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儿童的秘密1(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盯着镜子中的自己,不停地呼唤自己的名字

你是谁?你是谁?

有人回来了,他感到非常伤心

昨天,窗棂、小路,还有散发着霉味的抽屉

好像都要向他倾诉

然而,他们淹没和破坏了这种意境

他又回到了他们之中

这个世界向孩子们提供了一种体验存在、体验白日梦、体验情感、体验好奇、体验感悟的机会。房子里的某一个角落让他们体会到了一种模糊的秘密之感,使他们能够获得一种充满了创造**的宁静,也让他们可以接近那个亲切、熟悉但是秘密的自我。

生活中的每一次秘密体验都增强了我们对自我的认识: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体会到自我角色的不确定性,可以感知到自己的内在性情。

对秘密的体验有助于形成我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角色:我们可以通过秘密来体验别的世界,探索未知的意义,获得深层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可以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建立亲密和温婉的人际关系。很明显,秘密有教育意义上的价值。隐私所具有的教育学意义在于隐私能够培养他们的自立和自主。秘密和隐私都有助于形成孩子们的内在能力。

里尔克的小诗向我们展示了在成人的世界中孩子很多美妙的体验丧失了,只有他们独处的时候,才会诞生一个神奇的世界,真的仿佛“万物有灵”,一切都在向孩子们倾诉。

日常生活越来越机构化。很多国家出现越来越多的托儿所就是这种倾向的例证。在日托所成长的孩子对正常的世界所见甚少。家庭生活与机构化的生活的根本区别在于机构是按照预设的日程和程序结构化、监督化。家庭生活的灵活性和随意性更适合真正教育的关注。

现代的孩子可能仍然同样缺乏特殊的个人隐私感。真正的业余时间(除工作、学习和娱乐时间之外)可能对形成孩子的自我个性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对于“电视孩子”来说,电视占据了孩子的内在空间,孩子们本来可以用这样的时间和空间激发自由的想象力,“无用”的自我反思,偶发的行为以及个人责任感。对秘密、隐私和监督的体验和教育意义十分敏锐的成年人更可能知道如何行动,处理关系和具体情境时更好地把握尺度分寸。与秘密有关的教育学首先要处理的是孩子们生活中拥有的秘密所具有的重要性以及对这些秘密的尊重。

故事二:

在范·伊登的一部小说里,一个名叫海德维格的小女孩奇怪地陷入性欲的神秘感中。

人们注意到了她,并对她讲一些很中听的话。她的双颊红了,心情愉快起来。她注意到男孩子们看她的样子,羡慕她的美貌。舞会开始了,一件奇怪的(但并非令人不愉快的)事情让她大开眼界。她看到两个男孩子讨厌的动作和愤怒的眼睛,因为他们都认为自己是第一个邀请她跳舞的人。

大人们也开始跳舞了。他们变得叽叽喳喳而十分愉快。海德维格心花怒放地留心观察着他们,因为她发现他们的举止中开始有了新的内容、奇怪的内容。他们的眼里和笑容里流露着某种心照不宣的东西,好像他们都知道一个秘密,只有孩子们不知道,但这个秘密在这种场合不需要那么小心地隐藏了,因为这是在开晚会,而且人人都很高兴。

看到这些后,她既高兴,又有点害怕。海德维格想,那些老年妇女太老了,在这种场合不值得那么受到尊重,并不是她们变得不那么好了,但她们与男人们跳舞时言谈举止有点背叛的意味,那同她们对待孩子们时有点装模作样的举止大为不同。

在这里,小女孩对性的朦胧的体验根本不会让我们想到生理性或生物学意义上的“性”,而更容易让我们联想起古希腊的“Eros”(爱欲),它并不像**裸的“性”那样缺乏美感,尽管“性”也能创造,但只有“爱欲”才能使人的生活充盈起来,丰富起来。爱欲是原始的生命力,既是创造性的,也可能是毁灭性的,所以对人总有“未知”的神秘感萦绕不去。小女孩对“性”的秘密体验,实际是对“爱欲”的体验,她不知道它是什么,但分明能感受到有一种力量在吸引着男女,形成一种亲密感,那是爱的涟漪忽隐忽现。

生活中有些秘密不只是我们面前的障碍,更像神秘的事物一样扎根于我们的心灵,触动我们整个生命。在这里,孩子碰到的是秘密的一种形式,并不需要有解决的途径。她只需要感受秘密的意义,而不在乎能否解决这个自己不懂的问题。孩子不知道那是什么,却很清楚某种不同寻常的东西正在发生。

人生意义、爱的意义都不是一个通过找到解决方法而得到回答的问题。一旦性欲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成为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不但神秘感消失了,性欲本身也变得无法触及。我们当代生活的过于**,恰恰破坏了很多美好的意义,就像故事中的海德维格所体验的那些美好。孩子们必须学习的是人生秘密的意义,那是永远也无法完全理解的。只有当你能够让秘密仍被体验成秘密时,才能有效地理解人生的意义。没有秘密的人就像没有秘密的生活一样,很难让我们产生兴趣。这难道不是秘密的教育学意义吗?

黑格尔曾经说过,完全的光明就像完全的黑暗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追求完全透明是一个乏味的梦想。

(四)监督与秘密之间的“中道”

1。秘密体验的消极意义

当我们以辩证思维去看待任何事情时,总会发现其消极的意义,所以任何盲目的乐观都是不可取的。秘密体验同样有其消极的意义。范梅南特别强调了秘密体验的教育范畴和病理学范畴的严格区分。当我们从教育的范畴来讨论秘密体验时,我们讨论的是秘密的积极意义,即教育学意义,而没有涉及病理学意义上的秘密。关于秘密的消极意义,心理学有过大量的讨论,如弗洛伊德所讨论的童年的创伤记忆对人格形成的重大影响,一些恐怖的记忆,被父母或老师关在黑屋子的记忆,一些受虐待的记忆,这些都可以构成秘密体验的一部分,但所起的作用却是否定性的。对于这些消极的秘密体验所带来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必须要接受正确的心理咨询或治疗,以便尽量消除其负面影响。

(1)秘密体验有可能造成人际疏离。有些秘密体验孩子可以和最亲近的人分享,但有些秘密孩子却不愿意告诉任何人,他必须独守秘密。这就容易造成与他者的疏远,退隐在自己的秘密世界,这样同样会影响孩子的社会化程度,影响孩子的正常交往。如果父母或老师发现孩子疏远亲人或其他同学,那就要及时与孩子沟通,以确保其健康成长。

2。监督的必要

对于儿童来说,监督和纪律是不可缺少的。完全的自由也就等于没有自由,也就成了完全的放纵。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发展方向必须由成年人来引导,这就需要有纪律的约束以保证学习秩序。同样,我们不能完全指望孩子的自觉性,成人必须实施一定程度上的监督,以确保孩子的安全和正常的学习生活。这看起来又和儿童的秘密体验相互矛盾,而教育恰恰要发生在矛盾的中点,任何想取消矛盾的妄想都是过于天真。

3。教育的“中道”:合适即好

亚里士多德寻求“中道”,孔子说“过犹不及”,庄子讲“庖丁解牛”和“游刃有余”。我们则寻求教育的“中道”。我们讨论了秘密体验的教育学意义,也指出了它的消极意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就要尊重孩子的秘密和隐私,要为孩子创造一个私人空间,如孩子应该拥有自己的房间,可以自主地做些事情,这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父母和老师不应该总是设法窥探或窥视孩子的秘密,梦想使他们完全透明。要善于和孩子沟通,尽可能地分享孩子的秘密,有时也可以引导孩子的秘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儿童是未成年人,是需要成年人监护的。适度的监督是为了保护孩子,而不是独裁式地控制。一个好的教育者,无论是父母或老师,都需要寻求教育的“中道”,要十分清楚,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是合适的,什么是不合适的。这是一种教育智慧,范梅南称其为“thoughtfulness”。在这里如果你问我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善的,我会引用陆有铨老师的一句话:“合适即好。”这种矛盾两级张力之间的适度拿捏不是自然科学的测量,而是一门艺术。没有人能告诉你“好”的标准,“合适”的标准。

[1]本章故事引自范梅南专著《儿童的秘密》,在此致谢。

[2]金生鈜:《规训与教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

[3]王海英:《走近儿童的秘密》。当代教育科学,2005(21)。

[4]范梅南:《儿童的秘密》,陈慧黠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93。

[5]MartinusJ。Langeveld。HowdoestheChildExperieheWorldofThings?Phenomenology+Pedagogy,AhumanSal,Volu。2,215。

[6]MartinusJanLangeveld。HowDoestheChildExperieheWorldofThings?Phenomenology+Pedagogy,Vol。2,No。3。

[7]范梅南:《儿童的秘密》,陈慧黠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3-15。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