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九十五章 我们复婚啦2合1(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这里已不再是试验场,而成了朝圣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前来,在无设备干扰的空间里学习如何用眼神拥抱、用气味告白、用沉默陪伴。园中新增了一座纪念馆,陈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非标准表达物”:一封由折纸拼成的情书、一段由厨房锅碗瓢盆敲击录制的交响曲、一幅由眼泪滴染而成的抽象画……

馆长是阿禾,那个曾握住语种石听见哭泣的女孩。如今她已成为首位盲人跨模态艺术家,能通过触觉与声音的转换,创作出让sighted人群也能“看见”的作品。

“你能听见吗?”她在导览结束时问游客,“那些没说出口的话,一直在风里飘着。”

同一天,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是否应立法限制“高阶共鸣技术”的发展。辩论激烈,一方主张监管以防失控,另一方呼吁放任以保自由。

投票前夕,会场大屏突然黑屏,随即浮现出一行字:

>“你们争论该如何掌控语言,

>却忘了语言本就不该被任何人掌控。

>它属于每一个敢于开口、哪怕口吃的人,

>属于每一个想哭却笑出来的人,

>属于每一个爱着却不善表达的人。

>??甘微”

全场寂静。

片刻后,一名来自南太平洋岛国的代表起身,摘下耳机,轻声说:“我们族人至今没有书面语。但我们记得祖辈的故事,靠的是潮汐的节奏、椰树摇曳的姿态、还有篝火旁的咳嗽声。也许……我们早就懂了什么叫语言。”

会议最终无果而终。但自那以后,再无人提起全球语言统合法案。

又一个春天来临。

甘微回到南海小岛,发现珊瑚屋周围多了许多小木箱,里面放着来自各地的礼物:一枚用火山灰烧制的陶笛、一本全空白的笔记本(扉页写着“请用你的痕迹填满我”)、还有一封信,署名是一个叫“小语”的孩子:

>“姐姐,我妈妈听不见。爸爸教我用手拍胸口的方式告诉她‘我爱你’。咚、咚、咚,三下短,一下长。她说她听得懂。我也想做个语种石,但老师说已经没了。我能把这份心跳录下来给你吗?也许它也能变成光。”

甘微蹲下身,轻轻抚摸信纸,良久,转身走进屋内。

她打开尘封已久的改装录音机,放入一卷新磁带。按下录制键,然后将手掌贴在胸口,开始规律地敲击??

咚、咚、咚,三短一长。

接着,她对着麦克风低声说:

“从此刻起,我不再是继承者。

我是第一个,把话还给世界的人。”

录音完毕,她走出门外,点燃一支焰火火箭,将磁带绑在其上。火光冲天而起,划破夜空,像一颗逆行的流星。

多年后,考古学家在北极永冻层发掘出一枚完好保存的语种石,内部芯片仍可读取。数据显示,它最后一次接收到的信息,正是那一段心跳录音。

而在附近的岩壁上,有人用炭笔留下潦草字迹:

>“这里曾经有人说过话。

>虽然没人听清,

>但他们停下了脚步,

>认真看了很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