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学习能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第2页)
2。劳逸结合。全神贯注与休息是密不可分的,就像觉醒与睡眠的关系。理想的学习效果,在于学习时集中注意力,休息时完全放松。
3。记录学习时间。父母可以教孩子学会记录学习周期,如8∶00开始,9∶30结束。这个小措施会让孩子不仅能够更专心地学习,也可以问心无愧地享受休息。通过记录学习时间,孩子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二、提升记忆力
记忆是使过去感知或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痕迹,记忆力是指人们可以通过记忆这种认识活动,将摄入大脑中的大量信息长期储存起来,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运用这些知识体系,产生各种思想和策略,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记忆力是学习知识的基础,尤其在中学时代,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和资料多,记忆力是影响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
提升孩子记忆力的方法有很多,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灵活运用,比如重复记忆法,即循环往复地记忆;间隔记忆法,即交替进行记忆;读写记忆法,即边读边写,加强记忆;等等。
三、提升孩子管理时间的能力
中学生的作业量大,很多孩子都会有种感觉——时间不够用。每个人拥有的时间是一样的,为什么结果千差万别?这就是因为孩子管理时间的能力有差异。
针对中学生,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息表,如果接连几天,孩子都无法依照预定的时间作息,就需要找出原因并做调整。制定作息表的关键在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时间规则,“自己做得来”的内在意识会有助于遵守规则。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自然会提高。
四、培养有目标有计划学习的习惯
当一个孩子有了学习目标,他的学习会更有效率,所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父母应指导孩子制订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让孩子的学习方向更明确、更实际。
五、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有效阅读是所有学习能力的基础。在中学阶段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阅读理解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阅读理解能力强的孩子在学习中的优势会日益凸显出来,他们做题思路清晰敏捷,学习效率高。所以,父母要鼓励孩子多阅读,引导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重点、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材料,做读书笔记。有条件和能力的孩子,也可以学习快速阅读,提升自己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的效率。
六、训练思维能力
在中学阶段,尤其是初二前后,学生的成绩会出现明显的分化现象,一些学生成绩变差,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原因之一是,这些学生的学习,没有与智力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导致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达不到学习所要求的水平,也就是思维能力欠缺。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人脑凭记忆和想象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都离不开思维;语言的理解与表达,事理的分析与判断,问题的推理与求解,文艺的创作与制作,科学的创造与发明,无不依赖于思维。
好学生和差学生的一个显著差异就是,当做完一道难题的时候,差学生会为找到一个答案而满足,好学生则试图找到更多的解答方案。父母要为孩子打造一个开放的世界,给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孩子自己去评估不同方案的利弊,从而使他养成寻找多种方案的习惯,久而久之,他的思维会越发活跃。
七、培养孩子自我监控与评价的习惯
孩子上中学后,父母要适当放手,减少监控与督促,将这种权利交还给孩子自己,培养起他们自我监控和评价的习惯,让他们自己检视学习成果,总结经验和教训。比如,定期做记录,写下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总结学习心得:我掌握了什么技能或方法?我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在解题中有没有什么遗漏或错误?将来如何避免?等等。这些自我评价的过程,也是孩子自我梳理的过程,能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找到引发具体问题的具体原因并解决问题。
学习之路很长,父母不可能一直管着、催着孩子进步,父母要尽早培养孩子的内在学习力,这才是孩子不断成长进步的源泉。
哈佛大学前校长鲁登斯坦说过:“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不断地、随时随地地、快速高效地学习。那种依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就可以应付一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可见,只有拥有了强大的学习能力,孩子才能顺利抵达梦想,成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