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章 鲍比布朗和保镖 Bobby Brown and The Bodyguard(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6月27日那天,全明星阵容的一众嘉宾,包括狄昂·华薇克、女演员杰斯米·盖(JasmineGuy)以及福音歌手西西·威南斯(s)齐聚丽嘉皇家酒店,参加了惠特妮·休斯顿的婚前派对。惠特妮·休斯顿和鲍比·布朗的婚礼已计划好于1992年7月18日举行——虽然在当时看来这个婚礼根本不太可能办得成。

在惠特妮的律师和父母的坚持之下,她与鲍比在婚礼举办前签订了一份婚前协议。那时鲍比曾表示:“如果这段婚姻出现任何问题,我们双方都希望获得保护。”接着他又补充了一句:“这个女人将是我共度余生的伴侣。”也许他确实这样想过。

婚礼的女傧相由罗宾·克劳福德担任,伴娘团则由西西·威南斯、歌手佩波丝(Pebbles)以及鲍比的两个姐妹、一个表亲组成。而鲍比这边,伴郎团则包括了惠特妮的两个兄弟、鲍比自己的哥哥——也是鲍比的经理人。有消息称,约翰·休斯顿担心罗宾会在婚礼上惹出乱子,因此特别雇派了保镖在婚礼上监视她的一举一动。

此时此刻的惠特妮如同童话故事中的公主一般。这一点从她的婚礼便可感知。说得详尽些,惠特妮踏上婚礼红毯时身上所穿的婚纱是由设计师马克·包沃(MarcBauer)为她设计的,据报道价值4万美金。

据婚礼目击者所说,“当到了惠特妮和鲍比相互承诺‘至死不渝’的时候,坐在一起的狄昂·华薇克和帕蒂·拉贝尔(PattiLabelle)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也许她们俩都觉得要说鲍比和惠特妮对彼此忠诚那简直就是笑话。”

至于现场的音乐主持,惠特妮则邀请了大卫·柯尔(DavidCole)和罗伯特·克莱维尔(RobertClivilles)负责,这两人其实是以C+C音乐工厂的录唱明星更为人所知。作为婚礼的纪念品,宾客们每人都获赠香槟、爱情祝语卡片以及一大块婚礼蛋糕。惠特妮的婚礼是迄今为止最盛大也最耀眼夺目的夏日婚礼了。婚礼结束后,这对新婚夫妇转赴欧洲度假,度假费用由双方各自所在的唱片公司共同埋单。

这一年秋天,惠特妮再次回归并成为焦点。1992年10月3日,她参加了由儿童糖尿病基金('sDiabetesFoundation)举办的一场慈善活动。活动在洛杉矶的比佛利山庄酒店进行。本来她正好有好几场欧洲巡演是安排在了秋天这个时候开唱的。然而由于当时的她已经有数月身孕在身,医生建议她取消巡演,她才放弃了演出计划。

最后,1992年11月25日,惠特妮的首部电影《保镖》在全美公映。影评家对这部影片一概不看好,视为垃圾;但结果却是——观众蜂拥前往电影院观看此片。其中部分原因大概是好奇惠特妮和凯文在荧幕上会产生怎样的爱情化学反应。电影取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惠特妮在这张电影原声带中的每一首非宗教歌曲后来都成为了流行大热!

电影《保镖》讲述的是美国前总统里根的一位保镖弗兰克·法默(FrankFarmer)的故事,里根总统遇刺当天弗兰克正好没有当值。此时一位流行歌手的经理找到了他,告诉他这位歌手受到了死亡恐吓。于是弗兰克前去保护这位受威胁的女明星:瑞秋·马伦(RachelMarron)。惠特妮饰演瑞秋这个角色时轻车熟路。瑞秋尤其反映出了惠特妮真实生活中孤傲自负的一面。瑞秋在待人接物中常常出言不逊,是彻头彻尾的“女王”作派。换句话说,惠特妮基本上是本色出演。

瑞秋坚持要继续在各种公共场合中露面,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因此弗兰克也不知道她究竟是否真的想要逃脱那些接到过的死亡恐吓。不幸的是,等到瑞秋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时,情况已经发展到非常可怕的地步了。而弗兰克和瑞秋也在电影中自然而然地坠入情网,为故事添加了缠绵悱恻的曲折情节。

惠特妮的几处最主要的镜头拍的都是演唱时的情景,所以在她演绎瑞秋这样一个光芒四射的歌手时,影片中给了她不少满含深情的特写。因此这部戏中引人入胜的往往是瑞秋神秘的脸部特写,反而不是因为她对台词的精彩演绎。但是,惠特妮还是出色地完成了整部电影的拍摄。尽管她和凯文之间萌发的爱情不太靠谱,但发生在一个落难女子和一个身手不凡的护卫勇士身上,还是让剧情赢取了观众的信任。

然而,并不是所有评论家都认同这样的观点。比如《华盛顿邮报》的评论家莉塔·坎普莉(RitaKempley)就曾经驳斥说:“《保镖》这部电影无非是一个低级至极的爱情故事,就是一出把音乐电视、娱乐新闻和动作惊悚片拼凑一气的多媒体马戏,用惠特妮·休斯顿和凯文·科斯特纳组成的这对20世纪90年代完美情侣来上演20世纪60年代的戏码。大讲规格排场却不讲情节刻画……惠特妮除了演回自己之外没有任何表现,最后竟然在这种荒谬的情境中安然逃脱了。《保镖》是娱乐界狂妄自大的典型之作,就像是跳水跳砸了反而激起一大片水花,这也证实了这种可以给麦奎因陪葬的老套剧情,无论布景多华丽、明星多大牌都是拯救不了的。”

同样来自《华盛顿邮报》的迪森·豪(DeesonHowe)表示:“这部电影刚开始看的时候还是挺好看的,像MTV,表现了矛盾双方的碰撞……对讲机先生和女高音小姐擦出爱的火花也只是时间早晚的事。但放到那个时候才拍成电影,《保镖》就已经意义尽失了。这部电影剧本是于1975年创作出来的,编剧卡斯丹写剧本时已设想好由史蒂夫·麦奎因出演,虽说可以做一些修改让剧本更符合拍摄的时代,比如将里根总统写进去,但不管剧本涉及的历史底蕴有多厚,剧情还是很糟糕……浪漫爱情片演着演着就成了恐怖片,越往后看越荒诞,最后一幕竟然是演到了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说是杀手还在逍遥法外,惠特妮扮演的女明星却获得了最佳女演员提名,还坚持要到场参加这场庆典。”

提到这部片子时,美国《娱乐周刊》评价它是部“百无聊赖的爱情片,讲述的是唱而优则演的流行女星(惠特妮·休斯顿)为防范一名精神错乱的粉丝而请保镖(凯文·科斯特纳)保护自己的故事”。影评人李奥纳多·马汀(LeonardMaltin)指出这出电影就是一部“双明星阵容而被吹上天的片子,荒谬离奇,但却加入了许多合乎观众胃口的噱头,包括那些低级庸俗的桥段”。但他同时也承认,它是“惠特妮从影的坚实开端”。

《芝加哥太阳时报》的罗杰·艾伯特(RogerEbert)是为数不多的几位觉得影片好看的评论家之一。在他看来,“电影《保镖》的宣传片让人觉得这是部爱情片,但其实它是对两种生活方式的探究:倚仗百万粉丝来获取名气和财富的流行乐女星的生活,和一位以保护女星不受到粉丝威胁而谋生的职业保镖的生活……惠特妮饰演的女明星瑞秋·马伦收入不菲、名气甚大,和她自己如出一辙……有一出约会的场景看起来很别扭,但是又很生动,就是她离开自己的豪宅前往男主角杂乱阴暗的窄小公寓那一幕(还有拿着武士刀,带着围巾的那一幕也是无可否认地非常撩人)……在惠特妮首部参演的电影里,她表现得很自如;在镜头上非常漂亮,笑起来让人感觉很温暖,但同时也暗示了人物私利和自我的一面……电影之所以会拍成惊悚片,我估计也是考虑到了票房方面的因素。看到影片的结局我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但这样的收尾本来应该是我能够料到的。”

《保镖》是一部音乐贯穿始终的电影,所以惠特妮的大部分镜头就是在一出出很长的音乐电视中演绎着投射自己的角色。这也是为什么畅销的电影原声带中有那么多原创歌曲。除了惠特妮自己的六首新歌外,专辑中还有五首其他的曲目。演唱这五首歌的分别是丽莎·史坦菲尔德(LisaStansfield)、肯尼·基与爱伦·奈维尔组合(KennyGandAaronNeville)、S。O。U。L乐团(TheS。O。U。L。S。Y。S。T。E。M。)、柯蒂斯·史泰格(CurtisStigers),以及乔·库克与萨斯·乔丹组合(JoeCockerwithSassJordan)。

专辑中的前半部分歌曲统统是由惠特妮演唱,所以看起来像是她的个人专辑。而且,整个制作就是由克里夫·戴维斯和惠特妮·休斯顿联合监制的。惠特妮参与制作自己的专辑,这意味着她开始参与到了更重要的工作中。电影同名专辑《保镖》的制作人纳茹阿达·迈克尔·沃尔顿是唯一一位同时参与了惠特妮前三张专辑和这张电影原声带制作的音乐人。他负责为惠特妮录制歌曲《风情万种》(I'mEveryWoman)。这是1978年由夏卡·康演唱的同名歌曲,惠特妮带着跃动蓬勃的气息完成了翻唱。这首歌由阿什福德与辛普森(Ashford&Simpson)创作,是非常经典的歌曲,只是首发时无人问津,而惠特妮则为它注入了新鲜生命力。

里德和娃娃脸带来的是动感十足的摇滚舞曲《夜之女王》(Quee)。惠特妮和西西的哥哥——碧碧·威南斯(BeBeWinans)联手制作了传统版赞美诗《耶稣爱我》(JesusLovesMe)。

但是最重磅的消息应该是情歌制作大师大卫·佛斯特(DavidFoster)的加盟,他也参与到了惠特妮这张专辑制作中。从那时起到20世纪90年代末,佛斯特陆续为惠特妮带来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情歌。这张最具代表性的原声带专辑中有三首曲目便是出自佛斯特之手,如歌曲《奔向你》(RunToYou)以及跌宕起伏、催人泪下的《我一无所有》(IHaveNothing)。在专辑中,惠特妮演唱这两首歌曲时都倾注了丰富的情感,可谓全心投入。

但真正让这张专辑不同凡响的是由多利·芭顿(DollyParton)创作、惠特妮以天籁之声演唱的歌曲《我永远爱你》。这首歌多利本人已经演唱录制过两次,并且两次都荣登乡村热门金曲榜榜首。歌曲在1974年第一次录制完成并推出。20世纪80年代时多利凭借电影《朝九晚五》(oFive)的热映成为了影视明星,1982年她签定合约出演由百老汇音乐剧改编的电影《春城花满天》(TheBestLitteWhorehouseinTexas)。尽管音乐剧中配乐旋律已经不绝于耳,但聪明的多利还是希望剧中能有一首她自己的歌——于是她选了这首《我永远爱你》并重新录制了一次,也再一次将它送上了乡村音乐排行榜的冠军位置。虽然歌曲并没有真正地名噪一时(1982年的时候只排到第53位),多利·芭顿还是常常将这首歌曲选作主题曲。

起初《我永远爱你》并不像是那种会成为惠特妮歌唱生涯中反响最大的单曲,但最后它确实成为了之最。歌曲一开始是一段缓慢的清唱,她将歌词的感人肺腑表现得淋漓尽致。接着旋律一跃而起推向渐强,惠特妮以她富有穿透力的歌声成功演绎了曲调变化丰富且难以驾驭的高音部分。

《我永远爱你》这首歌是《保镖》电影原声带推出的第一首单曲,1992年12月它在美国及英国都分别拿下了第一热门歌曲的出色成绩。在美国,这支单曲更是蝉联14周排行榜冠军宝座,创下了一项新的纪录。不仅如此,它在其他多个国家也是稳坐头号金曲的位置,这些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荷兰、爱尔兰、意大利、日本、新西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和瑞士。

多利·芭顿表达她的观点时谈道,这首歌的歌词描述的是“关于改变、关于离别、关于爱情。所以我猜想这是这首歌曲能够在时隔二十年后依然成为那么多人的挚爱曲目的原因”。据报道称,多利作为歌曲的执笔者也获得了三百多万美金的版税收入。

1993年间,惠特妮曾这样细述自己的想法:“前不久我和多利·芭顿才通过电话。她在电话里跟我说:‘惠特妮,我就是想和你聊一下,由你来演唱我的这首歌,我觉得是我的荣幸。姑娘,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我告诉她:‘多利,你这首歌写得太美了。’于是她说:‘嗯,可是我一直没能把它唱得这么出彩。你之所以能把它唱得那么好是因为你倾尽了一切去表现它。’在我眼中多利是个创作鬼才,也是个歌唱鬼才。所以我一直很担心我把她的歌拿来唱,对于这样的安排,她到底会怎么想,她会怎么看待我的腔调,怎么看待我的风格。所以当她说已经被我所折服的时候,对于我而言实在是意义太重大了。”

当《保镖》的轰动效应渐渐散去,电台热播的浪潮退却时,这张电影原声带专辑已经在全球创下了3400万张的销售神话,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专辑。无须赘言,专辑的成功也推动了电影票房大热,影片《保镖》因此成为了当红大片。公映第一周,它便一举拿下1660万美金的票房。到1993年2月,《保镖》总共网罗1。06亿美金,当之无愧地成为年度最卖座影片。

惠特妮这张专辑一鸣惊人,里面的所有歌曲——《耶稣爱我》除外——都因此而成为了榜单金曲。其中,《风情万种》在美国与英国均跻身第4位。《我一无所有》在美国排行第4位,英国高居第3位。《奔向你》亦获得美国第31位、英国第15位的名次。而《夜之女王》是仅限英国发行的歌曲,在当地榜单名列第14位。

所有这些歌曲在国际歌坛上均榜上有名,1993年也就成为了惠特妮·休斯顿最忙碌的一年。当电影《保镖》和同名音乐专辑都登峰造极的时候,惠特妮还有另外一件事情在忙——她要当妈妈了。

当惠特妮躺在佛罗里达州度假屋的沙发上接受《娱乐周刊》杂志访问的时候,她说过,“我也很喜欢我能够激动雀跃一点——能够跟现在事业的发展势头合拍一些。我希望我可以告诉你,我每天早上起来就播放《我永远爱你》来听。而事实上,有时候我就无所事事地坐着,跟自己说‘你是个烂艺人。很烂、很烂。你活该这样’。但其实我不是这样的人。这段时间里,我清早一醒来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工作。”

惠特妮曾经放话说她不在乎评论家到底喜不喜欢这部电影。“人们都非常聪明,他们会说‘我希望自己去看看这部片子’。我是拼了命去拍这个戏的,就和其他所有人一样,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所以看到观众们感知到我的付出,看到他们非常包容、能够理解我,我心存感激。”

在推动这部电影取得成功的各种因素中,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个就是观众都非常接纳戏中的剧情,从来没有谁质疑过为什么惠特妮一个黑人会和凯文这个白人走到了一起。“我自己并不认为一个黑人和一个白人合作拍片就是什么里程碑之类的。我觉得只有内心已经存在肤色界限的人才会把这部电影看成是里程碑。”惠特妮说,“在黑人群体里,大家认为《保镖》是具有更广阔意义的作品。黑人妇女告诉我说,‘这是我们一直翘首期待的东西,我们一直希望有人可以来开创这个先河,那么我们也可以扮演类似这样的角色。我们也可以成为有本事、独立自主的女性。'黑人男士同样也颇有自豪感。他们说,‘看到一个这么漂亮的姐妹出演如此干练的角色,实在是太好了。’”

接下来,就该谈谈整部电影中最明智的营销策略——成绩辉煌的歌曲《我永远爱你》。惠特妮是这样说的:“每当你听到这首歌,便会想起这部电影。我会追忆起已经辞世的那些人,家里最亲近的人。歌里面的其中一些唱段也会让我想起我的丈夫。这部电影打动了谁呢?单凭演技我们已经无法达到那种让观众觉得‘啊,天哪,我完全沉浸在电影里失去自我’的境界了。所以这是歌曲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我没有要冒犯任何人的意思。”

惠特妮一夜之间取得了最卖座电影和歌唱生涯中最畅销专辑两大荣耀。现在的她已是有夫之妇。罗宾·克劳福德也已经搬离了她的寓所。她又怀上了孩子,正期待着第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这些是否足以为她打消那些“同性恋的传闻”呢?答案是:完全没有。媒体仍然坚信这些只是烟雾,纸是包不住火的。

在1993年年初《娱乐周刊》杂志中这样写道:“关于她的婚姻还有一些问题存在。鲍比·布朗比她的妻子要小五岁,而且他已经在抚养自己跟另外两个女人的三个非婚生子女。他和惠特妮每次在一起几乎都待不够几个星期就又分开了。”

然而就在同一期的封面故事里,惠特妮又竭尽全力地澄清外界关于她和罗宾是恋人的暗示和揣测。对此她回应道:“无论是谁,一旦事业有成了,就会有一连串的事情自动找上门来。第一说你是同性恋。第二就说你吸毒。接下来就说你恍惚度日,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我明明根本就不是那样的人还硬要我说自己是,非得我给出个什么解释来,那时候真的让我很受伤。不怕告诉你,那段时间确实把我给惹毛了。我去找我妈,我问她,‘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难道女人和女人就不能做朋友吗?’”

连惠特妮的母亲茜茜·休斯顿也出面反驳说:“是因为惠特妮穿得不够暴露吧——别怪我说得那么难听!要么说你是婊子,要么就说你是同性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