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第1页)
“娘,等清哥哥考中状元,我们就能去京城了吧?”黎糖糖帮王翠花缝衣服,轻声问。
“是啊,”王翠花笑着点头,“到时候让你爹跟你一起去,送你出嫁。”
黎糖糖脸颊一红,低头缝衣服,心里却满是期待——她想象着陆清穿着状元红袍,牵着她的手,在京城的大街上走,那该多风光。
而京城的客栈里,陆清正拿着黎糖糖写的小纸条,嘴角噙着浅笑。
他把纸条夹在《资治通鉴》里,每天睡前都要看一眼。
会试考中的喜悦,远不及看到这张纸条的温暖——他的糖糖,连他忘了吃早饭都惦记着。
殿试前一晚,陆清泡了一杯黎糖糖送的茶叶,清甜的茶水滑过喉咙,驱散了所有的紧张。
他在心里默念:糖糖,等着我,我一定考中状元,风风光光地娶你。
……
殿试这日,金銮殿上香烟缭绕。
陆清穿着崭新的进士服,站在百官之中,目光平静地看着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年轻的帝王眼神锐利,正逐一询问考生的策论。
轮到陆清时,皇帝拿起他的答卷,看着上面“民生为本,轻徭薄赋”的论点,眼底闪过一丝赞赏:“陆清,你答卷中说‘百姓苦苛捐久矣’,可有具体见闻?”
陆清躬身行礼,声音沉稳:“回陛下,臣出身黎家村,曾见村民缴粮时被里正多收‘损耗’,天旱时颗粒无收却还要缴赋税。臣以为,治国当以民生为先,减苛捐,免杂税,方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他的话字字恳切,没有丝毫虚言,都是他在黎家村的亲身见闻,也是黎糖糖拉着他去问老农的细节。
皇帝听了,微微点头:“说得好!朕就喜欢你这样务实的官员,不尚空谈。”
接下来,皇帝又问了他对边防、水利的看法,陆清都对答如流,既引经据典,又结合实际,看得出来是真的为百姓着想,为国家担忧。
殿试结束后,皇帝对着百官笑道:“陆清这小子,有才华,有担当,是个好苗子!”
三日后,放榜。
陆清站在午门外的榜单前,看着“第一甲第一名:陆清”几个大字,眼眶微微发热——他做到了,他考中状元了!
周围的考生纷纷上前道贺,称他“状元郎”,陆清却只想立刻告诉黎糖糖这个好消息。
他转身就往客栈跑,让人快马加鞭去黎家村报喜,又让人去首饰铺买了一支金簪——簪头是一朵栀子花,比他定亲时送的银簪更华丽,他要亲自戴在糖糖头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