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问题汇总归类及排序(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三、问题汇总、归类及排序

(一)问题类别

以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为依据,结合社区征求到的意见和采集到的各类信息,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将问题进行汇总,加以澄清、整理、归类和评判,这是现状分析工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因为《学校发展规划文本》中的主要部分来自于对上述结果的分析,并将其转化为文本中的目标、内容及策略等,所以这项工作最好组织教职工来完成,或由学校发展管理委员会来完成。

首先,要对问题澄清与梳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阶段收集到大量的信息和问题,这些信息和问题记录在原始的记录单上,处在一种原始状态,可能是凌乱的、含糊的、重复的、不着边际的,等等,因此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澄清,看看其到底是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将其清晰化、梳理罗列出来,附在相应的原始记录的档案上备查。

其次,是将所收集到的问题按照问题的类别分门别类归整好,在对应的类别中罗列出来备查,同时可以写在大白纸上。在归类的时候切忌简单随意,或只从字面上意思随便放到某一类别,必须尽量明确该问题的实质意思,以及其表达的中心思想,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归类。

归类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实际上,每个学校的类别不完全相同,同一学校不同历史阶段的问题也不同。学校可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进行归类,不必强调千篇一律。归类的一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尽量涵盖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

(2)类别之间尽量不要有明显交叉重叠。

(3)类别的概念一定要准确,界限有足够的清晰度。

(4)类别的划分要在一个层面、不要太多。

(5)尽量体现学校的特色或价值取向。

(6)学校层面的问题,不是学校力不能及的问题。

(7)无论如何归类,教与学问题始终是中心,如何确保学生得到公平教育,使学生有质量地学习、发展是学校的核心问题。

在处理问题类别之间的关系时,必须以上述问题为主要立足点,使问题有主次、有结构,形成内在逻辑关系。而不要使问题松散,各自为政。当类别划分好后,就要将采集来的问题进行归类。归类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每个问题必须表达具体、准确,并明确把握其实质。

(2)校长及学校教师务必熟悉各问题类别。

(3)类别之间有一定联系,但每一个类别的角度是不同的,在归类的时候首先要把握好问题的实质,根据问题的侧重点(重心)来合理归类。

(4)将所收集到的问题按照问题的类别分门别类归整好,在对应的类别中罗列出来备查。

(5)进入学校发展规划文本的问题须是学校层面的问题,且是力所能及的。

(6)每一个问题按照其内容与问题类别的亲疏关系只能归到某一类,而不能同时出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类别中。

(二)相关技术方法

1。问题树

问题树是一种参与式工具,是一种用画图的形式分析问题的方法。主要用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导致的结果,并使人看到其中的联系。它可以形象地表示出问题的因果关系,目的在于帮助人们通过分析原因、造成的结果,促使人们产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有关的目标与方法,同时,鼓励人们开阔思维,深入讨论解决问题最简单的做法。它的基本操作程序是从问题的现状入手,进而分析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以及对今后长远发展所造成的制约和负面结果。

在制订发展规划过程中,问题树分析法一般和其他工具结合使用,如排序法、归类法等。一般针对排序后产生的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做问题树分析。

·问题树的作用

问题树可以用来全面、深入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和导致的后果,同时还可以发现更多的相关问题,可以帮助归纳和总结参会人员的观点和看法,有助于明确主要问题,找出问题与原因、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并看到问题的实质,从而归纳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可能思路及方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