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第2页)
36。Robinson,H。D。IndustrialPollutioheImpaBalarade。JournalofEics,1988,21(1):187-199。
37。Rybski,T。M。FaeiveodityPriica,1955,88(22):336-341。
38。Samuelson,P。A。IionalFactor-priceEqualizatioheEial,1949,234(59):181-197。
39。Scarth,R。andTang,J。ModifiofOilUsiionalandTransgenicApproaches。ce,2006,46(3):1225-1236。
40。Sorsa,M。cerRiskinHumaedbyIncreasedLevelsofalAberrationsinLymphoordicStudyGroupohRiskofage。cerRes,1994,54(6):19-29。
41。Tobey,J。A。TheEffeestientalPoliPatternsofWorldTrade:AnEmpiricalTest。Kyklos,1990,43(2):191-209。
42。VernoioaioheProductCycle。TheQuarterlyJournalofEics,1966,80(2):190-207。
43。Walter,I。InterregiionalInput-outputAnalysis:AModelofaSpay。TheReviewofEidStatistics,1975,33(4):318-328。
44。Water,I。IionalEicsofPollution。Neress,1988。
45。We,J。M。EetrialysisofCrossSedPaa。MassachusettsIeology,2002。
46。蔡宏波,陈昊。外包与劳动力结构:基于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的经验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12)。
47。陈昊。外贸顺差会降低就业水平?——基于匹配模型的实证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6)。
48。陈泽星。中国贸易业绩指数1996—2000。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49。[英]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50。戴枫。贸易自由化与收入不平等——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5(10)。
51。高文书。中国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系统广义矩估计——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6)。
52。郭峰濂。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国际经贸探索,2005(1)。
53。韩轶。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状况的分析。国际贸易,1995(1)。
54。胡超。对外贸易与收入不平等——基于我国的经验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8(3)。
55。胡昭玲,刘旭。中国工业品贸易的就业效应——基于32个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财贸经济,2007(8)。
56。蒋荷新。我国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以外资企业为例。国际贸易问题,2007(10)。
57。[加]布莱恩·科普兰。贸易与环境:理论及实证,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
58。李凯杰,曲如晓。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经济学家,2012(7)。
59。梁平,梁彭勇,黄金。我国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世界经济研究,2008(1)。
60。刘力。对外贸易、收入分配与区域差距——对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贸易成因分析。南开经济研究,2005(8)。
61。隆国强等。可持续中国外贸发展战略。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62。毛日昇。出口、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制造业就业。经济研究,2009(11)。
63。彭红斌。论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4。蒲艳萍,王玲。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65。曲如晓,马建平。贸易与气候变化:国际贸易的新热点。国际贸易,2009(7)。
66。曲如晓,马建平。贸易与气候变化:国际贸易的新热点。国际贸易,2009(7)。
67。曲如晓,张业茹。协调贸易与环境的最佳途径——环境成本内部化。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7)。
68。曲如晓。国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12)。
69。曲如晓。环境保护与国际竞争力关系的新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01(9)。
70。曲如晓。贸易与环境的新旧争论。国际贸易问题,2004(9)。
71。曲如晓。中国成为贸易强国的战略路径。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9)。
72。曲如晓。贸易与环境:理论与政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