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建构社会管理科学化指标体系基于包容性增长下改革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视角(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五、结束语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我国的国内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GDP的增长、贫富差距拉大、公众对社会公平认可度持续向低,恶性案件与群体事件不时发生,利益失衡与秩序失范导致的社会矛盾日显尖锐……社会管理的缺失已经构成了我国当前各种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的深刻根源,客观而言,加快推动社会管理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关键时期。2011年3月16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以“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标题专辟一章强调:为适应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我们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毫无疑问,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健全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将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任务之一。正如前文所析,社会管理科学化的实现不能只是鼓与呼的空洞口号,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种执政理念落到实处、贯彻实施。在当前,从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可操作化路径来看,只有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管理科学化指标体系,即在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等基本理念的指导下,确立科学化社会管理的主客观衡量指标体系,才能使社会管理水平得以衡量,切实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最终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与包容性增长。

【参考文献】

[1]李程伟。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公共管理学视角的解读。中国行政管理,2005(5):39~41。

[2]郑杭生。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2):1~10。

[3]俞可平。社会良序更多依靠社会自治和自律。理论学习,2011(6):48~49。

[4]张书林。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论析。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2。

[5]郑杭生,高霖宇。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社会学解读。思想战线,2011(4):37。

[6]程瀚。创新社会管理觅良策。瞭望,2011(9):72。

[7]马凯。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行政管理改革,2010(10):4~13。

[8]胡锦涛。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的致辞。人民日报,2010-09-17。

[9][法]佩鲁。新发展观。张宁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10]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

[11]Barlow,Max。GlobalisationandNewRegioandPubliistratios。GeoJournal,1998,45:101。

[12]Bauer,RaymondA。Ed。Sodibridge,Mass。&LoPress,1966。

[13]idEricGoodheart。siderStagesofDevelopmeerrorism:DoesGoverBuildingFailandTerrorismResultWhealStagesofGovernanceAreSkipped?JournalofAdultDevelopment,2007,14:91。

[14]DonaldV。M。AnalysisofSoientThroughaSystemofIndialsoftheAmeriAcademyofPolitidSoce。SoationforDevelopingtries,1971,1:65-81。

[15]Famun,andE。L。Ega。LoaiinAgriculturalDevelopmentProigeria。AgridHumanValues,1991,8:67。

[16]Ferriss,AbbottL。MeasuringPhilippi:ReportoftheSodicatorsProject。SodicatorsResearch,1980,8:511。

[17]Lamba,Amrita。StroySynergy:ANovernaneliPovertyinIndia。TransitionStudiesReview,2010,17:456。

[18]Paddison,Ronan。FromUnifiedLoeredLoailasgow。GeoJournal,2002,58:11。

[19]UioProgram。HumaReport。NewYork:OxfordUyPress,1991。

[1]周长城,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教授、博导。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项目号:11AZD02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12@ZH002“中国当代社会管理创新与国家科学发展战略重大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自主科研项目(2012YB068)成果。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http:。GB6748169242693244695576。html,2006-08-12。

[3]郑杭生、高霖宇:《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社会学解读》,载《思想战线》,2011(4),37页。

[4]同上。

[5]DonaldV。M,AnalysisofSoientThroughaSystemofIndialsoftheAmeriAcademyofPolitidSoce,SoationforDevelopingtries,1971(1),pp。65-81。

[6][法]佩鲁:《新发展观》,张宁等译,1~3页,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7]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2~5页,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

[8]Bauer,RaymondA。,Ed,Sodibridge,Mass&LoPress,1966。

[9]UioProgram,HumaReport,NewYork:OxfordUyPress,1991。

[10]胡锦涛:《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的致辞》,载《人民日报》,2010-09-17。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