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典音乐 智力开发与音乐人生(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古典音乐:智力开发与音乐人生

几乎我在孩童时代所听过的每一首乐曲,都在我心中留有不可磨灭的印记,那些美妙的音乐就像元初的记忆,刻骨铭心,且似乎成为直觉的一部分,让我受用不尽。早期音乐教育、青少年音乐素质培养,一直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课题,在我于音乐学院任教的几年之后,愈加体会到在人生的最初阶段进行音乐培养的益处及必要性,并且试图理清其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过程。我相信,耐心地读完本篇的内容,可以帮助每一个希望孩子更多地接触古典音乐的家长获得一些最基本的问题的答案,并为培养孩子的音乐及综合素质提供指导性的意见。

特别是,对于那些跟我一样有着“喜欢从后往前翻书”习惯的读者来说,把本篇作为探索音乐时光的开篇,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身边亲友的孩子们因为你曾经读过这样的文字而受益的话,他她必将拥有一个知性、鲜活、锐意进取和丰满笃实的人生,请为他她种下一颗灵性的音乐种子。

越早,越好

音乐对于孩子的智商和性格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且作用深远。古典音乐的确能够帮助人(特别是儿童)提高智商(年龄越小效果越明显和持久)。所谓“少学如日出之阳,老学如秉烛之明”,音乐的早教也是一样的,从生理上讲,越早着手音乐听觉的训练和培养,对于大脑的刺激效果越显著。许多所谓音乐神童,并不是由于基因上的原因,而是家长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早期音乐培养的结果。这也是被诸多事实所验证的结论,且有大批因此受惠的儿童。

潜能

首先需要指出:潜能应该分三个层面来讨论,一个是智商层面(智力因素),一个是性格、气质、意志力层面(非智力因素),另一个是身体机能层面。

古典音乐,无论是仅仅欣赏,还是参与与音乐有关的训练课程,都能够提升前两层面,相关乐器学习或者音乐技能训练,可以辅助身体机能的提高。

第一个层面,古典音乐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商。总的来说,智力水平,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是人本身的基因(智商),一个是大脑皮层的兴奋程度(有效智商),因为音乐本身会对大脑神经皮层和神经元进行持续不断地、深度地刺激。经过这种“刺激”和训练的人,其大脑皮层兴奋程度远远高于未接受训练的人,他们大脑的兴奋程度、积极程度和敏感度会始终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而这一切都可能决定有效智商的高低。例如,有很多人拥有很高的智商(基因),但是他们惯常懒于思考,所表现出来的智商也并不见得比常人高多少,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也并无突出的建树。可有的人智商先天并非出众,但却表现出极高的智力水平。这样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大脑皮层始终较为活跃,处于一种比较兴奋的状态,因此表现出来的有效智商就会高于常人,这类人通常都有着突出的表现。古典音乐能够最有效地刺激大脑发育,持久有效地提升大脑和神经元的兴奋程度,提高智力水平,发掘有效智商,提高空间想象力、逻辑能力和数学能力——这是古典音乐对于人智能发展的一个突出作用。

其次,古典音乐会从很多方面影响一个孩子性格和气质的养成。通常,音乐家们的阅历修为和人格魅力内化在其音乐作品中,通过欣赏和持久的熏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性格与气质。所以从这个方面讲,音乐除了提高人的智商外,对于气质、性格的养成,人格的完善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再者,诸如意志力、专注力、洞察力、忍耐力,以及关于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互相欣赏、相互学习……所有的这些习惯和品格,都可以从古典音乐的熏陶中获得。所谓“言传身教”,音乐的作用更超乎其上,因为音乐的作用是直接的,省略了语言的中介,并且其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深刻而持久。

在我们的时代,很多情况下并不是拥有高智商就能获得成功的,而非智力因素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值得高兴的是:为人处事的方法、自控能力、驾驭情绪和自我调节的水平等大部分非智力因素也都可以从音乐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当然,因为其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因此这是需要时间的,而且实际效果因人而异,具体到每个人身上,效果有差异,可能有的孩子接受三个月专业的音乐培养就比较明显,有的人可能需要一年时间或更长时间。

古典音乐本身蕴含的风格是非常多样的,具体表现在音乐作品中的情绪、性格、气质也是非常多样的,有哲思性的、抒情的、史诗般的、热情的、赞颂光明和荣耀的、雄壮的、内省的、描述斗争和胜利的……总的来说,音乐性格的多样性决定了它对于一个人性格和气质养成的影响是非常全面的,具有积极的意义!

对于儿童来说,从小接受古典音乐的欣赏和训练,会习惯于接受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大容量高密度的信号,这本身对于孩子的专注力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形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没有良好的专注力,那么成人后很难去纠正和改善,很多负面品质的养成是不可逆的。而音乐是可以帮助孩子从小进行调整的,以温和但却有力的方式帮助其专注力的养成,效果明显,作用持久。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音乐可以培养其纪律性、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特别是交响乐、合唱等形式,表现出的是成百上千人合一的精确的节奏、统一的步调、万无一失的协调性和无懈可击的精湛配合。千万人歌哭与共,同声唱和,齐心协力创造出无与伦比的艺术情境……这种高度契合的团结协作和万众一心的震撼力,尤其可以激发受众的协作精神、团结意识。

门德尔松说:“音乐用胜过文字的千百种美好的事物来充实我们的心灵。”荀子曰:“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进一步讲,古典音乐中,特别充满了人文关怀,柏拉图也强调:“节奏与旋律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以美来浸润心灵,人的灵魂因之得以美化。”在古典音乐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受众的人生观、个人素质都将大大飞跃。

在身体机能层面,传统的音乐欣赏(被动式)教育需要转变为主动式的教育。须结合一定的专业训练,包括器乐、声乐、体态律动等。例如奥尔夫教学体系,实质上往往并不只是单纯的音乐训练,而是包含行之有效的综合手段,并配合体态律动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孩子身体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柔韧度……表面上看来这是对小脑部分机能的训练,但其实对于人的整个脑组织都有强大的刺激作用,在提高身体机能的同时也明显而持久地提升整体的智力水平。如是的训练和教育模式建立在游戏和趣味之上,避免了单调、枯燥和强制式的刻板教学,孩子能够积极、主动、高兴地参与其中,同时获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双重提升,是一举多得的解决方案。

听音乐,从生理学上讲就是一个不断刺激再反馈的循环递增过程。只要选择合适的曲目,安排好时间和频率,持之以恒地进行,就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甚至可能超出预期。

发掘音乐潜能

这是一个新兴的、相当前沿性的课题。

我们俗称的“音乐潜能”其实也就是“音乐天赋”,一般说来,我们将作曲天赋和演奏天赋分开来讨论,这两者虽然都与乐感有着强有力的联系,但表演天赋,对身体要求更高一些。还需要说明的是,同样具有音乐天赋的两个孩子,可能其中一个表现非常明显,我们称为外露型乐感,另外一个表现得不是那么明显,甚至可能很难发现(极少),这便属于内向型乐感。大部分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属于外露型的乐感:非常容易判断(当然,可以通过专业性检测方案予以定性及量化),具体表现如下:

1。听到音乐,会突然变得很安静,非常专注,或者很激动(相应的音乐)——强烈的兴趣;

2。会随着音乐打拍子、舞蹈,或者有类似指挥的动作——良好乐感的外在表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