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怎么办(第2页)
“老师在群里发作业了没,我要核对下有没有记错……”
“我要找个资料。”
……
总之一句话:我要用手机。然后,半小时过去了,孩子却还没开始用手机做正事。
中学生的自制力还很弱,手机很容易就成为他们的时间黑洞,结果自然导致他们的作业停滞不前。
还有一部分干扰来自父母和周围的环境。比如很多父母,不时要拿点水果、牛奶进去,也借此看一下孩子的作业进度,但这种不时看看,很容易造成孩子思维中段,进而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在一些嘈杂的环境下,孩子也很容易被影响。我有一次就碰到小区一对父母冲到楼下和跳广场舞的人争论,说他们的音乐声太大,严重影响了孩子做作业。
三、执行目标不明确
有些孩子对于作业没有清晰的认识,不知道该做哪些,等找到了明确的作业单,又没有时间计划表,写到哪算哪,严重耽误时间。好比在生活中,不知道要怎么洗衣服,起床时间不确定,时间一久,就会变得懒散消极、无法专心等。
我们都很清楚,拖延症会耽误孩子的学业,也影响到孩子的未来,所以,父母要积极面对这一问题,及时引导纠正,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父母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帮助孩子学会梳理,制订计划
孩子拖延的一大原因是,没有明确的方向和计划,针对这个问题,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将需要做的事情进行梳理、分解,然后制订可行的时间计划表,这样孩子就会建立起规则和标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慢慢向目标靠拢。比如,针对每天的作业,父母首先要帮助孩子梳理今天有哪几门课的作业,每门需要多长时间,然后做出一个具体的时间线,比如,语文在6∶30—7∶00,数学在7∶00—7∶40,物理在7∶40—8∶20,依此类推,越细致越好,最后督促孩子按时间线进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拖延不是三两天就可以改变的,需要坚持,中间也会有反复,父母千万不能过于着急。
二、减少干扰因素
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在写作时会脱掉衣服,并让管家代为保管,这样他就无法外出,只能集中精力在写作上。这一方式同样可以应用到学习中,如果孩子在做作业时面临的干扰来自手机,那就想办法杜绝他在这期间使用手机。可以在作业开始前,将需要使用手机的部分做出标注,先行完成,或者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将需要使用手机查询的地方做出标记,等其他作业结束后再集中解决,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在做作业期间频繁使用手机,分心,造成拖延。因为孩子自控力弱,所以父母一定要坚持监督,不要一时心软或者心存侥幸,这可以帮助孩子更加专注于作业。
三、少责备,多鼓励
鼓励是一种激发、勉励的行为,父母对孩子的鼓励可以让孩子振作精神,对于改变孩子做事拖拉的现象也有很大的帮助。反之,责备与打骂则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甚至让孩子开始质疑自己。在孩子做事拖拉的时候,父母最理智的选择是,鼓励他再努力一下试试,每次多节约几分钟,时间久了,进步就会很显著。有的父母在孩子完成了学校的作业后,又附加一些额外的试卷,这会让孩子产生反感的心理,孩子不情不愿,必然会磨磨蹭蹭。所以,父母要把孩子节省出来的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获得良性的收益,这有助于他的坚持。
四、教会孩子必要的生活技能
生活中,中学生经常因为做事不熟练,没有掌握操作技巧而导致磨蹭和拖拉,对此,父母要教会孩子一些必备的生活技能,比如洗菜、煮饭、收拾房间,怎么样可以做得更快更好,并让孩子多加实践,帮助他们尽快掌握方法,提高效率,不做生活中的拖拉者。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对学业也会有间接的促进作用。
在执行的过程中,父母会经常遇到孩子叛逆,不愿意听从父母建议的情况,这样即便方法非常有效,可是无法落实,效果自然也等于零。针对这种情况,就让孩子承担相应的后果,并接受适度惩罚。比如说好周末孩子整理好房间后才可以看电视,孩子没有做,父母就一定要坚持执行规则。有些父母狠不下心执行规则,尤其看到孩子因违规而必须接受责罚时,心软的妈妈就会让步,但这种让步的结果是,父母有一天终于忍无可忍而大发雷霆、唠叨飙骂,激起青春期孩子的更大反抗,反而害了孩子。适当的处罚有助于孩子快速“醒悟”。
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多问题,但他们最需要的是认同和鼓励,所以,父母在帮助孩子改正拖延的习惯时,一定要多尊重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学习管理时间,找回自信。
《戒了吧!拖延症》一书里说,向拖延宣战,彻底告别拖延的恐惧和焦虑,终结拖延症,你就能成功超越93%的人。
只要方法正确,父母坚持执行规则,就一定可以帮助孩子摆脱拖延,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