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 生活就是你爱说我爱听(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孩子说了,但是被反驳,被惩罚,或者被忽视,这对他们而言,就是一种情感拒绝。经常被拒绝的孩子,很难再向父母坦露心声,与此同时,也可能衍生出以下这些不健康的应对方式:

一、表面顺从,私下叛逆——被动攻击

有个孩子说:只要我说“我想”“我要”“我打算”时,妈妈总是不等我说完,便迫不及待地反驳我、阻止我。后来,我就开始说谎,与其让她不停地说我,不如我悄悄做了,不告诉她或者瞒着她。有时候她让我做事,我也不想好好做,以此来表示我的不满。

当孩子产生和父母对抗的情绪后,他们就选择表面顺从,私下用其他方式来表达不满和反抗。这种对抗,不但消耗了孩子和父母的感情,也会让孩子陷入孤独和沉默中。

二、那就算了吧——自我压抑

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心理需求无法被满足时,消极情绪便油然而生,孩子就会劝自己:既然不行就算了吧,反正说了也没用,我也无所谓了!这种亲子关系中的孩子,基本上都会选择压抑自己的想法,顺从于父母。但内心的压抑会越积越多,从而埋下很多心理隐患。

三、原来是我的不对——自我否定

孩子说话不被倾听,感觉不到父母的关注和尊重,便会产生自我否定。比如,一个怕黑的孩子被要求关灯睡觉时,他会表现出害怕和恐惧,父母则简单粗暴地认为:都这么大了,还怕黑,矫情!从而指责孩子。孩子就认为,自己的确不应该这样怕黑。一个动不动就产生自我怀疑的孩子,自然而然会活在自我否定中,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

讲道理、爱孩子的父母常有,愿意倾听孩子说话的父母却不常有。

当孩子受了委屈,遇到挫折时,只有父母的倾听与表达的关爱之心,才能化解孩子的愤怒和紧张情绪,恢复孩子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勇敢地面对新的挑战。教育专家指出:消除孩子的“不听话”行为,就是不断消除和孩子之间的误解的过程。倾听孩子的弦外之音,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

那么,父母如何做,才能倾听到孩子的心声呢?

一、专心倾听,尊重孩子

孩子向父母倾诉时,难免会有个人情绪,父母应专心倾听,先不要评判对错,而是完全接纳和尊重孩子的感受,等孩子发泄完后,再对孩子不适当的行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过激行为则必须阻止。比如,有些青春期男孩很容易冲动,受委屈后会想用拳头来解决问题,父母倾听完孩子的愤怒后,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感受,然后再给予合理的建议,制止他通过嘲弄或打人来表达情绪的行为。

二、积极反馈,温和共情

父母认真倾听孩子的表现之一是,能不时总结或复述孩子所讲的某些关键内容,理解孩子的感受,分析出感受产生的缘由。父母对于孩子的倾诉做出积极反馈,共情孩子的感受,这更有助于孩子情绪的排解和调整。

三、少开尊口,耐心倾听

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的往往是耳朵,而不是嘴巴。在孩子倾诉或讲述的过程中,父母尽可能不要打断和阻止,要多听少言,毕竟有时候孩子只是想从父母这里得到安慰,而不是意见。

四、多加鼓励,避免责骂

当孩子做错事时,心里有很多懊恼想对父母倾诉,而父母若是对此大加指责,企图用责骂让孩子吃一堑长一智,只会让孩子懒得理你。孩子的对抗,表示他已经不想再跟父母讲什么了,所以干脆选择“免谈”。

孩子的倾诉是对父母的一种信任和依赖,孩子只有把内心的垃圾倒出来后,才能真正装下父母的良言和教诲。

父母只有多倾听孩子的诉说,深刻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才能给孩子提供更有力的帮助。

青春期最良好的亲子状态就是,你爱说,我爱听。沟通无碍,父母管教才有方,孩子的成长才更健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