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艺术史学与教育(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编年史》(Annales)。

《阿格利可拉传》大约完成于公元98年。这是塔西佗为他的岳父阿格利可拉所写的一部传记。《阿格利可拉传》共分46节。前3节是短短的序言,内容包括塔西佗对罗马政治和社会风气的一些看法。第4~9节叙述阿格利可拉的家世以及成长经历。第10~17节主要描述了不列颠的地理和居民状况,简要梳理了罗马人经营不列颠的历史。第18~38节重点记录了阿格利可拉任职不列颠总督期间的政绩和军功。第39~46节主要叙述了阿格利可拉回师罗马后的情况,以及他死后塔西佗对他的赞誉。塔西佗在这部传记里不仅突出地描写了阿格利可拉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而且也保存了有关不列颠的众多信息。不列颠将领为捍卫自己的家园所做的努力,尤其令人感动。

《日耳曼尼亚志》是《阿格利可拉传》的姊妹篇,成书的时间大约也是在公元98年。《日耳曼尼亚志》是继恺撒《高卢战记》之后,最重要的一部全面记载古代日耳曼人的文献。全书共46节。第1~37节属于概括性的描述;第28节至最后则为各个不同日耳曼部落的分述。《日耳曼尼亚志》题材新颖、叙述平易,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书中关于日耳曼人各个部落的分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整个日耳曼人经济生活、政治组织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内容都是人们认识日耳曼古代历史的极为珍贵的材料。恩格斯在书写《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论日耳曼人的古代历史》以及《马尔克》等经典著作中都引述了塔西佗的大量记载。

《演说家对话录》是塔西佗于公元102年左右完成的作品。他模仿的是西塞罗的文体,通过书中人物诗人马特尔努斯(Maternus)、辩护师阿普尔(Aper)、历史学家塞库图斯(Sedus)和贵族梅萨拉(Messalla)的谈话来探讨演说术的重要性、分析当时演说术和前代演说术的差异、深入研讨罗马演说术衰落的原因。塔西佗认为,罗马帝国时期演说术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因为共和时期,平民与贵族争斗不断,党派竞争激烈,有利于演说争辩之风盛行。到了帝国以后,天下定于一尊,生活安定,演说术缺乏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二,因为当今的年轻人不够勤奋,家长也不重视,老师的知识结构严重欠缺。第三,年轻人缺少演说实战意识,缺乏实战场地,也没有实战的氛围,在选题、培训、知识结构等方面都有严重不足。《演说家对话录》对于我们研究罗马政治风气的变革价值巨大。

《历史》和《编年史》是塔西佗最重要的历史作品。《历史》写的是作者自己生活过的弗拉维时代,属于当代人写当代史,共12卷。可惜的是,大部分已经失传,只有第1~4卷完整保存,第5卷部分保留。所涉时间从公元69年年初至70年8月,其余26年的史事记述皆已丢失。

《编年史》共18卷,起于公元14年,止于公元68年末,属于后人追溯前朝的历史。保存至今的有第1~4卷的全部、第5卷的开头部分和第6卷的绝大部分、第11~15卷的全部和第16卷的前半部分。此书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是我们研究帝国早期行政状况和社会情况的经典佳作。

这两部著作连在一起就构成了一部从提比略到图密善(公元14—96)统治时期的罗马帝国内政史。

对于塔西佗的史学天赋,小普林尼十分赞赏。他曾多次写信给塔西佗,高度赞扬他所追求的学术之路。信中这样写道:

你从不满足于自己,但我不同,我在写作的时候永远不会像当我记述你的时候那样充满自信。我不知道后世是否会给我们一席之地,但我们坚信有一点是值得人们关注的——我不是说我们的天赋,这听起来像是在自夸,而是说我们的勤奋、敬业和对后代的关心。让我们继续沿着我们所选择的道路吧。它虽然只会给极少的人带来文明之光,但它会帮助众多的人走出暗淡之影。[160]

塔西佗之后,亚历山大里亚的希腊人赫劳狄安(约公元170—240)用希腊文写了一部《罗马帝国史》,涉及时间从公元180—238年。此书为研究遗存材料较少的3世纪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

(五)普鲁塔克和苏维托尼乌斯

普鲁塔克和苏维托尼乌斯是继那波斯以后最伟大的两位传记史家。普鲁塔克(约公元46—120),希腊喀罗尼亚人。据说,他曾任图拉真和哈德良元首的老师。他的作品有《希腊罗马名人传》(又称《传记集》)和《道德论集》,前者现存50篇,有政治家、军事家等杰出人物,其中46篇是希腊、罗马名人的平行传记,另有4篇是单独的传记。后者有约60篇的文章,其中著名的有《论儿童教育》、《论苏格拉底的天才》、《论罗马人的命运》、《论心灵的安静》等。在《传记集》中,普鲁塔克坦言:“我写的不是历史,而是传记。”因为历史需要真实的事实,需要众多的资料。“如果一个人凭借阅读材料来编写历史,而材料又不在手边,甚至国内也找不到,大部分都在外国,并且分散在不同的藏书家手里,那么对他来说,首先必须做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住在一个爱好文艺、人口众多的著名城市里,以便大量搜集各种各样的书籍,并通过传闻和探问获得那些被作家们遗漏了而在人们的记忆中更忠实地保存下来的细节。这样,他发表的史书才不至于缺少大量事实,特别是那些必须记载的事实。”[161]而他的名人传所追求的目标则是杰出人物的道德与灵魂。他一再强调:最辉煌的业绩不一定总能表达人们的美德或恶行,而往往一件不太重要的事情,一句笑话或片言短语,却比成千上万人阵亡的战役、最大规模的两军对垒,或著名的围城攻防战,更能清楚地显示人物的性格。因此,正如画家通过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面部表情和眼神,就能画出逼真的肖像,而无须对人体的其他部分多加注意一样,他也请读者允许他能专心致力于人物灵魂特征及其表现的刻画,并借此来描绘每个人的生平事迹。至于他们的赫赫战功以及政绩则期待让别人去撰写。[162]写出杰出人物的心灵一直是普鲁塔克名人传的重要特色。普鲁塔克的另一部《道德论集》对个人和社会的道德要求多有规定,并提出建议,希望多感谢生命,感谢生命的恩赐。他这样写道:“因此,哪怕是最习以为常之事我们也不应忽略,我们也应重视。我们应对生命、健康以及所见的阳光心怀感激。我们感谢我们的世界既没有战争也没有派系之争;我们有可耕之地和风平浪静的海洋可供航行;我们可以自由讲话、行事,既可沉默不言也可赋闲在家,一切都由自己选择定夺。所有这些对于心绪的宁静影响很大,想想没有它们会怎么样吧。我们应时常提醒自己,健康对于病人来说,是多么的可贵;和平对于处于乱世的人来说,是多么让人向往;获取声誉和朋友对于生活在大城市中的陌生外来者而言,是多么的令人期待;一个曾经拥有一切的人,当其失去这一切的时候该有多么痛苦啊。”[163]他建议人们应该对现有的东西小心呵护,以满足、愉悦自己,这样才能承受丧物之痛,万一不幸失之,痛苦也会有所缓和。普鲁塔克认为,对于理智健全之人而言,每天都同样灿烂辉煌。宇宙是最神圣的庙宇,也是最具价值的上主。人类出生作为旁观者进入这个宇宙,他的存在,并不是用人工雕成的毫无动作的石像,他具有神圣的心灵。神圣的心灵可以感知生命的初始和生命的运动,感知太阳、月亮和星辰,感知不断涌出清泉的河流,还有那为动植物提供养分的土壤。因为生命是万物中最完美的部分。所以,理应充满宁静与愉快。[164]普鲁塔克的《道德论集》虽然没有《希腊罗马名人传》那样有名,但它确实是一部很好的伦理学作品。

苏维托尼乌斯(又译为苏埃托尼乌斯,约公元77?—160)是罗马历史上另一位重要的历史学家,以书写传记见长。他出身于家境富裕的骑士家庭,从小受过很好的教育,曾任哈德良元首的侍从秘书、秘书长。有关苏维托尼乌斯的相关资料保留很少,我们只能从小普林尼的书信中看到,他与小普林尼是很好的朋友。据说,苏维托尼乌斯一生,著述较多,其中流传至今的主要有《罗马十二帝王传》(又称《十二恺撒传》)。此书从恺撒写起,一直写到图密善,一共写了12位元首。《罗马十二帝王传》的内容显然比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要丰富,这与苏维托尼乌斯所选择的书写对象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元首都是终身任职,可记录的东西很多。从保留下来的作品看,苏维托尼乌斯的文笔优雅生动,叙事按时间顺序有序展开,文章是非分明,褒贬明确,凡值得敬重者,皆在其名字前加上“圣”字。作品出版后,深受罗马民众的欢迎。

《六家撰诸奥古斯都传》[165]属于传记类作品。其作者是生活在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时期的埃里乌斯·斯巴尔提阿努斯(AeliusSpartianus)、朱理乌斯·卡庇托里努斯(Juliusus)、埃里乌斯·拉姆帕里狄乌斯(AeliusLampridius)、伍尔卡奇乌斯·卡利迦努斯(VulcaciusGallius)、特列贝利乌斯·波利奥(TrebelliusPollio)和弗拉维·伏庇斯库斯(FlaviusVopiscus)。《六家撰诸奥古斯都传》主要包括哈德良至戴克里先以前的所有元首的传略,尽管风格平淡,编制粗糙,缺乏批判精神,但此书确实保存了许多有关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的情况,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六)阿庇安

阿庇安(约公元95—165)为帝国早期的历史学家。他用纪事本末体书写了一部24卷的《罗马史》,这部著作在罗马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阿庇安为亚历山大里亚人。他自称,在他的本国,他已经取得了最高的地位。在罗马,他已经做了御审案件的检察官,直到元首们认为他有资格受命做他们行省的总督。[166]根据阿庇安的设计,前3卷叙述的是罗马人在意大利的成就。它们构成了罗马初期的意大利史。其余诸卷按其内容,分别被命名为《克尔特史》、《西西里史》、《西班牙史》、《汉尼拔战争史》、《迦太基史》、《马其顿史》,等等。阿庇安认为:“在所有的战争中,对罗马人说来,灾祸最深的是国内的暴动和内战。”[167]因此,他在书写时,主要以当事的统帅命名,如《马略与苏拉的战争》、《庞培与恺撒的战争》、《安敦尼与第二恺撒·奥古斯都反对杀害第一恺撒的阴谋者的战争》和《安敦尼与奥古斯都的战争》。在这些内战的最后一次战争结束之后,埃及并入罗马统治之下。《罗马史》的最后一卷要说明的是阿庇安生活的时代罗马人的军事力量,他们从各行省所征收的税收以及他们为海军所耗费的费用和其他类似的事情。

与其他罗马史家相比,阿庇安更重视罗马帝国疆域的广阔,更重视罗马帝国统治的长久,更关注罗马强大的原因。他认为:“由于谨慎和幸运,罗马人的帝国达到伟大而持久的地位;当取得这个地位的时候,在勇敢、忍耐和艰苦奋斗方面,他们超过了所有其他的民族。在他们牢稳地巩固他们的势力之前,他们绝对不因为胜利而骄傲;虽然他们有时候,在单独一天内丧失了二万人,在另一次丧失了四万人,又一次丧失了五万人,虽然罗马城本身常在危急之中,他们也绝对不因为不幸而沮丧。饥馑、时常发生的瘟疫、人民暴动,甚至所有这些事情同时发生,都不能挫折他们的热忱;直到经过七百年胜负不能预测的斗争和危险,最后他们才达成现在的伟大,取得现在的繁荣,作为老谋深算的报酬。”[168]在阿庇安的笔下,罗马的伟大并不偶然。它是一代代罗马人奋斗的结果,是罗马人在勇敢和忍耐等品质方面超越其他民族的结果。

(七)狄奥·卡西乌斯

狄奥·卡西乌斯(约公元150—235)出生于小亚细亚比提尼亚的尼西亚,为“金嘴”狄奥的外甥,是罗马史上最后一位在通史写作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学家。公元180年他来到罗马,属于罗马元老,曾担任过行政长官、执政官等职,出任过阿非利加、达尔马提亚、上潘诺尼亚等行省的总督。著有80卷用希腊文写成的《罗马史》。《罗马史》从埃尼阿斯开始一直写到作者生活的时代,历时1000余年。保存完好的有第36~60卷,其余各卷仅有片断保存下来。

狄奥·卡西乌斯的《罗马史》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罗马城建立到亚克兴之役;第二阶段为亚克兴之役到马尔库斯·奥里略之死;第三阶段为马尔库斯·奥里略之死至亚历山大·塞维鲁时代。第一阶段写的是罗马民族发展、壮大的历史,材料主要依靠留下来的文献和著作;亚克兴战役(公元前31年)的结束标志着罗马历史进入了第二阶段。狄奥·卡西乌斯开始从世界史的角度来书写罗马历史。他对历史的撰述方法也有了新的变化。

“尽管如此,在这个时期以后发生的事件不能像以前的事件那样记述。我们知道,在过去,一切事情纵然发生在遥远的地方,也必须向元老院和人民汇报;因此,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些事情,而且有很多人作了记载。结果,关于这些事情的真相,某些作家的撰述无论因为作者的恐惧或偏袒、友谊或仇视而使作品受到多大影响,总是可以在记述同样事件的其他作品中或在官方记录中找到某些对证。但在这个时期以后,对发生的事情大部分开始保密或隐瞒,纵或有些事情偶然暴露出来,也没人相信,因为这些事无法证实。这是因为,不论谁说什么、写什么,人们都认为这都是以当时的当权派和他们的伙伴的意愿为转移的。结果,许多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却在外边街谈巷议,而许多确实发生过的事情,反而无人知晓,而且几乎每件事情,总有一种与真相不符的说法盛行。更何况,单就帝国的庞大和发生的事情的众多而论,就使记述这些事情的准确性成为最大难题了。例如,单在罗马就有很多事情正在发生,在各属地也在出现,在敌人那里,事实上经常、甚至每一天都在出事,关于这些事情,除了局中人以外,谁都不容易了解事实真相。因此,在我叙述这些后期事件时,只要它们值得一提,我所做记载都是根据业已公开的报道,不管它是否与真实情况相符。但是,除了这些报道之外,如果我能够的话,我将根据我所阅读的材料、听到的传闻以及个人目睹的事情收集的大量证据,作出和普通报道不同的判断,说出我自己的意见。”[169]第三阶段也就是狄奥·卡西乌斯能亲自见到的历史,属于当代史的范围。这个阶段是罗马由黄金帝国时期降至一个衰落的帝国时期,因为事态毁掉了那时的罗马人。[170]狄奥·卡西乌斯所使用的方法也从依赖别人的文献变成了亲自的观察,即“我叙述这些及以下的事实,不是根据其他人的叙述,只是以我自己的观点”[171]。

罗马人在文学艺术方面不及希腊人,但在史学方面却名家迭出,体裁多样。公元前1世纪那波斯开创的传记体,到帝国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奥古斯都自己还写了自传。1555年,《奥古斯都自传》的拉丁原文和希腊语译文被学者在小亚的安齐拉城(现在土耳其的安卡拉)的一座罗马女神和奥古斯都庙中发现。铭文几乎保存完好,被誉为“拉丁铭文的女皇”。

《奥古斯都自传》是奥古斯都76岁时写成的作品,也可以看作是他对自己一生的评价。全文共35段,主要写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他走上政坛后所就任的各种官职和取得的各种荣誉;(2)他为罗马和罗马公民创造的各种条件和机会;(3)他在战时及和平时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元首自己为自己立传,在罗马历史上并不多见。但这一自传也有其自身的局限。这就是奥古斯都只看到了眼前的成绩,而没有看到他所建立的制度对帝国和后世的影响。

(八)阿米阿努斯·马塞利努斯

阿米阿努斯·马塞利努斯(约公元330—400)是罗马帝国另一位重要的拉丁断代史专家。他出生于叙利亚安条克城的一个希腊人家庭。早年从军,参加了高卢与日耳曼战争,公元363年随朱里阿努斯参与了攻击波斯的战争。退伍后,定居罗马研究历史。他用拉丁文写了一部《业绩》,又称《罗马史》。此书始自公元96年图密善元首之死,止于公元378年的亚德里亚堡之战,是塔西佗史著的续编。全书共31卷,现只有后18卷保存至今,内容包括公元352—378年这26年间的史事,为作者生活年代之事。近代学者J。W。汤普森对阿米阿努斯·马塞利努斯评价很高。他认为:

图8。20君士坦丁凯旋门(二)

对于一位并无其他写作经验而且是用后学的外语从事写作的军人来说,安密亚那斯的《罗马史》确实可算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了。他一定是一位终身孜孜不倦从事阅读和搜集书籍的人。而且,他还把许多从实际经验和观察中得来的知识掺入他的书本研究中以增加分量。在有关罗马帝国边区各民族的军事、行政制度、地理和人种知识等方面,他的书是很有价值的。作为一位军人,他曾在高卢、色雷斯、埃及和东方等地服役。他是提到勃艮第人和阿兰人、描写匈奴风俗习惯最早的一位历史家。至于他著述的可靠性,他自己就说过,他从来没有歪曲或隐瞒过他认为可信的史实。他这句话我们没有理由怀疑。[172]

阿米阿努斯·马塞利努斯的《业绩》可以说是我们已知的最后一部古典史著。此后,基督教史学由于基督教的迅速发展而成为主体史学,罗马史学逐渐被基督教的神秘主义史学替代。“基督教反反复复向人们灌输:只有以灵魂与上帝神交和永远得救为目标,人生一世才有意义。和这个目标比较起来,国家的富强,甚至国家的存亡,都下降到无足轻重的地位。”[173]基督教的神本主义史学逐渐替代了古典时期的人文主义史学。

帝国时期是罗马较为和平的时期,也是罗马教育走向成熟的时期。教学理念更加明晰,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理论体系日渐完善,更重要的是还出现了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大教育家昆体良和对儿童教育有较多研究的普鲁塔克。

(一)昆体良

昆体良(约公元35—100)是罗马教育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著名辩论家和演说术教授。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彼特拉克认为:

昆体良扮演的是磨刀石而不是刀的职能,你在培养演说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较之培养某个人在法庭上赢得胜利更伟大。……我承认,你是一位伟人。你的最卓越之处在于你有训练和塑造伟大人物的能力。[174]

昆体良出生于西班牙的加拉古里斯,后来到罗马学习深造。文法学家帕拉门和雄辩家阿非尔是他的老师。学成以后,他返回故乡,从事教学工作。公元68年,他又随当地总督伽尔巴回罗马,此后,一直定居罗马。他的工作得到了帝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他是罗马第一位获得国家薪资的演说术教师,获得过执政官称号。公元96年,他写成《演说术原理》一书。但对于此书的出版,他一直非常谨慎。他曾给出版者特里弗写过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

你天天催促我,要求我将奉献给友人马斯路斯(Marcellus)的书《雄辩术原理》拿去出版。我的意见是,该书还没有成熟到可以拿去出版。你知道,为了写这本书,我花了两年多时间。在这两年多时间中,我还要为大量其它事务分心。这两年多时间真正用于写作的并不多,更多的时间是用于这一实际上漫无边际的任务所要求的研究工作上,以及用于阅读多不胜数的作者的著作上了。此外,我遵循着荷拉斯(Horace)的名言,他在《诗学》(ArtofPoetry)中不赞成匆匆忙忙地出版,并要求未来的作家

章节目录