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书目(第4页)
[104][美]道格拉斯·凯尔纳等:《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张志斌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105][斯洛文尼亚]齐泽克等:《图绘意识形态》,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06][意]维科:《新科学》,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107][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曹雷雨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08][美]保罗·德·曼:《解构之图》,李自修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09][美]乔纳森·卡勒:《论解构》,陆扬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10]肖锦龙:《德里达的解构理论思想性质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11]汪民安:《福柯的界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12][美]阿里夫·德里克:《后革命氛围》,王宁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13][美]里查德·沃林:《文化批评的观念》,张国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14][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15][德]康德:《判断力批判》,宗白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16][德]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第一卷,郭大力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117][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18][法]米歇尔·福柯:《性史》第1卷,张廷深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
[119][法]米歇尔·福柯:《词与物》,莫伟民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120][法]雅克·德里达:《论文字学》,汪堂家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121][法]雅克·德里达:《书写与差异》,张宁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122][法]雅克·德里达:《声音与现象》,杜小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23][法]雅克·德里达:《胡塞尔〈几何学的起源〉引论》,方向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24][德]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125][德]胡塞尔:《内在时间意识现象学》,杨富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126][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127][德]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28][德]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熊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29][德]海德格尔:《尼采》,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30][奥地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31][奥地利]弗洛伊德:《一个幻觉的未来》,杨韶钢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132][德]尼采:《快乐的科学》,黄明嘉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
[133][德]尼采:《论道德的谱系·善恶之彼岸》,谢地坤等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
[134][德]尼采:《曙光》,田立年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
[135][德]尼采:《权力意志》,张念东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136][匈牙利]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37][英]E。P。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钱乘旦等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1。
[138]陆扬、王毅选编:《大众文化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