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朋党争锋朝堂抢人园游夜宴将军奉酒(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他这话看似是在询问百官,目光却不经意地扫向了分列文臣首位的左右二相。

话音刚落,右相杨钊便立刻出列,手持笏板,躬身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鹿状元才思敏捷,文采斐然,堪为天下女子之表率。不若授其翰林院修撰一职,参与编修国史,既能发挥其长,又不失朝廷体面,正为合适。”

翰林院修撰是典型的虚职,与十年前那些女进士的安排如出一辙,正是要将鹿清彤当做花瓶供起来。

这看似稳妥的安排,实则是想先将她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日后再图他用。

杨钊话音刚落,左相严嵩便也紧跟着出列,他先是慢条斯理地瞥了杨钊一眼,然后才对天子说道:“陛下,臣有不同之见。杨相之言虽好,却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臣听闻,鹿状元不仅文采出众,且刑名之事也身为通晓。依臣之见,不若入大理寺,协助审理天下刑案。如此,方能人尽其才,为我天汉律法,注入一股清流。”

去大理寺便有实打实的实权职位,能够直接参与到案件的审理之中。

严嵩此举,不可谓不大胆,他这是要将鹿清彤直接推到风口浪尖上,让她成为自己手中一把对付政敌的利刃。

对于眼前这番景象,鹿清彤心中没有半分意外。

早在金榜放榜之后,她居住的江南会馆便门庭若市。

两党的许多门生故吏,打着各种“同乡”、“故交”的名义前来拜访,送上的贺礼堆积如山,言语间无不充满了拉拢之意。

对于这些,鹿清彤一概婉言谢绝,礼物分毫不收,甚至有好几次,为了躲避那些纠缠不休的说客,她不得不从会馆的后门偷偷溜走。

虽然她毫无为官的经验,但自小熟读史书,又得名师指点,“居其位,安其分,不乱言,不妄行”的道理,还是深深地刻在心里的。

尤其是对于党争,更是圣人教诲中一再强调的为官大忌。

在没有摸清圣意,没有站稳脚跟之前,贸然站队,无异于将自己置于烈火之上炙烤。

此刻,大殿之上,右相杨钊和左相严嵩各自抛出了自己的方案,他们身后的党羽也纷纷出列,附和自家主帅的意见。

只见严嵩一党中的御史中丞秦桧,引经据典,盛赞鹿清彤的胆识,力主将其放入大理寺历练;而杨钊一党的吏部侍郎贾充,则立刻站出来反驳,强调女子不习政务,翰林院才是最适合女状元的去处。

两人唇枪舌战,你来我往,争论不休。

而武官的队列,则是一片缄默。

天汉朝堂重文轻武,武将们向来不轻易参与文官的党争,大多在明面上保持着中立。

更何况,去年西南边境用兵惨败,先后任太尉的司马懿和高俅狼狈下野,至今太尉之位都一直空悬,军方群龙无首,更没有人代表发言。

龙椅上的天子赵佶看着下面吵成一团的臣子,眉头微微皱起,似乎也觉得这个议题有些棘手。

他挥了挥手,止住了秦桧和贾充的争论,大殿内瞬间安静了下来。

随即,他将目光投向了这场风暴的中心——鹿清彤。

“鹿卿,”天子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几分考较的意味,“左右二相,皆是为国举才,言之有理。依你看来,你自家作何想法啊?但说无妨。”

皇帝竟将皮球踢给了她自己!

鹿清彤心中猛地一凛。

这个问题,比刚才左右二相的争论更加凶险万分。

无论她选择哪一边,都意味着立刻得罪另一边。

这看似是给了她自主选择的权力,实则是皇帝在考验她的政治智慧。

此事岂是能自己说话的?

她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刻再次跪倒在地,将笏板高举过头,语气无比恭敬且诚恳地回道:“启禀陛下,臣乃一介新科举子,蒙陛下天恩,方得寸进。于朝堂政务,一无所知。无论翰林修史,亦或大理评案,皆是为国效力,为陛下分忧。臣不敢有半分私心,更不敢妄议朝政。臣之前途,臣之所向,全凭圣人一言裁决!无论陛下授予何等官职,臣必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她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明了自己忠君之心,又巧妙地将决定权再次恭恭敬敬地还给了皇帝,完美地避开了这个致命的陷阱。

满朝文武,包括方才还在激烈争论的杨钊和严嵩,都不由得在心中对这个年仅二十的女状元,再次高看了一眼。

鹿清彤那番滴水不漏的回应,显然让龙椅上的天子赵佶龙心大悦。

他满意地颔首,甚至饶有兴致地侧过身,对今日在一旁列坐观礼的杨皇后低声叨叨了几句,似乎是在称赞这位女状元的聪慧与得体,杨皇后也微微点头,表示赞许。

得到君后的双重肯定,鹿清彤心中却没有半分喜悦,反而涌上一股深深的无奈。

从离开江南桐庐,一路北上,直到踏入这天汉王朝的心脏——长安城,再到今日站在这权力之巅的紫宸殿上,她眼见了太多的繁花似锦,烈火烹油。

皇城的巍峨,朝堂的威严,百官的气派,无一不彰显着盛世的气象。

然而,这一路行来的见闻,却在她心中刻下了另一幅截然不同的画卷。

官道的破败,响马的横行,流离失所的灾民,以及那些在底层挣扎、朝不保夕的百姓……人间的冷暖与疾苦,她见得远比这盛世的浮华要多得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