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东南互保(第3页)
“是啊,”
年轻的皇帝嘆了口气:
“朕临朝已经二年,却时常觉得喘不过气来,这朝政的担子实在是太重了。
就算是浙江这边的事情,朕居然也想不出究竟得让朝堂上的什么人去,才能妥善解决浙江上下的动乱。”
杨廷和眼里闪过一丝笑意。
既然说是有逆贼,那么朝廷兴师动眾派人去那儿的名义自然是调兵平叛,而大家又都知道,浙江那边实际上压根没有什么谋反的叛军,所以此次率军出去的人,就等於是平白捡了一个偌大的功劳。
等这人一回来,其权势威望必然会比以前更高,而这一点恰是杨廷和不想见到的。
朝堂上只能有一个首辅,这可是规矩。
杨廷和心里早有了人选,他缓缓道:“老臣斗胆,向陛下举荐一人,此人也是先帝朝的功臣,曾经率军平定过寧王之乱,现在让他来继续平定寧藩余孽,想来也是手到擒来。”
“这人。。。。。。是谁呢?”
“回陛下的话,这人名叫王守仁。”
君臣彼此对视,杨廷和神情肃穆,皇帝则是愣了一下,有些疑惑。
“朕记得,这王守仁,似乎还在丁忧吧,况且这人曾经仰仗功勋,在本朝之初就对首辅出言不逊,实在是太过於狂妄了,怎能让他来继续接手地方大权?”
王守仁和杨廷和之间,可不是小小一点私怨,不仅是官场上大家从派繫到立场全部衝突,同时杨廷和之子杨慎曾经亲口说过“守仁之学,弃经典而任心悟,是误人子弟,乱我圣学正统。”
嘉靖元年,杨廷和主持修订《明会典》,明確將“心学”著作列为禁书,也说了“生员不得阅读王守仁《传习录》,违者黜革。”
皇帝居然主动提醒了这一点,杨廷和心里安稳了不少。
正是要王守仁和自己有大仇才好,这样一来,就算是王守仁立功也不可能回京,朝堂上大半臣子都会抗拒王守仁回朝,免得王守仁报復他们。
自己压根不需要担心王守仁回来夺权,相反,还能落一个美名。
“臣闻外举不避仇內聚不避亲,让王守仁平寧藩,正是为朝廷最好的考虑。”
皇帝微微頷首。
“可是,王守仁还在丁忧期间,不好让他出来做事吧?”
“朝廷夺情,亦有旧例可循,更何况,王守仁虽失孝道,不亏臣节,这是朝廷对他的恩遇,他怎能拒绝?”
“朕。。。。。。”
皇帝嘆了口气,似乎还是有些不情愿。
“既然首辅这么说了,那,就这样办吧,可是其他的章程又该怎么说?”
“回稟陛下,前几日寧波府知府杨最呈递奏疏,其中陈奏寧波府兵力严重不足,故杨最又呈递了一条名为东南互保的章程,请朝廷允许地方自行徵募民兵补足兵额。”
“这。。。。。。会不会生乱子?”
“不会的。”
杨廷和自信的笑了笑,道:
“老臣和內阁其他大臣商量过,地方上,只能由百户徵募等同於其麾下百户所兵力的民兵,这样一来,不至於人手太少,也不至於职权太大,事后裁撤兵员,极为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