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中小
第1005章(第2页)
南京城头,崇祯看着远处缓缓而来的白色队伍,对身后的太子赵谌说道,“太子,你看清楚了,即便他曾是皇帝,即便他死了,只要他负了这天下,天下人,便不会原谅他。”
太子躬身道:“陛下圣明,百姓心中有碑,不在石上,而在心间。”
灵柩最终停放在了南京城外的紫金山麓。
礼部搭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灵棚,白幡遮天蔽日,香烟缭绕。
然而,灵棚里的气氛,却尴尬到了极点。
按照规矩,皇室宗亲、在京的王爷们,都要来守灵哭丧。
此时,康王赵构正跪在灵前,浑身如筛糠一般颤抖。
在他周围,还跪着一圈赵氏皇族,所有人的脸上满是恐惧和迟疑。
他们不敢哭。
真的不敢哭。
因为官家还没有来。
官家对这位太上皇的态度,天下皆知,如果官家不来祭拜,不掉眼泪,他们这些做臣子、做弟弟的若是哭得死去活来,那岂不是在打官家的脸?岂不是在暗示官家不孝?
可是,如果不哭,这又是死爹的大事,又会被御史台弹劾不孝。
哭也不是,不哭也不是。
赵构跪在蒲团上,膝盖都麻了,却只能干嚎两声,眼泪硬是憋在眼眶里,时不时偷偷瞄一眼灵棚的入口。
一天过去了。
两天过去了。
崇祯始终没有露面。
灵棚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压抑得让人窒息,赵构甚至觉得,这比当年被金兵追杀还要煎熬。
终于,到了第三天清晨。
一阵整齐的脚步声,打破了死寂。
“陛下驾到!”
随着太监尖细的嗓音,一身素服(并非重孝)的崇祯,在御营亲军的护卫下,大步走进了灵棚。
原本死气沉沉的赵构等人,像是触电一般,瞬间伏低了身子,大气都不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