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社会管理创新如何可能来自山东省淄博市的调研报告(第2页)
(1)通过政策宣传渠道的多样化和扁平化,改善了传播效果
从过去机关单位内部自上而下的传达,发展为面对多种传播媒介、多种发声主体的公共关系传播。以淄博新闻网为首的6家市属网站为首,实行全媒体作业,推动了党的政策宣传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让党的宣传报道影响力渗透到最基层。
(2)培育壮大市属网站力量,增强政府网站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建设政府微博群落。是网络办提出建立官方微博群的方案,运用微博开展网上宣传,引导政府部门逐步建立起政务微博群落,及时发布政务信息,应对市民关切,对突发事件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目前,已建立政务微博群。一些政府机构、单位和个人在新浪微博上都建立了微博,涌现出了一批粉丝数量多、影响力较大的官方微博和个人微博账户。在“农村两委换届”、“莲池强拆案”等突发性、敏感性实践中发挥了信息公开的作用。在对田绪明的访谈中,他提到,增强政府网站的话语权,就是要多说,勤说。提高政府信息比重,在网络世界提高影响力。
(3)围绕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
网络的信息集成功能、海量信息和第一时间反馈是其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来源。专题、专栏,大规模、集中性主题报道是网络媒体的优势报道模式。在针对重大主题进行宣传时,宣传部都会组织市属网络媒体制作专栏和专题进行适应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宣传,大幅提高了正面舆论在网络媒体上的信息比重。
近年来,共开展了庆祝建党90周年、“三个一切”主题教育活动和新闻战线开展的“走、转、改”等活动的宣传工作,举办了“党的光辉照耀下”网络征文活动,开展了网络媒体“红色故土行”、网络媒体“区县行”采访活动。
(4)利用政府资源配制的杠杆作用,培育良好的网络文明环境
2010年,开始设立首届全市互联网原创好新闻奖,是淄博市首个以原创互联网优秀新闻作品为评选表彰对象的最高级别、最具权威的政府新闻奖,每年评选表彰一次。此外,还有宣传人大制度好新闻奖。这些奖项的设立,调动和激发了新媒体新闻工作者深入研究互联网新闻宣传规律、精心创作优秀互联网新闻作品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了淄博市互联网新闻宣传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5)利用民间力量,实行网络评论员制度,实现舆论引导
聘请大学教授、媒体人和政府人员作为网络评论员,建立网络评论员回帖制度,在政策宣传或重大事件进展中及时海量回帖。并对网评员实行定期培训。
3。重视舆情监测、预警、研判和处置
一是健全完善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建设,实施全方位监控。实行了7×24小时日常监测,宣传部门和公安部门协同作业,技术监测与人工监管双管齐下,做到了全员、全面和全方位监控;在区县一级也实行了网络舆情监测,并从全市部分区县和部门中选定网上舆情重点报送单位,充实完善网络舆情信息员。建立信息交流、报送、反馈制度,及时把中央、省、市委的宣传要求和精神传达到有关部门和区县。
二是加强对突发事件和热点敏感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点跟踪工作,及时进行信息处置。淄博市安排专人每天浏览新浪、网易、腾讯、人民等主要微博信息,对发现涉及该市的信息分门别类,逐一上报,为市委提供网络社情民意,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依据。根据信息内容、事件发展走势进行研判分析,制订应对、回复、处理方案,并把市政府的意见、决定及时通过微博发布,让网民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真实信息,形成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良性循环机制。
对涉及淄博内容较多的网站及论坛包括百度淄博吧、天涯社区淄博论坛、大众社区淄博论坛、山东新闻网山东论坛的淄博论坛以及淄博的博闻论坛、鲁中网论坛、新聊斋论坛等进行重点监测,对不同时期论坛热点、敏感问题进行跟踪监控,加强分析研判,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指导各区县各部门对网上反映的问题密切关注,正确引导,及时处理。
2011年以来,对“典型工业城市‘治喘困局’”、“‘李刚妹’撞人后炫富”、“淄博博山豆腐芽事件”、“万昌科技董事长跳楼事件”等新闻和论坛热点进行了跟踪监控。对事件发生后网民的不同观点,事态可能进展等及时向市领导进行汇报。
三是对监测信息进行分类处理,作社情民意的直通车和民生问题解决的驱动器。对正当的利益诉求,积极推动相关部门予以解释、处理;对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着重解惑释疑;对因信息不畅造成的误解,积极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及时发布公众最想知道、需要知道、应当知道的信息,澄清事实,消除误会误解。
四是建立了网上舆情信息的报送和交流制度。对网上重要舆情信息及时通过《舆情信息周报》报送市领导参阅,形成了每日一报、每周汇总一报、重点舆情专报的制度。报送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媒体对于淄博的正面报道和宣传。密切关注全国、全市重点新闻网站和各大商业网站,及时收集与淄博相关的正面新闻,重点关注在重要新闻网站首页刊发的新闻报道。二是网络热点事件及涉淄热点敏感报道。
每年编辑上报《舆情信息周报》50余期,编报《今日舆情报告》240余期,报送国家和省级重点新闻网站、重点商业网站等在淄博的重要新闻稿件1600余条,各类论坛中网民关注的民生问题730多件。
在重大事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利用政府网站实行信息公开,公布真相。
4。把握网上、网下两个社会之间的联动关系,建立综合管理体系
淄博市实现了将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把虚拟社会的问题当作现实社会的社情民意的反映,重视网络的窗口作用。在相关舆情信息出现时,能够和其他部门形成联动关系。各部门和区县在第一时间将发现的一些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汇总上报,实施联防联控,增强监控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也会敦促舆情信息涉及的部门进行信息核查和问题的解决。
5。着力净化网络环境,提倡文明办网、文明上网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淄博市在新媒体时代也比较重视网络文化的建设。淄博市网络办联合市文明办及人民网淄博视窗、山东新闻网淄博频道、淄博新闻网、淄博时空、鲁中网、新聊斋网等六家网络媒体联合发出“文明上网,共建和谐”倡议书,营造科学健康、和谐文明的网络环境。
向全市网民、互联网从业者及社会各界发出倡议,共同抵制**信息、虚假消息和侵犯他人隐私的不法信息。强化办网责任。建立健全网站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网站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网上公德、法律法规教育,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认真学习互联网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切实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互联网建设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
四、淄博市虚拟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做法
(一)重视技术对管理的提升功能,利用政务微博改善社会管理,利用舆情技术监测提升舆情管理效率
淄博市政府积极利用微博等新媒体技术,设立了“公安民生在线”,提高社情民意的接触率和办结率;引入网络舆情监测软件,主要利用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及信息智能处理技术,更及时地了解民意诉求,并及时做出反馈;引入GIS等技术,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对新技术的关注和使用,反映了管理者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和提高施政效率的决心。但技术的使用和管理,牵涉到的技术的社会化问题。如何确立使用边界,考验着政府的智慧。
(二)领导率先垂范导致管理效率倍增
在中国当前上级掌握官员绩效考核的政治生态下,地方领导人对虚拟社会管理的重视甚至超过红头文件。在访谈中,淄博市负责舆情监测的人员就多次提到,“书记十分重视网络舆情,给我们的压力非常大”。同时,各部门在宣传部门处置网络舆情需要联动时也十分配合。可见,在领导的示范效应下,淄博市的虚拟社会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走在了其他社会管理事件的前面。
(三)虚拟社会管理的体制建设已破局
首先,淄博市已建立网络热点事件的倒查机制。即在其他地方出现网络热点事件时,会举一反三,排查当地是否存在类似问题。这不仅体现在报送领导的舆情快报中,还体现在对类似事件设立“快速通道”。即类似的相关社会问题给予重点、快速回应和解决。其次,建立了网络突发事件的快速回应机制。基本实现了事件发生后的“黄金8小时”内做出回应。最后,建立了网络舆情涉及部门的联动机制。
五、淄博市虚拟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