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新闻策划的类型(第2页)
本次大赛为非命题作文,可以参考以下两个主题。用中文写作,题材不限,体裁不限,题目自拟。
1。梦想。无论什么样的梦想,都需要踏实认真的努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去实现。你,准备好实现梦想了吗?表达你的梦想吧,表达你为实现梦想所做的努力吧。
2。快乐。快乐是心底最美好的追求。你经历的每一件快乐的事情都可以成为最好的素材。
三、投稿要求
参赛作文一律用稿纸誊写或用电脑打印,书写工整、规范,打印美观大方。除文稿外,你还可提交图画与文字相配合的图画作文。
四、参赛办法
大赛可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初选或个人直接投稿。设立分赛区的,由分赛区组委会负责初选。由学校选送的,可提出初选意见,填写“组织参赛情况总结表”,并附推荐名单(样表从《快乐作文》杂志社网站。下载),未填表者不能参评组织奖。
五、截稿日期
2013年12月31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六、奖励办法
大赛设特等奖15名,一等奖800名,二等奖3000名,三等奖5000名,并设组织奖100个。特等奖及部分其他获奖作品将结集出版《第十五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作文选》,向国内外发行。另外,组委会将邀请部分获奖代表以及获得组织奖的部分单位代表参加大赛主办单位举办的颁奖会及相关活动。
七、几点说明
1。大赛不收任何参赛费,每人限一篇作文参赛。凡已公开发表的文章不得参赛。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
2。参赛稿件将择优在主办单位媒体发表,如不同意发表,请在参赛稿件左上角注明。
欲了解更多相关报道,请通过互联网检索“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或登录《快乐作文》杂志等主办单位网站。
……
三、新闻策划的价值共享
价值共享是指某种行为或现象所包含的利益价值或精神价值等能给社会带来普遍益处,满足多数人的社会性需要。媒体是社会的公器,新闻策划应体现出价值共享,不光是传播已发生的事件或现象的有关信息,还应肩负监视与协调社会的职责,承担社会价值生发器的功能。尽管人所属社会阶层的差别可能会导致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价值关系,但媒体在谋求社会向着公平与正义、真善美协调的这一理性目标方面,同政府、公众间是应努力达到社会价值共享的。
价值共享的新闻题材一般包含着重要性或接近性特质,直接体现为选题同多数人的物质或精神利益存在高度相关,或选题同国家政治与经济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共道德与社会文化环境建设等密切联系。如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公众生存状况产生重要影响的事实,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违法乱纪的行为现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动向,人民群众中的新风尚、新举措等。这些事实所涉及的具体方面很多,如当前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新动向,国家关于政治、经济的重大政策、精神、会议,战争与灾害,突发事件,文体活动,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活动,影响恶劣的公权力腐败行为,体现崇高社会道德与敬业尽职的典型,人文关怀的社会公益活动与救助,重大建设成就,重要纪念与节庆活动……对这些做规模性与深度挖潜,能够充分增进社会价值的实现与分享。[4]其主要题材有以下几类。
第一,重要会议。政府的两会、专题会等都是以重要政策的提出、制定、调整、执行、监督等环节为主题的,策划报道这些会议是媒体发挥宣传职能的重头戏。如会内会外结合、会上精神与背景资料结合、官方视角与民众视角结合、单一主题与多个话题结合、版面编排与报道多样结合、版面规模与持续时间规模结合等策划。凡是和人民生活密切有关的内容,尽量通过具体的人物使其感性化;通过会议的点滴线索开掘出与会议无关的新闻;对同题的上次会议制定、布置的一些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追踪等。这类会议报道策划有趋同化倾向,如十八大宣传报道,各类媒体都是相似的“三部曲”:第一阶段是“迎接”,内容是各行业取得的成就以及开拓进取的典型;第二阶段集中报道会议内容形成宣传强势,在贴近实际的切入点、背景材料运用、开辟会议热点栏目,重视消息、通讯、访谈、图片、征文等多种手法与言论形式等;第三阶段是把会议精神宣传引向深入,报道学习与领会、贯彻与实践的情况。如何跳好各自的三部曲而不雷同,应是编辑策划中考虑的。
第二,历史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纪念日,因其显著的政治意义或社会意义而具有社会共享性特征。媒体根据自身的优势,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开展组织宣传与策划报道,在主题的深挖与拓展、形式的新颖多样、单篇或系列作品构思的精巧、时间与版面的规模效应等方面,一个个历史事件经编辑的议程设置与报道策划,可成为当时社会舆论关注的话题。如加入WTO、“神舟”上天、三中全会30周年、五四运动9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年、建党80周年等诸多重要历史性事件,经过各家传媒编辑的议程设置与报道策划,宣传与报道都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第三,侵权行为。维护不同社会主体的合法权益,是媒体实现社会价值的最直接途径。对种种以困难人群为主要侵害对象的侵害行为与事件介入与干预,已成为所有媒体编辑自觉的、经常性策划选题。通过维权形成双赢,部分被损害者的利益得到了维护,媒体良好的公众形象也得以塑造。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这样或那样的侵权,那些腐败分子的权钱或权色交易的违法乱纪,也都是在某方面侵害了百姓的权益。因此,涉及有关侵权的报道很能引起受众的共鸣。无论是中央媒体还是地方媒体的编辑,都比较关注这方面发生的事件。如每到岁末年终,都积极主动联合劳动监察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帮助农民工讨薪,披露恶意拖欠的行径,为农民保护自己的权益建言,为政府抗击拖欠问题献策,并通过时间与版面安排的规模效应引发社会舆论,促成问题的局部解决,显示了编辑组织策划的特殊意义。
第四,突发事件。突发性的天灾人祸事件都有着很高的新闻价值,它们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使其具有显著的社会警示意义。重大突发事件同社会生活的稳定呈强相关的联系,一些突发事件同有关部门的不作为或钱权交易直接相关,而某些宣传政策与即时性的纪律限制了策划作用的发挥,所以媒体对突发事件报道的自由空间往往有限。但媒体仍可灵活、理性地行使话语权,在常规新闻报道方式不能有力干预时,斗智斗勇、锲而不舍的介入某些非常规手段,及时向社会披露事件真相,让责任人受到应有的惩处,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及时、客观、全面报道突发事件的理由与价值所在。许多个案表明,只要本着为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理智地辨析纪律约束的合理性,充分考虑事件报道后可能产生的种种影响,积极有为的策划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突发事件的报道一般从即时性报道开始,告知事件简单信息,然后组织追踪式的报道,以求对事件整个过程以及与事件相关的问题给予详细展示,有时还对性质类似的事件进行集中陈列,增强报道的张力。近年来媒体集中报道策划的若干重大突发事件,如汶川地震、温州动车追尾、H7N9禽流感、斯诺登“棱镜门”事件等,都采取了事件渐进披露与深层分析相结合的追踪式报道思路。突发事件的新闻性与分析说理结合,已成为当前媒体策划的一种常见形式。
第五,凡人小事。社会实践既有波澜壮阔的拼搏场景,也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日常生活。在新闻报道的壮美画卷里,平凡人的生活小事虽不能够成主色调,但它符合普通人的生活经验与感受,在闲恬的心态下阅读会使焦虑和疲惫的心得到抚慰。这方面《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报道开展较早,堪称典范。况且,群众是创造历史真正的英雄,“三贴近”就包含着关心凡人小事。从审美的角度看,现实中普通人身上不乏闪烁着各种崇高与优美的形态,对其的新闻报道策划内容异常丰富,除了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勤劳、勇敢、创造、刚毅、高洁、豪气、友情、聪慧、爱恋、亲善等品质外,折射生活变化色彩与水平改善的春节、体现假日经济特征的“节日黄金周”、各种特定人群的节日以及具有周期性的行为活动等,媒体都可从中追求共享价值所关注的新闻事实。正如罗丹所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5]2013年春节期间,《扬子晚报》策划“跟随农民工回乡过年”的连续报道,数路记者同一些农民工一起坐上拥挤的火车,然后再转颠沛的汽车,再行走崎岖的小路回到家乡。这样的报道,让人看到了农民工们返乡途中的艰辛、面对何种困难也挡不住与家人团聚的热望、历经奔波扑进家门相拥亲人的欢喜场景。这样的策划,与不少报纸热衷于报道农民工如何是返乡一票难求的状况,显然更具特点且内容丰富、温馨而感人,让城里人对农民工兄弟会多一份了解、认识。由于类似选题的时令性强,具有周期性特点,媒体介入策划也较集中。如何做到“年年岁岁‘话’不同,此报彼报‘事’相异”,应是各家传媒的谋划着力点,而不应仅仅满足于这些程式化的选题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