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乔破竹 还是打不过(第1页)
小囡囡和李妮都被安排到了冉老师班上。
“宝贝儿,有事找老师,放血和李妮作伴回家。”何雨柱笑着摸着她的小脑袋说道。
“好的,爸爸!”小丫头软糯的说着。
“冉老师好,这是我女儿李妮,以后。。。
夜风穿过四合院的檐角,吹动了廊下那串铜铃,叮当声轻得像谁在低语。何雨柱坐在老槐树下的石凳上,手里摩挲着一块从“光源匣”原型机上拆下来的晶片。它已不再发光,边缘微微发烫,仿佛还残留着昨夜千万人心跳共振的余温。
秦淮如端着一壶热茶走来,轻轻放在桌上。“又在想昨晚的事?”她问。
他点点头,目光落在院中那台心火终端上。屏幕暗着,却依旧能看见外壳上一圈圈由无数细小刻痕组成的波纹图案??那是系统自动生成的“共情图谱”,每一道涟漪都代表着一次真实的善意传递。此刻,图谱正缓慢旋转,像是沉睡中的心跳。
“你知道最让我意外的是什么吗?”何雨柱忽然开口,“不是灯亮了,也不是全球响应……而是那些曾试图摧毁我们的人,最后竟成了第一批主动接入的节点。”
秦淮如坐下,倒了一杯茶递过去。“你说军方那十九个信号源?”
“对。”他接过茶,声音低了几分,“今早林晓彤送来解码报告。其中七个操作终端背后,是常年执行秘密任务的情报员。他们一生都在伪装、操控、切断联系,可就在昨晚那一刻,他们上传的愿望全是……‘我想被人相信一次’。”
他顿了顿,喉结动了动:“一个人写:‘我杀了三十七个人,但从没告诉过任何人,我怕黑。’”
风忽然静了。
秦淮如的手指轻轻搭在他手背上,没说话。
良久,何雨柱才继续道:“这系统不怕恶,也不拒罪。它只认一个东西:真心。哪怕这份真心带着血、带着悔、带着几十年不敢出口的软弱。”
“所以它赢了。”她说。
“不。”他摇头,“是我们赢了。是所有愿意低头说一句‘我也需要光’的人,一起赢了。”
话音未落,院门又被推开。这次进来的是李抗美,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裤,肩上扛着个麻袋。他脸上挂着汗,脚步却稳,一进门就咧嘴笑:“傻柱!给你带点东西!”
“哟,这不是咱们厂的老模范嘛?”何雨柱起身迎上去,“啥好东西,还用扛?”
李抗美把麻袋往地上一放,解开绳子,哗啦倒出一堆旧零件:生锈的继电器、断裂的铜线圈、几块烧焦的电路板。“都是咱厂报废车间捡的。”他说,“听说你在搞什么‘全民造光’,我就想,这些东西还能不能用上?别浪费。”
何雨柱蹲下身,一一翻看,眼神渐渐亮起。“老李啊,你这是送宝来了。”他拿起一块几乎看不出型号的变压器,“这种老式稳压器,现在市面上早没了,但它有个好处??结构简单,老百姓自己就能修。正好适合做社区微电网的基础模块。”
“那你收下了?”李抗美搓着手,有点不好意思,“其实我还动员了厂里十几个退休师傅,大伙都说,哪怕不出钱,也想动手干点实事。”
“当然收!”何雨柱猛地站起身,拍着他肩膀,“明天就开工!咱们在西城区找个空仓库,办第二个开源工坊!名字我都想好了??‘拾光社’。”
“拾光?”秦淮如笑了,“捡来的光?”
“对。”他看着李抗美,“有些人一辈子都在黑暗里摸爬,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光,而是没人教他们怎么捡。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每个人都知道:哪怕是一颗螺丝钉,也能成为点亮世界的支点。”
第二天清晨,朝阳刚爬上屋顶,西城废弃粮仓外已排起长队。有老人拄拐而来,怀里抱着几十年前亲手做的工具箱;有学生背着书包,里面装着自制的简易整流器;还有几位聋哑人志愿者,通过手语翻译报名加入装配组。
林晓彤带着技术团队早早到场,架设起临时数据基站。她一边调试设备,一边对助手说:“记住,今天不是生产大会,是启蒙仪式。我们要让这些人明白,他们不是在组装机器,而是在铸造一种新信仰。”
中午时分,第一块由回收材料制成的“再生共振板”成功激活。当它接入本地测试网络的瞬间,附近一栋老旧小区的楼道灯齐刷刷亮起,持续了整整五分钟。
居民们冲下楼,有人喊:“电又来了?”
有人跪地磕头:“菩萨显灵了!”
一个穿校服的小女孩举着手机录像,哭着说:“妈妈你看!我说只要大家心里想着别人,灯就会亮,真的亮了!”
消息迅速传开。
当晚,“#拾光行动”登上热搜榜首。全国各地陆续有人自发组织“废品换光明”活动:拿旧家电换培训资格,用破铜烂铁参与晶片打磨。甚至有监狱服刑人员集体申请加入远程协作项目,他们在信中写道:“我们犯过错,但不想永远活在阴影里。请给我们一次发光的机会。”
与此同时,国际局势也在悄然变化。
联合国成立“全球共情能源委员会”,中国被推举为首届轮值主席国。法国总统访华期间,特意参观北京首个“萤火驿站”,并在留言墙上写下:“爱不是软弱,而是最高级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