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家庭关系与(第2页)
第三,父母双方都要重视亲子关系:一提到亲子关系的处理,更多人想到的是母亲的责任。虽然母亲十月怀胎,经历千辛万苦生下孩子,母性和传统观念让母亲同子女更亲近,但是父子(女)关系在儿童成长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现在提倡父亲多参与亲子关系互动,以有利于孩子性别角色和责任感的形成。
第四,尊重孩子的人格: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的、有个性的个体,父母要尊重其人格,不是将其作为自己的附属品,处处支配他们的活动,压抑他们的需求;也不能抱着“树大自直”的态度,在孩子需要帮助、指导的时候置之不理。
第五,正确地给以强化:儿童的行为需要不断强化才能得到发展,强化的手段和方法有很多,如果父母为了省事、见效快,而多采用物质强化甚至不恰当的手段,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良好的祖孙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
祖孙关系是因生命延续产生的另一种家庭关系。老年人本来已是垂暮之年,生活趋于平淡,新生命的诞生又激起了他们对生命的渴望和怜惜。在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中,由于父母工作繁忙,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是孩子除父母以外接触最多的人,甚至比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还长,隔代家庭中的祖辈更是承担起了父母的责任。因此,祖孙关系处得好就会成为家庭生活的润滑剂,能更好地促进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相反,若处置不当就会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影响三代人的和谐关系,妨碍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
祖孙关系的类型不同,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也不同。关于祖孙关系的类型,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纽嘉顿和威因斯坦就对此做过研究,并将它划为五种类型:正式型、寻乐型、智慧型、代替父母型、保持距离型。所谓正式型,指祖父母对孙子女十分关心和爱护,但一般不干涉孙子女的生活;寻乐型指祖父母将孙子女看作取乐对象,在这种交往中,他们都获得快乐;智慧型指祖父母注重对子女的知识传授;代替父母型指祖父母对待孙子女生活和学习全面参与;保持距离型指祖父母与孙子女一般不接触,只有在家庭成员必须聚在一起时才偶尔相见。祖孙关系类型不同,说明了祖孙之间的交往类型不同,也反映了祖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态度和看法不同。尤其是智慧型的祖孙关系,属于这类型的祖父母一般比较关注孩子的知识的获取。正式型祖孙关系的祖父母对孩子十分关心,但不过于干涉孩子的生活,这既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良好地成长,也有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替代父母型的祖父母对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参与度都很高,对孩子的影响最大。
(四)良好的兄弟姐妹关系可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兄弟姐妹关系是在多子女家庭中一个子女同其他子女之间由于亲情血缘而形成的一种关系。作为同代人,他们之间的感情比他们同同学、朋友的感情更深厚。但是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包含兄弟姐妹关系的家庭相对减少。拥有兄弟姐妹关系的一般为农村或少数民族家庭。在多子女家庭,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或父母的个人偏好会导致父母对待不同子女有不同的方法和态度,使兄弟姐妹关系成为各种家庭关系中较为复杂的一项关系,处理得好,能够锻炼每个子女的各种能力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处理不好不仅会损伤每个人的积极性,而且也会影响夫妻关系、亲子关系。
由于兄弟姐妹之间年龄差距不大,因此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关系基本处于父母的主导之下,父母在对每个子女进行家庭教育以及处理他们之间的问题时,往往会不断地灌输作为哥哥姐姐应该怎么样、作为弟弟妹妹应该怎么样的思想,这实际上是剥夺了每个子女自己面对问题、处理问题的机会。国外不少国家是鼓励生育的,一般每个家庭至少有两个孩子,他们对待子女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如对待孩子采取宽松态度、让孩子自己处理同兄弟姐妹的关系等。当然,前提是父母对待每个子女应当是平等一致的,采用相同的家庭教育方法,使子女之间不至于相互嫉妒、抱怨。
思考题
1。家庭结构与学前儿童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关系?不同的家庭结构类型对学前儿童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2。家庭关系指的是什么?家庭关系对学前儿童有哪些影响?
3。独生子女家庭如何有效地减少“独生”的弊端?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第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47
[2]关颖。家庭结构的涵义及类型。家教指南,2003(2)
[3]赵忠心。家庭教育学(第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47
[4]赵忠心。家庭教育学(第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47
[5]刘宝驹。现代中国城市家庭结构变化研究。社会学研究,2000(6)
[6]刘宝驹。现代中国城市家庭结构变化研究。社会学研究,2000(6)
[7]田岚。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离婚率与离婚方式探析。比较法研究,2004(6)
[8]周福林。我国留守家庭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
[9]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