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第4页)
只有宝月斋的银子才是每个月结算的。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但是赚几百两投入进货都不太够。
沈寄是希望能把这个生意做大的。
不得已便把压箱底的两千两银子拿了出来用。
两万两银子,一半变成了实物,买了现在住的宅子,置办了嫁妆和聘礼,这些都是不能变现的。
可另一半也花得太快了吧。
京城居,居不易啊!
沈寄半年前刚嫁过来的时候还觉得自己一下子跨入了有钱人的行列呢。
这会儿拢一拢手里,统共就只有三千来两白银了。
所以,虽然一月份查账,三家铺子一共赚了有八百两,可是还是觉得不够啊。
而且宝月斋跟书画铺子翰墨轩都是因为过年的关系所以狠赚了一笔。
宝月斋的口碑慢慢树了起来,不少人过年来买了不少东西送礼。
而翰墨轩中多亏当初二夫人聘的大掌柜购了不少名家字画,沈寄又在各位翰林那里拿到不少代售的墨宝,也是乘着过年的春风赚了一笔。
第112章
只有粮铺,生意一直是那样。
但这个生意做了许多年了。
还在魏楹外公手里的时候就做起了,有不少老客人。
每月一百多两的利润还是有的。
而且新掌柜也设法派了人去各地想拓宽进货渠道。
这个真的是长久生意,所以沈寄打算一直保留下去。
就算利润不高,但风险不大,得有这样一家铺子才安心。
宝月斋利润高,风险也大。
而翰墨轩能不能收到好字画,也存在偶然性。
好吧,接下来这家绣坊,本意只是找个事给魏大娘做,现在也要寄托挣钱的期望了。
那个送魏大娘金耳环的亲戚,叫耿彬的,听说妻子过世了。
只可惜他本人跟着人跑关外叛卖皮毛去了,已经去了几年未归。
所以,沈寄也就压根没有和魏大娘提起了。
魏楹洗漱出来,看沈寄还皱着眉头便问道:“还在为林家的事难过?”
小寄一直没有母亲,姨娘待她也只是过得去。
也许真的很想要这么一位母亲吧。
“那倒不至于,我是在想咱们的收入其实不算低了。怎么钱还t?在花得跟水一样呢?入不敷出可是不行啊。”
魏楹自从把账本交给了沈寄就没怎么过问过。
听她这么说便问道:“还有多少银子?”
“手头的现银只有三千来两了。你看我列了个表,去年的意外支出竟然高达五千两。真的是不算不知道。”
一千两用于上下活动,找人在七皇子面前替他们开脱破财消灾;
两千两用于买扬州瘦马,也是破财消灾;
八百多两外聘镖师随行护卫;
再一千两留在老宅给那三房不远不近的亲戚买房子。
除了这个,当然还有开宝月斋前前后后投进去三千多两,准备绣坊的几百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