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06章(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紧接着,压抑了三天的皇室宗亲们,仿佛终于得到了特赦令,一个个伏地大哭,哭声震天动地,响彻紫金山。

这哭声里,有对逝者的哀悼,但更多的,是对自己死里逃生的庆幸,是对那个高深莫测的新帝的畏惧。

。。。。。。

南京,礼部官署。

太上皇的灵柩还停在紫金山脚下的瑟瑟寒风中,而礼部的大堂内,却是灯火通明,争吵声此起彼伏,热度堪比菜市口。

这里正在进行一场辩论,为死去的太上皇赵佶,拟定庙号与谥号。

按照大宋祖制,先帝驾崩,礼部与太常寺需合议,考其生平功过,定其名号,上奏天子,以此盖棺定论,列入宗庙,受万世香火。

然而,对于赵佶,这道题太难了。

礼部尚书李若水看着案头上堆积如山的典籍,眉头大皱,手中的毛笔悬在半空,墨汁滴落在宣纸上,晕染出一团漆黑,像极了此刻混沌的局势。

“尚书大人,这‘徽’字,怕是万万用不得啊!”

礼部侍郎王伦擦着额头的冷汗,指着草拟的奏章说道:“按《逸周书·谥法解》,元德充美曰徽,太上皇前半生或许还能沾点边,但这后半生。。。。。。丢失半壁江山,致使靖康之耻,更。。。。。。更在金人扶持下做了那伪宋皇帝,若是用了‘徽’字,岂不是在打当今官家的脸?”

李若水愣住了,被硬控十几秒。

“不用‘徽’,那用什么?”

另一位官员小心翼翼地提议:“灵?乱而不损曰灵?或者‘怀’?慈仁短折曰怀?”

“都不妥!”李若水烦躁地将笔扔在桌上,“这些都是给庸君的,若是普通亡国之君也就罢了,可太上皇他。。。。。。他最大的问题不是庸,是‘逆’啊!”

众官员闻言,皆是心头一颤,无人敢接话。

是啊,逆!

被俘虏不可怕,可怕的是被俘后不知廉耻,在金人的刺刀下登基,建立伪政权,下诏斥责正在抗金的亲儿子是不孝逆子。

这是叛国,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宋的国本。

如果礼部给这样一个皇帝定了美好的庙号,把他供进太庙,那岂不是承认了那个“伪宋”政权的合法性?

那当初崇祯皇帝北伐平叛,岂不就成了“犯上作乱”?

这个政治逻辑的死结,谁也解不开。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