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初始(第3页)
神农软软地倒了下去,剧痛伴随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疲倦笼罩了他,他的眼皮越来越重,眼前的一切开始旋转迷糊……
他早知道会有这一天,这就是他的宿命。甚至可以说,他一直在等待着这一天,等待着这株草。
他的嘴角颤抖着,但已然不能说话,可他还是挣扎着睁大眼,对身旁的人比画了一下腹部;同时,他浑浊的眸子变成了一种冰冷的灰白。
身旁那人,看来还只是个瘦小的孩子,他目睹着这一切,却一声也不出,只是狠狠咬着唇,脸上却早已是泪流满面。
许久,他终于擦干泪,弯下腰,从神农身边取过那只盛了半篓草药的竹篓。
从这一刻起,他成了神农。
老神农倒下的那一瞬间,地球好像微微停了一下,似乎连风也凝固了,满山遍野的枝叶在同一时间停止了摇摆。
如果草木有灵,看到这一幕,定然会感到害怕。那种害怕就像一位百战百胜的傲慢将军,突然发现身上的铠甲开始慢慢龟裂。
原本,草木不应该恐惧,毕竟,地球上几乎任何一株草的历史都可能比人类更为漫长。
然而,草木确实也有理由恐惧。它们与人类之间其实一直在进行着一场战争,没有声息没有硝烟,却残酷而凶险:胜则自由自在自生自灭,败则千刀万剐受煎受熬。世间毒草,便是它们防守自身阵地的猛帅悍将,那断肠草,更是悍将中的霸王。可天下又有哪株毒草,能抵挡住神农们简简单单的这一招呢——
管你是什么,轻轻采来,端详明白了,塞入嘴里,慢慢咀嚼。
反正,身后还有人准备着。
这世间,还有多少毒草呢?但只要出现在了神农眼前,无论胜负存亡,都必将成为战俘。
即便是瞬息夺命的钩吻,也被发现了,以毒攻毒,外用可以治疗一些疥癞疔疮湿疹之类的皮肤顽症和风湿痛,近来还有人试着用来对付一些恶性肿瘤。
药店里的药橱便是这些战俘的集中营。
药橱上一格格排列整齐的药斗,每格都囚禁着一种比人类历史悠久得多的植物或者动物,甚至还有亿万斯年不老的矿石,随时被驱使着奔赴另一个战场。
药橱旁的墙上,往往悬有一轴画。画中是个慈眉善目的汉子,**上身,腰间围着树叶,手里执着一株草,微笑着向画外俯视着。
画中人就是神农。
从前很多药店都会供奉一幅这样的画。
因为古籍记载神农“人身牛首”,所以常有画家在他头上添上两只小小的角。
相关医药知识摘录:
本草:由于中药中植物性药材占大多数,即以草为本,故而古来相沿,把中药学称为“本草学”。同时,也将中药学典籍与文献资料称为“本草”。
七情和合:指两味或两味以上的药物配伍在同一个方剂中,相互之间会产生各种反应。医家将这些反应归纳为七种,故称“七情和合”。对于“七情和合”,李时珍概括为:“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杀者,彼之毒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反者,两不相合也。凡此七情,合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制宜,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不合用也。”
十八反: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者降低和破坏药效,属于配伍禁忌。“十八反”,即三组开方配药时应该避免同时使用的药物,最早见于金代医家张子和的《儒门事亲》,口诀为:“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九组十九味开应该避免同时使用的药物,与“十八反”同属最著名的配伍禁忌。最早见于明医家刘纯的《医经小学》,具体为:硫黄与朴硝,水银与砒霜,狼毒与密陀僧,巴豆与牵牛,丁香与郁金,川乌、草乌与犀角,牙硝与三棱,官桂与石脂,人参与五灵脂。
“十八反”“十九畏”,并不是绝对的禁忌,历代有医家特意反其道用之,屡得奇效;但一般情况下,应采取慎重态度,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仍须避免盲目合用。
《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成书于公元二世纪,原书已佚,现存各版本为明清以来学者考订、辑整而成;分三卷,载药365种,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总结,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载药物疗效大多证实有效,今尚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