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薏苡谤(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刘秀老了。人家都说,人老了,耳朵软。

后人也休怪光武帝无情,翻翻二十五史,刘秀还算是一个厚道的君主。要是换了他祖宗刘邦,或是后世朱洪武,就算有十个八个马援也可能早就报销了。

再说,马援的确有罪。

他罪在不知道他自己已经老了。

建武二十四年,湘西武陵五溪蛮叛乱,武威将军刘尚奉命征讨,全军覆灭。六十二岁的马援坐不住了,主动请缨。光武帝担心他年迈,不许。马援逞强,说:“臣尚能披甲上马。”说着腾身上马,据鞍顾眄,倒也仍旧威风十足,果真如他少年时所云:“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光武帝放了心,笑道:“矍铄哉是翁也!”遂令马援率四万余众出师征讨。

刘秀也有责任。

他难道不知马援此回要去的是什么地方吗?还是那瘴气弥漫的险恶所在啊,而且此去的几个月正是酷热的时节。虽说马援曾去过交趾,可如今毕竟又老了四岁,自古名将如美人,是不许人间见白头的。

或许,刘秀是实在没办法了。刘尚军败之后,也换了几人征讨,如李嵩、马成等,但毫无战绩。遍观朝中,大概也只有此老堪用了。

不知老、不服老的白头将军,又偏偏硬气,选了一条险路。马援的本意是直扼咽喉、速战速决。他很有把握,以为凭他在交趾的经验,单刀直入,应该很快就能平定湘西。他完全没有考虑过,这样高风险高强度的行军,是不是会惹恼那些跟着大部队,想沾些军功镀镀金的权贵子弟。这些身强力壮的后生可是宁愿慢慢走远路的,平坦些安全些就行,管你后方粮运补给运艰不艰难!

但粮运再艰难,他应该也同样带上了薏苡,仍然想用它来帮助大军战胜瘴气。

不过,薏苡毕竟不是神药,当年征交趾出师有“楼船二千余艘,战士两万余人”,回到洛阳时,“军吏经瘴疫死者十四五”;历代医家也云,薏苡力缓,用量须大,且宜久服。

刘秀目送着马援为了大汉帝国,踏上了不归路。

终于,马援到了武陵。

山高水急,林深草密。烈日下,马援在江边喘息着,盔甲腻腻的,被汗水渗得几乎都生了锈,身旁那匹千里龙马的腿也在不住地颤抖着。

他紧皱眉头,仰头看着一只鹰在天上盘旋。忽然,那个矫健的生灵像是突然中了箭,一头扎了下来,石块一般落在水中,溅起一团水花,随即便被冲走了。

马援知道,这只鹰是被暑日下蒸腾的江水疫气熏着了,他也感到了一阵眩晕。

他努力调节了一会气息,回头看着身后一个个面色惨白东倒西歪的将士,平生第一次失去了自信。难道,我马援的归宿真的就是这里了?想到这里,他不觉低声吟道:“滔滔武溪一何深,鸟飞不渡,兽不敢临。嗟哉,武溪多毒**!”

他记起了从前堂弟对自己的劝告,他说人活一世,只要丰衣足食,乘安车,骑温顺马,做个郡县佐吏,守着先人坟墓过一生,在乡里搏个“善人”的称号,也就足够了——此外如果还想追求其他的,志向越大便越是自讨苦吃。

俯视湍急的流水,马援不觉苦笑。

他重新仰起头来,一手遮阳,在天空中搜寻着什么。终于,天边又出现了一个黑点,又一只苍鹰翱翔了过来。

马援突然想起了自己曾说过的话:“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在儿女子手中邪!”

想到这里,马援顿觉精神一振,沉默片刻,他回身面对部众,沉声下令:

“渡江!”

相关医药知识摘录:

湿:中医“六**”病因之一。所谓“六**”,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此六者正常情况下是自然界不同的气候变化,但当气候失常,而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侵犯人体发生疾病,便称为“六**”。**,即太过和浸**之意。

湿属阴邪,性质重浊而粘腻,它能阻滞气的运动,妨碍脾的运化。如果是外感湿邪,常见恶寒风热、虽然出汗但不热不退、四肢困倦、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如果是湿浊内阻肠胃,常见胸闷不舒、小便不利、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症状。

湿邪为病,有内外之分。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等引起;内湿则多为脾失健运,水湿停聚体内而病。

利水渗湿: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的药物即为利水渗湿药。本类药物,服用后能使尿量增多,将体内停蓄水湿从小便排泄。主要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症、痰饮等病症;对于湿温、黄疸、湿疮等水湿为患,亦具有治疗作用。

常用利水渗湿药:茯苓、猪苓、泽泻、薏苡、车前子、滑石、木通、通草、海金沙、石韦、萆薢、茵陈蒿、地肤子、冬瓜皮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