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1页)
黎糖糖算准了他来的时间,每次打扫都格外用心:书架上的书按经史子集分类摆得整整齐齐,连书页边角的褶皱都细心抚平;书案上的墨锭磨得细腻,毛笔挂在笔架上,笔锋舒展;窗台上摆着她从院子里移栽的小野菊,用灵泉水浇过,开得格外艳丽,给素净的书房添了抹亮色。
起初萧承煜没太在意这个丫鬟,只觉得她干活利落,不像其他丫鬟那般毛手毛脚。
直到有一次,他翻找一本《春秋左传》,却记不清放在哪个书架,随口问了句:“我上月看的《左传》,你可知在何处?”
当时黎糖糖正蹲在地上擦书架腿,闻言抬头,声音清亮又稳:“回世子,《左传》在西侧书架第二层,左数第六本,您上次看到‘烛之武退秦师’那卷,书页夹着您折的青竹笺。”
萧承煜一愣,走到西侧书架一看,果然在第二层左数第六本找到那本《左传》,翻开书页,一片青竹笺静静夹在“烛之武退秦师”那一页。
他回头看向黎糖糖,这才认真打量起她:姑娘穿着一身半旧的青布丫鬟服,却难掩身姿窈窕,脸上未施粉黛,皮肤却白得像上好的瓷,尤其一双眼睛,清亮得像含着水,见他看来,也不躲闪,只温顺地低下头,分寸拿捏得正好。
“你竟记得这般清楚?”萧承煜语气里带着几分讶异。
“回世子,您的书都按您常用的习惯摆放,奴婢打扫时多留意了些,怕误了您找书。”黎糖糖答得滴水不漏,既显露出细心,又不显得刻意讨好。
萧承煜没再多说,只是心里对这个叫“春桃”的丫鬟多了几分印象。
之后再去书房,他偶尔会问她几句书里的内容——黎糖糖仗着过目不忘的天赋,早已把他常看的书翻了个遍,总能答得条理清晰,有时还能说出一两句自己的见解,虽不深刻,却透着灵气。
日子一久,西跨院的管事嬷嬷也注意到了黎糖糖。
这丫鬟不仅干活好,模样越长越出挑,性子还沉稳,跟其他咋咋呼呼的丫鬟比起来,简直是鹤立鸡群。
嬷嬷是侯夫人柳氏身边的老人,见萧承煜对黎糖糖似乎多有留意,便悄悄把这事记在了心里。
转眼到了初秋,侯夫人柳氏的心思又活络起来。
萧承煜今年十八,早已到了议亲的年纪,可他一心扑在科举上,对婚事避而不谈。
柳氏怕耽误了儿子,又不敢逼得太紧,便想先给儿子选两个通房丫鬟——一来能照顾萧承煜的起居,二来也能探探他的心思,若是丫鬟合心意,将来抬为姨娘也未尝不可。
消息一传开,侯府里的丫鬟们都动了心思。
谁不想一步登天,从丫鬟变成世子的人?
外院、内院的丫鬟们纷纷找关系托门路,想挤进出候选名单。
黎糖糖听到消息时,正在给书房的菊花浇水。
她指尖一顿,心里暗喜——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