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 冤(第3页)
列入理学门墙的宋慈自然明白钻研法医检验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但他还是为之耗竭了全部心血。
南宋理宗淳祐七年,宋慈终于写完了《洗冤集录》最后一章。这年,他已经六十二岁了,两年后,他就将离开人世。
宋慈似乎已经能听到无常的铁链拖在地上锒锒作响的声音。他觉得自己的精力越来越不济了,越来越容易疲倦,但一闭眼却老看到一具具白骨在面前叩拜,总是无法安睡。研究了一辈子人体,他对自家身体的状况自是了然于胸,日前自己开了几帖药吃了,也是无甚效果。想起自己因验尸需要半路出家学医,到老居然也有了相当的火候,宋慈不禁苦笑。
他自幼读的是孔孟经书,实想不到一生竟会走上这条小路。
当初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自己立志踏上这条小路的呢?
是苦主凄惨而无助的低声抽泣?是屈打成招的良民绝望而怨毒的诅咒?
还是那一具具触目惊心的尸首,紧握的双拳、直视苍天的不瞑双眼?
一阵眩晕,他低低呻吟了一声。
良久,他拨了拨油灯,让光线能亮堂一点——他的视力是一日赛一日的昏花了。提起笔,宋慈一字字写起了序言:
“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
是啊,天下刑狱之事,没有比判定死刑更严重的,而死刑真能做到公正无冤吗?要定刑,最重要的是第一手资料,第一手资料的获得全依赖于现场检验。可很少有人能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检验尸首的,多是资历浅易差遣的新员,而他们又往往怕苦畏脏,难得有几个有心于此的却又缺少经验技术,简直是被奸吏仵作当猴耍。想到这里,宋慈的头剧烈疼痛起来,太阳穴上的筋脉突突跳着。
他提笔闭目调息了片刻,又继续写下去。
“慈四叨臬寄,他无寸长,独于狱案,审之又审,不敢萌一毫慢易心……或疑信未决,必反复深思,惟恐率然而行……
“遂博采近世所传诸书,会而稡之,厘而正之,增以己见,总为一编,名曰《洗冤集录》,刊于湖南宪治,示我同寅,使得参验互考,如医师讨论古法,脉络表里先已洞彻,一旦按此以施针砭,发无不中。则其洗冤泽物,当与起死回生同一功用矣。”
“淳祐丁末嘉平节前十日,朝散大夫、新除直秘阁、湖南提刑充大使行府参议官宋慈惠父序”。写完最后一笔后,宋慈终于长长舒了口气,仰靠在椅上,觉得全身从未有过的轻松。
他不是不清楚“片言折狱”“必也使无讼”的意义比自己这点心得要重要万倍,但他知晓以自己的能力永远走不到那一步,起码他绝做不到一眼识破善恶,更不敢仅凭几句拷打出来的口供便下朱笔。所以他只能一路走来,一路尽心尽力给后人留几个路标。参透菩萨心肠,折得杨柳枝度世,只能留待圣贤伟力,我宋慈能做到的,只是提起降魔杵,用霹雳手段去**涤邪恶,保护弱民。
那一刻,他又觉得很欣慰,因为《集录》中的每一句话能洗刷多少人间冤情,谁都统计不过来。
他满意地又把序文看了一遍,忽然又想起了什么,忙提笔加上了一句:
“贤士大夫或有得于见闻及亲所历涉,出于此集之外者,切望片纸录赐,以广未备。慈拜禀。”
宋慈逝世后,刘克庄读到《洗冤集录》,回想起老友一生,不禁感慨万千,在墓志铭中郑重写上:“(宋慈)听讼清明,决事刚果,抚善良甚恩,临豪滑甚威,属部官吏以至穷闾委巷、深山幽谷之民,咸若有一宋提刑之临其前。”
宋慈虽已不在,但只要好生学透此书,无论何处有冤情,人们面前仍然会有一个宋提刑出现。
随着此书颁行天下,宋提刑必将化身千千万万。
然而千千万万个宋提刑全被历史的黑洞给吞噬了,连寻找他的坟墓都费了很大的力气。
l955年,福建建阳县文化卫生部门两次普查,终于在风山岭上的几十座荒冢中,找到了宋慈的坟。却早已是破败不堪,连宋理宗御书的墓碑都只留下了半截,倒在野草丛生的泥地上长满苔藓。据说已经很多年没人前来祭扫,政府也再搜寻不到宋慈的任何一支后裔。
这次寻找宋慈墓葬的行动,是上海一位教授见国外教材一讲法医史必抬出宋慈,“国内开花国外香”,觉得有必要重新认识这位《洗冤集录》的作者,多次发函当地政府促成的。
1957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拨出专款修缮宋慈墓。
1961年,公布宋慈墓为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维修时,参照岳飞墓的样式,将宋慈墓封土堆为石砌圆形。
据管理员说,为数不多的游人中,不时会出现外国学者,他们远涉重洋而来,仅为一谒宋慈墓。
相关医药知识摘录:
中药熏法:将药物点燃或煮沸产生的烟雾熏蒸局部或全身的治疗方法叫熏法。熏法历史悠久,《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相关记载,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呼吸道疾病重要的辅助疗法。中医认为“肺朝百脉,司呼吸”,“肺开窍于鼻”,传染病最先侵犯的就是呼吸系统,因此预防疫病,最重要的是切断疫气传播途径,固护人体鼻、口、皮肤等。
姜类中药简介:
生姜:姜科草本植物姜的根茎,洗净,切片入药。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干姜:姜科草本植物姜的根茎,洗净晒干或烘干,切片用。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炮姜:为干姜炒至表面微黑,内成棕黄色而成。温里作用弱于干姜,而长于温经止血。
生姜皮:生姜根茎切下的外皮。辛,凉。和脾行水,用于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