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药事(第2页)
但翻《本草纲目》时,见芍药目下有一别名:“将离”,释名中又提及:“芍药,离草也。”
“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汉·古诗·上山采蘼芜》
重逢,在这窄窄的山路上。
重逢之后又是分离。
目送着她袅娜的身姿渐渐远去,男子不禁一阵怅惘。
“与我比,新人怎么样啊?”那熟悉的声音还响在耳边,虽然听得出,她强抑住感情,尽量说得平淡,可语气中还是掩饰不住有些幽怨。
“新人不如故”,他喃喃自语,不自觉,仰起头,看着天。
天阴沉沉的,似要下雨。不,已经下了吧,否则面上怎么有些湿漉漉的呢?
他低头再看时,眼前只剩了一片苍翠的榛莽。她早转过了那道弯。
山路上,还萦回着一股清香,那是她采来的满满一篮蘼芜散发出来的。想到这种香草,男子倚在一株树上,不觉痴了。
看来,她定已是再嫁了:
谁都知道,妇人佩带蘼芜可求多子啊。
蘼芜令人多子的说法从《诗经》《楚辞》时便传开了,但据历代药书,蘼芜,伞形科植物川芎的苗叶,能祛脑中风寒,可用于治疗头风头眩,却无令人多子之效。仔细探究,如此风俗很可能是古人搞混了蘼芜与另一种极其相似的草药幼苗:同科植物蛇床。这两种植物自古便容易混淆,所谓“蛇床乱蘼芜”(《博物志》),如《本草纲目》载:“细叶似蛇床者为蘼芜。”陶弘景语:“(蘼芜)处处人家多种之,叶似蛇床而香。”郭璞也曾说:“蘼芜香草,乱之蛇床。”
蛇床的药效:“温中下气,令妇人子脏热,男子阴强,好颜色,久服令人有子。”(《名医别录》)
考证也许并没有多大意义,反正古人都愿意相信妇人佩带蘼芜可以多子。
所以后人推测,此妇人被弃很可能是犯了七出——“不顺父母去、无子去、**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中的“无子”一条,所以一直还在采药求子。但无论什么原因,从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再嫁后她过得还算好。
即使采蘼芜不为求多子,至少这是一种可佩于衣中的著名香草,而且据李时珍说蘼芜的花还可用于制造润肤的面脂:
无论什么境况,一个还能精心装扮自己的女人,都未到绝望的地步。
或者,她不幸中的幸运在于生得早了千把年,听不到道学先生正气凛然的呐喊: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在道学先生的时代,无论什么原因,只要你再嫁,绝对都是失节!
失节妇人,活着受人指指点点戳脊梁骨,死了还得遭报应。
连下辈子也翻不了身。
——《后汉书·五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