瓦腊纳西(印度中部偏东北恒河上的一座城市,它是印度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大约1500座庙宇、宫殿或圣殿,是印度教朝圣圣地)的火葬场每天24小时开工。

印度的大河流走向与山脉平行。在西部,印度河首先流过旁遮普,然后穿越北部山脉——在这里它为北亚未来的征服者们提供了通往印度斯坦中心的便利通道。恒河是印度人的圣河,它几乎沿着正西方流淌。在它到达孟加拉湾之前,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交汇,布拉马普特拉河同样源于喜马拉雅山诸峰间,沿正东方向流动,然后因为喀什山而改变流向,变为由东向西,不久即与恒河交汇。

恒河河谷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峡谷是印度全境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在西岸是这两条大河所形成的三角洲,在潮湿与多沼泽的三角洲上坐落着加尔各答,它是印度制造业的中心。

恒河河谷通用的名字是印度斯坦,或者是真正印度人的土地,这里物产丰富,如果这片世界未曾从长期的人口过剩中遭受令人绝望的苦难,那么该地很可能大有收益。首先,这里稻米丰富。印度、日本与爪哇的民众以稻米为食,因为相比其他至今已被国内民众种植的粮食作物来说,每平方英里的稻米所提供的食物最多。

稻米种植既艰难又肮脏。这并非令人愉悦的词汇,但恰好是足以贴切形容整个过程的唯一词汇,该种植过程迫使数亿名男男女女将大量时间花在泥浆与液态肥料中的来去耕翻上。因为稻米起初要在泥中播种。当幼苗约9英寸高时,它们被手工掘出,移植到水淹的土地上,它们必须保持在水中生长,直至收获时节。之后这些淤泥被一种高度复杂的排水沟排干,它们被排入恒河。恒河为聚集于贝拿勒斯的虔诚信徒们提供了既可洗浴又适于饮用的水源,贝拿勒斯是印度人的罗马,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至此,腐败的泥水获得了最为神圣的地位,它可以洗净任何方式都无法消除的罪恶。

恒河河谷的另一物产是黄麻,它是一种植物的组织,于一个半世纪前首次被引入欧洲,用作棉与亚麻的替代品。黄麻是一种植物表皮的内层,它需要与稻米几乎一样多的湿气。这层表皮要在水中浸泡数星期,然后黄麻组织才可以被抽离,并被送往加尔各答的工厂加工成麻线、麻织包和当地人穿的一种粗糙的布料。

还有一种靛青植物,我们所需的蓝色就是从其上提取的,直到最近人们才发现从煤焦油中提取成本更低。

最后是鸦片,它最初是用于减轻风湿病的痛苦,在一个多数人口在极大部分时间中双腿都要泡在烂泥中以种植日常饮食所需的稻米的国家,风湿病不可避免。

在河谷以外的山坡上,茶林取代了森林。因为出产这些微小但珍贵的叶片的茶林需要大量热潮气,所以最佳的种植地点是在山坡上,这里的水分不致伤到茶树柔软的根部。

恒河河谷南边坐落着三角形的德干高原,其上覆盖着三种不同类型的植被。北部与西部的山脉是柚木木材生产中心,这是一种非常坚韧的木材,不会弯曲,不会收缩,也不会腐蚀铁器。造船业曾大量需要这种木材,直到铁制发动机的引进为止,但柚木还有很多其他用途。德干高原中部降水稀少,是另一处可怕的贫瘠之地,这里种植棉花和极少的小麦。

至于沿海地区,西部的马拉巴尔与东部的科罗曼德尔都享有充足的降水,能够为大量人口提供充足的稻米与粟黍,足以养活很多人,粟黍是一种我们用来喂鸡的谷物,但印度当地人以之代替面包。

德干高原是印度唯一一处蕴藏煤铁资源的地区,但这些资源从未被认真开发过,因为德干高原河流湍急,不适于运输,而且,对于一片根本没有世界性物资、且从未涉足村外的天地来说,铁路建设几乎很难负担得起。

锡兰岛位于科摩林角(印度最南端的海角,伸入印度洋中)东面,它实际上是印度半岛的一部分,将它与德干高原分隔开的保克海峡(位于印度东南和斯里兰卡北部之间的水道。以暗礁和变幻莫测的水域著称)的暗礁如此之多,以至于为了确保航行安全,挖泥船必须在此持续工作。这些暗礁与沙岸在锡兰岛与大陆间形成了一座天然桥梁,即亚当桥。在亚当与夏娃因为他们的反叛而招致上帝的惩罚后,他们就是顺这条路逃出天堂的。而据这里的民众看来,锡兰岛就是原始的天堂。不但因为其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降水充足(但并非极其充足)以及温度适宜,而且因为它逃脱了印度最糟糕的恶魔之一。由于此地保持着对佛教——印度人拒绝佛教是因为佛教的精神价值极其崇高庄严,以致普通民众无法领会——的忠诚,它逃脱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的控制,直到不久以前,等级制度还一直是印度教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地理与宗教的联系比我们通常认为的还要密切。在印度这个一切都做得非常绝的国家里,宗教信仰千年来如此彻底而绝对地统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以至于它成为了印度人所说所想所做所吃所喝,或谨慎避免所说所做所吃所喝的一切事情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