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增补疏漏(第1页)
第四节增补疏漏
这是为原稿增加所缺少而又需要的内容。有的新闻有意义,但某些地方有疏漏不太清楚,如只说因未讲果,或只谈果未说因,或缺少某点要素等,使人一知半解,缺乏完整的印象。编辑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对稿件作必要的增补,帮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及其意义。
一、增补资料
1。增补背景
图4-19旬学生拜访百岁老师
背景是介绍新闻中有关人物、事件的历史,或事件发生的环境等情况的材料。背景材料在新闻中起对比、烘托、解释等辅助作用。增补必要的背景材料,可以使读者更完整地了解新闻及其意义。
如一家中央级的报纸刊发的一篇新闻,报道了当年国家在治理环境方面投入的资金数量,但新闻中没有提往年的资金是多少,读者便不清楚投入的环境治理费用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如果在原稿补添上往年投入的这一背景资料,新闻就更完整些。再看下面南京一家都市报的一篇带图片的报道(见图4-1)。
9旬学生拜访百岁老师
本报讯“难得,很难得,非常之难得!”昨天下午2点,南京上海路北阴阳营一家大院的2楼,3位银发老人兴奋得像孩童,他们如今都是高龄老人了。敲门来访的两名老太太是学生,一个91岁,叫傅婉,另一个叫黄伟惠,90岁,而屋主则是103岁的戴邦彦,是她们初中时代的教导主任。
“戴老师啊,你还记得我们吗?”“记得,当然记得。我能叫出八成学生的名字呢,你叫黄伟惠,你那时个子矮,爱打球。”103岁的戴老师说,“是呀,我跑步也快!现在腿脚也很好。”90岁的黄伟惠说。
在傅婉的印象中,教导主任从不训斥学生,对人和蔼。傅婉毕业后去外交部,新中国成立后在省委党校一直做教育工作。老人家记忆力依旧很好,能记住30多个好友的电话。一次偶然,黄伟惠了解到,昔日的教导主任就住在她儿子家附近。当他们联系上后,大家都很激动。此后一直联系,昨天扬子晚报记者促成了他们重阳节前夕的相见。
“不容易啊,祝福你!”两位学生送给老师麦片和糕点,还送了剪纸“福”。而昔日主任的“还礼”是恍如昔日校园中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人生七十古来稀”,稿件中的2人和1人分别90岁和100岁以上,新闻很有趣味性,文字也短小精悍。能否增加点内容使之会更好些呢?完全是可以的。从时间上来看是20世纪30年代,当年他们这所学校叫什么名字?因为过去的一些校名如南开、燕京、复旦、同济等,比今天前面冠以地名或是“第X”学校的名字好听得多,他们这所学校的名字是否也优雅?另外,他们这所学校在南京什么地方?70多年过去了,当年学校的所在地肯定是今非昔比,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南京的读者一定会将之进行对比的。因此,稿件中如能加上这两点,篇幅并不大,却能将读者的思绪展开一些联想、对比而生发某些感慨,无疑是“锦上添花”了。
2。增补注释
注释是指对报道中涉及读者不熟悉的有关知识、技术、名称等所作的说明。对报道中出现的令人陌生的事物给予必要的注释,能让读者一看就明白,并能理解其意义,免得要询问别人或查资料。如2013年6月25日,不少报纸都刊登了这样一篇稿件。
我国天山和哈尼梯田入选《世界遗产目录》
日前,从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传来喜讯,今年共有32项文化自然遗产候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申请自然遗产的中国新疆天山和申请文化遗产的中国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于6月16日至27日在柬埔寨金边和暹粒举行第37届会议,对今年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32项遗产进行审议。在这32项候批遗产中,包括9项自然遗产、3项自然及文化混合遗产和20项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消息,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7届会议的讨论工作将在柬埔寨副首相索安的主持下进行,与上届会议相同,此次会议仍将通过互联网进行直播。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公约主要规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以及对于这些遗产的保护措施等。中国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已有43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是一条让中国人感到高兴、自豪的消息,可在新闻中提到的“世界遗产”以及“自然遗产”、“自然及文化混合遗产”和“文化遗产”这几个概念,它们的重要性表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区别?许多读者恐怕并不了解,有必要加上一小段话进行必要解释。
世界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狭义概念指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广义概念按形态和性质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混合遗产、记忆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这样,读者知道了“世界遗产”的重要性以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会更明白一些。如果篇幅允许的话,还可简单加入天山和哈尼为何入选的内容。因此,编辑尽可能地对新闻报道中缺乏的那些关键性的、鲜为人知的事物、概念等进行注释,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让读者了解得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