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文本答辩及修改审定(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校长需要注意:

——必须亲自参加答辩,对文本内容进行脱稿陈述,不能让他人替代。

——陈述的时间不超过二十分钟;。

——陈述的主要内容为制订过程、概况、问题类别、目标、措施等。

——对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质询给予解答,并做记录。

·答辩委员会成员需要注意:

——指定一名成员主持答辩会,并对每所学校的答辩做出简要评价。

——提前翻阅答辩学校的文本,做摘要记录,指导文本后期修改。

——根据成员的特长,在组内做出质询分工。

——控制好时间,质询时间不超过二十分钟。

·答辩组织者需要注意:

——提前布置好会议室,如会标、桌签、音响等。

——做好通知,如人员、开会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等。

——安排会议记录人,摄像师等。

——组织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尽可能邀请上级领导和各界代表参加。

·其他参与者需要注意:

——保持安静,遵守会议纪律,必要时也可举手提问。

(二)文本的修改

文本修改是一个“广泛参与”“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结合的过程,只有不断修改完善,才能最终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在制订文本时,校长要随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将合理的部分吸收到学校发展规划之中。一般而言,修改要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校内讨论定稿。

学校在广泛征求校内外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后,分析现状,通过排序找到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办法的可行性,确定每个问题的奋斗目标和相应的措施,再将学校的目标根据学校内部岗位设置逐级分解。在这个过程中,校长要尽可能广泛地征求学校管理委员会成员和学校师生等的意见与建议,这是防止学校发展规划脱离学校实际的最根本方法,千万不能闭门造“本”。

学校初稿完成之后,可以自己在校内组织讨论,听取来自学校直级上级和社区、师生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会后根据意见对文本做第一次修改。

第二阶段,答辩前的修改。

为了参加校外的答辩,学校要根据上级的要求,做答辩前的最后准备过程,这一过程中会听取教育局、有关专家的指导意见,对文本做出第二次修改。

第三阶段,答辩后的修改。

校外答辩即学校到学区或教育局参加答辩,校长要充分地利用这次答辩会的机会,让各方面的专家多帮助、多提出修改意见,侧重点应放在所找的问题是不是学校存在的真问题,确定的目标是否切合学校的实际(过高或过低),每一个目标下的活动措施是否可行、能否保证目标的实现,学校的目标是否做了合理的分解等方面。学校发展规划答辩委员会的成员,要通过答辩前的阅读和答辩中的质询情况,对每一所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给一个总结性的评估。校长根据答辩中的意见对文本做第三次修改。

第四阶段,实施过程的动态修改。

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实施的环境与制订文本过程环境的差异及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文本的执行效果,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有一个动态调整计划的过程,比如进度的调整、活动措施的变化、临时性的任务增加等。这是对文本的第四次修改。但这个修改一般只能是一种微调,不宜做太大的改动。而且,凡是做出修改的地方,要及时记录,并向学校发展管理委员会做出说明。一些比较大的修改,要事先与学校发展管理委员会商量,适当时候要向全体师生公示通报。

(三)文本的审定

文本的确认与审定,是文本制订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一环节首先是学校根据答辩的反馈意见,对文本进行最后的修改,经过学校发展管理委员会确认后再次成文,并送交教育局备案存档。其次,由教育局组织人员审核后,批复给学校正式执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