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章(第1页)
第1011章
崇祯十五年,春。
江南的春天来得格外早,才过惊蛰,长江两岸已是一片醉人的新绿。
柳丝如烟,桃花似锦,暖湿的江风吹在脸上,带着泥土和花草的芬芳,让人骨头都酥了几分。
然而,对于坐在南京皇宫垂拱殿里的崇祯皇帝来说,这份春意却让他感到了一丝莫名的焦躁。
他站在一人高的巨大铜镜前,审视着镜中的自己。
四十二岁了。
常年习武让他依然保持着挺拔的身姿,虽然作为帝王的威严让他看起来依旧精力充沛,但鬓角那几根刺眼的白发,还有眼角细微的皱纹,都在无声地提醒他:岁月不饶人。
崇祯不再是那个刚穿越来时,满腔热血、只知道喊打喊杀的年轻君主了。
“康履。”崇祯忽然开口道:“朕这两个月,总觉得气闷。”
正在一旁整理奏折的康履连忙停下手中的活计,躬身道:“陛下可是为了北方战后重建的事操劳过度?老奴让御膳房炖些安神的汤品来?”
官家十几年如一日的勤政,康履全看在眼里。
崇祯摇了摇头:“不是因为政务,朕是觉得,这皇宫太小了,这南京城也太小了。”
“朕登基十余年,打了无数的仗,杀了无数的人,终于把这分崩离析的江山重新捏合在了一起,可是,朕的江山到底长什么样?”
崇祯有些空虚,走到挂在墙上的巨幅《皇宋一统舆地全图》前,手指滑过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地名:巴蜀、荆襄、秦陇。。。。。。
“以前几次微服私访,朕就在江南转悠,那是温柔乡,是锦绣堆,可那不是完整的大宋。”
“朕想趁着还能骑得动马,走得动路,去大宋中西部看看,去看看李白写过的‘千里江陵一日还’,去看看苏轼叹过的‘大江东去浪淘尽’。”
“朕要用自己的脚,丈量朕的土地;用自己的眼,看看朕的子民。”
“哦,原来是想出去玩儿了。。。。。。。”
康履心中嘀咕一声,知道官家决定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只能低声问道:“那陛下这次打算带多少人马?老奴好去安排锦衣卫和御营亲军沿途。。。。。。”
“不必大张旗鼓。”崇祯摆了摆手,呵呵一笑:“微服,就要有个微服的样子,带的人多了,地方官接着,那是看戏,不是看人间。”
。。。。。。
三日后,南京下关码头。
一艘看似普普通通的中型乌篷船,静静地停泊在繁忙的江面上。
船身用的是江南常见的杉木,桐油刷得锃亮,乌黑的篷顶在春阳下泛着朴实的光泽,混在来来往往的商船、渔船中,毫不起眼。
一位身着青衫、头戴方巾的中年文士,在几名随从的簇拥下,缓步登上了船。
这位文士正是崇祯,此行他化名“赵先生”,对外宣称是江南某书院的山长,静极思动,要沿江游学。
他腰间悬着一枚温润的羊脂玉牌,雕工古朴;
袖中揣着一卷宋版线装《论语》,纸张泛黄;
随身行囊里,还放着一方价比黄金的端溪老坑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